探索以课题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学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crasher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不断地被挖掘出来,其中不乏一些被广大一线教师所采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学生的“动”。但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主动获得的知识还只是一个个的点,它是零散的,缺乏知识间的联系,学生不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课题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课题教学法,紧紧抓住课题展开教学,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一、抓住单元课题,解析单元构架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把课标要求中相关或相近的内容,整合到每一个单元,确定一个单元主题,这个单元主题就是这一单元内容的灵魂。这一个个的单元主题相叠加,构成了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系统地掌握课标知识,达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标要求。教师按照单元主题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主题内容,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标知识,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这一单元课题下涵盖了“人类需要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乐于劳动,善于劳动”三个二级课题,这三个二级课题从三个层面(劳动—劳动者—新型劳动者)由大到小,由浅入深,从理论逐步过渡到学生实际,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转变学生的劳动观念,尊重每一个劳动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成长为一个新型劳动者。
  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特别是在本单元复习巩固的时候,就要紧紧抓住单元课题及二级课题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教师善于诱导,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同时产生对劳动者的敬仰之情和对劳动产品的珍惜之情,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形成做一个新型劳动者的愿望,较好地达到课标要求。这样不但让学生理解掌握课标知识,而且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抓住课文课题,理解课标内容
  
  课题名称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编者在确定各课题名称时,既要考虑课题名称与内容的一致性,又要注重课题名称的概括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抓住课题名称,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该学习课题的基本内容框架,才能使其系统地、整体地把握教材知识,才能把个案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教科版九年级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下设的二级课题“控制人口,提高素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如果单独学习这两个课题内容,它们就是毫不相干的三个知识点,学生很难把“人口、资源、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上升到“可持续发展”这一高度来认识,教师抓住了“可持续发展”这个课题,再结合“人口、资源、环境”的内容,就能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的需要才能可持续,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如果师生没有抓住这一课文课题,很难想象学生会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更谈不上把它们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三、抓住课时课题,理解课标知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价值观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赖于平时的点滴积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因而,教师要把握好每一课时的教学课题,让学生每一课时都有所积累,有所提高。一个教学课题下往往包含了多个知识点,教师就要利用教学课题,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各知识点及其联系。比如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第一课时课题“依法治国”下设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知识点,必须结合“依法治国”这一课题,才能理解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其相互关系,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四、自拟课题,培养能力
  
  教材的各级课题名称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具有科学性,但编者是站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命名,这就为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的理解再为课题另命名创造了条件。比如教科版九年级第十四课题“小平,您好”,下设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这一内容是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因而编者以“小平,您好”命名本课题,但它与具体内容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很难理解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为课文命名,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能较好地体现本教学主题的内容。引导学生自拟课题名称可以让学生宏观地掌握课标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不再是互不相干的知识点,而是具有普遍聯系的知识面,以后学生需要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这些知识。自拟课题教学法即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最优解决方案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路基填筑会对邻近桩基产生较大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就分层路基填筑对邻近桩基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填筑完成后土体产生水平和竖向位移,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填筑坡脚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情感态度的目标普遍重视不够。有感于教学实践中的这一缺失,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情感态度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的内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而课堂练习可以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编选高质量的练习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编选化学课堂练习,除要保证练习的科学性外,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不编“死题”,要编“活题”  有些练习,如“什么叫溶解性”“化学键有哪几种类型”等,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就能解答,这样的习题就是“死题”。所谓
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研究了3种防水卷材用TPO材料在180℃、200oC和220℃下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三种TPO熔体的黏度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计算得出了3种TPO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对于一个物理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去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全面提高文化水平,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一、习题的选择和教学在选择习题的要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利用现有教材中的习题,把它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选择习题时,要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过分简单的习题会影响学生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有所增加,这使得有些老师在高三的复习中太过于注重能力的教学,而忽视了基础,这就本末倒置了。  其实,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无论从试题形式、题量、难度各方面,都已被广大中学师生认同,试题的知识要求没有超出中学化学课本。怎样做好高三的化学复习,如何提高复习效率?笔者认为基础还是最重要的,当然在注重基础的问题上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高三复习以《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