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自无锡的惠山泥人以饱满的造型,流畅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奇妙的构思而享誉中外,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惠山脚下的泥土是制作惠山泥人的唯一材料。然而,如今这种泥土已快消失殆尽,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手艺人丧失了采泥、打泥的乐趣……
惠山泥人这门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技法失传、审美跟不上时代等诸多困境,但惠山的手艺人总能与时俱进,另辟蹊径,一次次度过危机……
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称的惠山,历来是文人墨客游历江南时必到的景点。无论是登惠山赏景,还是乘扁舟从运河路过,沿途不绝于耳的打泥声就像惠山古镇的一张名片。但是如今,在古镇上空回荡了数百年的打泥声正在逐渐消失,因为曾经人丁兴旺的祠堂早已“门前冷落鞍马稀”,而祠堂看守这一惠山特色的职业甚至在建国后就消失了,因此整个惠山古镇除了惠山泥人厂,已经找不到几家像样的泥人作坊了。再加上经过数百年的开采,惠山北坡适合制作泥人的黑土已经越来越少,即使地底还有黑土留存,但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惠山周围已经找不到一片涵养磁泥的水稻田了。
好在惠山泥人逐渐形成了产业链,有专门的厂家用机器生产惠山泥。这种新型泥土免除了手艺人采泥、打泥之苦,但也让他们失去了炼泥之乐。
被誉为“双生花”的惠山泥人代表人物喻湘涟和王南仙,虽然已经70岁高龄,但依然坚持手工打泥。对老一辈手艺人来说,打泥是惠山泥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即便手工打泥被机械搅拌代替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只要自己还在做泥人,还能抡起木槌,就绝不会让打泥声成为绝响。
2007年,惠山泥人手艺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处境,整个行业开始第一次面向社会招聘。作为无锡的“三大特产”之一,惠山泥人对每个无锡人来说都意义重大,所以当得知惠山泥人的困境后,招聘现场涌进了几百号人。刚刚毕业的倪俊和曹志玮也是其中一员,并最终杀出重围,有幸成为了惠山泥人的新一代传承人,也成为了惠山泥人大师俞湘涟、王南仙、柳成荫的关门弟子。
3位大师都是年过七旬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年少时,正值建国初期,惠山泥人和其他民间工艺一样,处于最低谷,后来他们被招募进惠山泥人厂,开始对惠山泥人技术进行抢救性保护。到了倪俊、曹志玮进厂时,惠山泥人的危机比上一次来得更猛烈,所以3位大师在他们面前毫无保留,把压箱底的绝活都拿了出来。
就这样,俞湘涟传授了“捏塑十八法”,包含印、搓、捺、摘、捏、推、拉、扳、剪、包、镶、拍、挌、滚、捋、挑、捻、戳;王南仙传授了“彩绘七法”,包含拓、涂、勾、点、掸、晕、刷;而柳成荫传授了“装光四法”,包含剪、削、黏、扯。惠山泥人工艺本无固定之法,但是经过这一辈艺术家的努力,“捏塑十八法”等一大批口诀被总结了出来。所以以往的泥人手艺人要想独当一面,少则5年,多则十载,而倪俊、曹志玮在3位大师的精心调教之下,学艺不满3年就已出师。
倪俊、曹志玮夫妻俩用了一个下午,分别捏出了项羽和虞姬两个泥人形象,接下来还要进行一个重要的环节——彩绘。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彩绘就是给泥人“穿衣”、“镀金”的过程。如果说,捏塑好比盖房子,决定的是房子的根基和户型,那么彩绘就是精装修,决定的是泥人的格调和品味。在手艺人的技艺口诀中还有“绘七塑三”的说法,足见彩绘之重要。
大阿福是惠山泥人“粗货”中的代表,最能体现惠山泥人的彩绘风格。红、黄、蓝等原色被大量使用,而且会覆盖同种色系的纹样,有时还会勾金银线,使惠山泥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也是“粗货”能被市井百姓垂青的重要原因。
惠山脚下的泥土是制作惠山泥人的唯一材料。然而,如今这种泥土已快消失殆尽,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手艺人丧失了采泥、打泥的乐趣……
惠山泥人这门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技法失传、审美跟不上时代等诸多困境,但惠山的手艺人总能与时俱进,另辟蹊径,一次次度过危机……

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称的惠山,历来是文人墨客游历江南时必到的景点。无论是登惠山赏景,还是乘扁舟从运河路过,沿途不绝于耳的打泥声就像惠山古镇的一张名片。但是如今,在古镇上空回荡了数百年的打泥声正在逐渐消失,因为曾经人丁兴旺的祠堂早已“门前冷落鞍马稀”,而祠堂看守这一惠山特色的职业甚至在建国后就消失了,因此整个惠山古镇除了惠山泥人厂,已经找不到几家像样的泥人作坊了。再加上经过数百年的开采,惠山北坡适合制作泥人的黑土已经越来越少,即使地底还有黑土留存,但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惠山周围已经找不到一片涵养磁泥的水稻田了。
好在惠山泥人逐渐形成了产业链,有专门的厂家用机器生产惠山泥。这种新型泥土免除了手艺人采泥、打泥之苦,但也让他们失去了炼泥之乐。
被誉为“双生花”的惠山泥人代表人物喻湘涟和王南仙,虽然已经70岁高龄,但依然坚持手工打泥。对老一辈手艺人来说,打泥是惠山泥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即便手工打泥被机械搅拌代替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只要自己还在做泥人,还能抡起木槌,就绝不会让打泥声成为绝响。

2007年,惠山泥人手艺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处境,整个行业开始第一次面向社会招聘。作为无锡的“三大特产”之一,惠山泥人对每个无锡人来说都意义重大,所以当得知惠山泥人的困境后,招聘现场涌进了几百号人。刚刚毕业的倪俊和曹志玮也是其中一员,并最终杀出重围,有幸成为了惠山泥人的新一代传承人,也成为了惠山泥人大师俞湘涟、王南仙、柳成荫的关门弟子。
3位大师都是年过七旬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年少时,正值建国初期,惠山泥人和其他民间工艺一样,处于最低谷,后来他们被招募进惠山泥人厂,开始对惠山泥人技术进行抢救性保护。到了倪俊、曹志玮进厂时,惠山泥人的危机比上一次来得更猛烈,所以3位大师在他们面前毫无保留,把压箱底的绝活都拿了出来。
就这样,俞湘涟传授了“捏塑十八法”,包含印、搓、捺、摘、捏、推、拉、扳、剪、包、镶、拍、挌、滚、捋、挑、捻、戳;王南仙传授了“彩绘七法”,包含拓、涂、勾、点、掸、晕、刷;而柳成荫传授了“装光四法”,包含剪、削、黏、扯。惠山泥人工艺本无固定之法,但是经过这一辈艺术家的努力,“捏塑十八法”等一大批口诀被总结了出来。所以以往的泥人手艺人要想独当一面,少则5年,多则十载,而倪俊、曹志玮在3位大师的精心调教之下,学艺不满3年就已出师。

倪俊、曹志玮夫妻俩用了一个下午,分别捏出了项羽和虞姬两个泥人形象,接下来还要进行一个重要的环节——彩绘。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彩绘就是给泥人“穿衣”、“镀金”的过程。如果说,捏塑好比盖房子,决定的是房子的根基和户型,那么彩绘就是精装修,决定的是泥人的格调和品味。在手艺人的技艺口诀中还有“绘七塑三”的说法,足见彩绘之重要。
大阿福是惠山泥人“粗货”中的代表,最能体现惠山泥人的彩绘风格。红、黄、蓝等原色被大量使用,而且会覆盖同种色系的纹样,有时还会勾金银线,使惠山泥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也是“粗货”能被市井百姓垂青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