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Deform-3D建立内齒轮挤压有限元模型,探讨了模拟参数的设置,对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后处理器处获得了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和应变云图;分析了行程载荷曲线和金属的流动速度。
关键词:内齿轮;有限元模型;Deform-3D;数值模拟
前言
通常,设计挤压模具前,进行挤压的有限元仿真,将能节省设计周期,预测可能的缺陷,防止返工遭成的经济损失。图1是经简化的需挤压加工的内齿轮零件图,外径60mm,高20mm,内齿轮深8mm。材料10钢,采用冷挤压。设计挤压模具时,需知道应力和应变及挤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为此,基于Deform-3D对挤压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
1 内齿轮挤压三维建模
齿轮参数:m=3,z=14
用solidworks绘制挤压上模、下模和工件三维图,并组装成装配体,如图2所示。保存为stl格式,获得如图3所示的文件形式。
2 齿轮成形挤压的前处理
2.1 导入工件、上模和下模
由图3选择工件,选择“Workpiece”点击“GEOMETRY”和“Import”,选择图3中的“z1-workpiece-1”,将工件导入系统里面。
由图3选择“上模”“TOP DIE”,单击 “GEOMETRY”,进入选择三维模型。单击“Import”,选择图3所示的“Block_TopDie.STL”,也即是“z1-t1-1”。用同样的方法选择下模,也即是“z1-b1-1”。
2.2 设置材料及网格划分
选择“block”,单击“material”选项,本次选择“steel”“AISI1010,COLD”。单击 “mesh”选项,在“Number of Element”中输入划分的网格个数32000,单击“预览”,在确定网格无误后,单击“应用”选项生成网格。
2.3设置模拟的其它参数
设置的总步数100步,每10步自动保存一次。每步增量0.08,给定运行的速度为1。
在Inter-Object对话框中添加接触关系。设置定义对象之间的关系,包括摩擦、对象之间的传热等。首先定义上模与工件间的关系,摩擦系数取0.3,传热系数0.004,然后,把这种关系复制给下模和工件。
检查是否可以生成数据。当出现Database can be generated时,说明数据生成成功,点击按钮Generate生成数据库,然后保存并退出。
3 后处理及结果分析
3.1 行程载荷曲线分析
经过DEFORM-3D得到的模拟计算,从后处理器处可以得到如下x、y、z三个方向的载荷分布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上模的向下运动初期,水平方向挤压载荷增长的缓慢,且数值不大。。随着上模不断的下压,坯料与下模套紧密接触,并开始逆向流动。这时水平方向挤压载荷持续增长,行程结束前达到峰值,接近终了时,水平方向挤压载荷明显降低,其原因是要克服的金属变形抗力的载荷降低了。
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从0时刻起,轴向力刚开始发生剧烈变化,曲线很陡。随后经历一段缓增,直至增加到载荷为2.21e+006时趋于平稳,但是还是有所增加的,由于在挤压过程中主要是在z方向挤压,材料反向流动,坯料与下模内壁摩擦增加,因此z方向上所受的力一直增加至行程终了。
3.2 等效应力应变分析
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变云图如图6所示,最大等效应变达9.81。图7显示了等效应力云图,图中最大等效应力值671MPa。观察图中颜色变化知,底部应力值大,说明行程最后应力将达到最大。
3.3 金属的流动速度分析
随着上模的向下开始压入工件,金属材料流向四周开始扩散,坯料外圆面速度出现反同流动,符合反挤压的预期。坯料与上模端面接触处向下流动,齿形流线圆滑。
4 总结
通过以上仿真及结果分析,可以获得齿轮在成形过程中的最大应力值,这对设计挤压模具时,确定壁厚等参数提供了定量依据,可节约大量力学计算时间。同时行程载荷曲线、金属流动分析,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提高齿轮的生产率。
参考文献:
[1]薛永栋,韩静涛.基于DEFORM的金属压力加工数值模拟[ J].冶金设备,2007,164(4):34-36 .
[2]袁安富.细长梯形花键的挤压成型[ J].机械科学与科学,2008,27(10):1149-1153.
[3]孙建,张水忠.基于DEFORM-3D 的离合块冷挤压工艺优化[ J].锻压技术,2009,34(5):12-15.
[4]杨程,赵升吨,王军等.挤压筒摩擦对正挤压成形影响的研究[ J].锻压技术,2009,34(2):38-39.
[5]陈军,张向,阮雪榆.金属三维挤压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的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12(6):1119-1122.
[6]杜海威,刘凯泉,郭义. DEFORM 软件在加工制造业中的应用[J]. 一重技术,2008,23(3):103-105 .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173号)
作者简介:蒙秉嵩,男,1963年出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内齿轮;有限元模型;Deform-3D;数值模拟
前言
通常,设计挤压模具前,进行挤压的有限元仿真,将能节省设计周期,预测可能的缺陷,防止返工遭成的经济损失。图1是经简化的需挤压加工的内齿轮零件图,外径60mm,高20mm,内齿轮深8mm。材料10钢,采用冷挤压。设计挤压模具时,需知道应力和应变及挤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为此,基于Deform-3D对挤压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
1 内齿轮挤压三维建模
齿轮参数:m=3,z=14
用solidworks绘制挤压上模、下模和工件三维图,并组装成装配体,如图2所示。保存为stl格式,获得如图3所示的文件形式。
2 齿轮成形挤压的前处理
2.1 导入工件、上模和下模
由图3选择工件,选择“Workpiece”点击“GEOMETRY”和“Import”,选择图3中的“z1-workpiece-1”,将工件导入系统里面。
由图3选择“上模”“TOP DIE”,单击 “GEOMETRY”,进入选择三维模型。单击“Import”,选择图3所示的“Block_TopDie.STL”,也即是“z1-t1-1”。用同样的方法选择下模,也即是“z1-b1-1”。
2.2 设置材料及网格划分
选择“block”,单击“material”选项,本次选择“steel”“AISI1010,COLD”。单击 “mesh”选项,在“Number of Element”中输入划分的网格个数32000,单击“预览”,在确定网格无误后,单击“应用”选项生成网格。
2.3设置模拟的其它参数
设置的总步数100步,每10步自动保存一次。每步增量0.08,给定运行的速度为1。
在Inter-Object对话框中添加接触关系。设置定义对象之间的关系,包括摩擦、对象之间的传热等。首先定义上模与工件间的关系,摩擦系数取0.3,传热系数0.004,然后,把这种关系复制给下模和工件。
检查是否可以生成数据。当出现Database can be generated时,说明数据生成成功,点击按钮Generate生成数据库,然后保存并退出。
3 后处理及结果分析
3.1 行程载荷曲线分析
经过DEFORM-3D得到的模拟计算,从后处理器处可以得到如下x、y、z三个方向的载荷分布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上模的向下运动初期,水平方向挤压载荷增长的缓慢,且数值不大。。随着上模不断的下压,坯料与下模套紧密接触,并开始逆向流动。这时水平方向挤压载荷持续增长,行程结束前达到峰值,接近终了时,水平方向挤压载荷明显降低,其原因是要克服的金属变形抗力的载荷降低了。
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从0时刻起,轴向力刚开始发生剧烈变化,曲线很陡。随后经历一段缓增,直至增加到载荷为2.21e+006时趋于平稳,但是还是有所增加的,由于在挤压过程中主要是在z方向挤压,材料反向流动,坯料与下模内壁摩擦增加,因此z方向上所受的力一直增加至行程终了。
3.2 等效应力应变分析
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变云图如图6所示,最大等效应变达9.81。图7显示了等效应力云图,图中最大等效应力值671MPa。观察图中颜色变化知,底部应力值大,说明行程最后应力将达到最大。
3.3 金属的流动速度分析
随着上模的向下开始压入工件,金属材料流向四周开始扩散,坯料外圆面速度出现反同流动,符合反挤压的预期。坯料与上模端面接触处向下流动,齿形流线圆滑。
4 总结
通过以上仿真及结果分析,可以获得齿轮在成形过程中的最大应力值,这对设计挤压模具时,确定壁厚等参数提供了定量依据,可节约大量力学计算时间。同时行程载荷曲线、金属流动分析,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提高齿轮的生产率。
参考文献:
[1]薛永栋,韩静涛.基于DEFORM的金属压力加工数值模拟[ J].冶金设备,2007,164(4):34-36 .
[2]袁安富.细长梯形花键的挤压成型[ J].机械科学与科学,2008,27(10):1149-1153.
[3]孙建,张水忠.基于DEFORM-3D 的离合块冷挤压工艺优化[ J].锻压技术,2009,34(5):12-15.
[4]杨程,赵升吨,王军等.挤压筒摩擦对正挤压成形影响的研究[ J].锻压技术,2009,34(2):38-39.
[5]陈军,张向,阮雪榆.金属三维挤压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的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12(6):1119-1122.
[6]杜海威,刘凯泉,郭义. DEFORM 软件在加工制造业中的应用[J]. 一重技术,2008,23(3):103-105 .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173号)
作者简介:蒙秉嵩,男,1963年出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