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模式与人居环境的关系研究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恶化的居住环境条件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求园林植物配置不应只是简单的植物堆积,除了要美化环境外,还应更加注重其生态效应的发挥和赋予其人文精神,以改善恶化的环境条件,使人居环境更具历史意义。园林植物配置与人居环境均面临着挑战。文章探究了园林植物配置模式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人居环境;关系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89
  园林植物配置传统上定义为:运用各种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材料,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艺术手法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供人们观赏、游憩。
  1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与人居环境关系
  1.1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建立相对较完整的植物群落,不是简单的植物堆砌,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自然情有独钟。以少胜多,咫尺山林—营造意境,艺术的表达,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观,小中见大。蕴含特殊意义,情感表达—寄情于植物,与文化、精神紧密相联。与“风水”密切相关—建立舒适的人居环境背山靠水的地方常常作为风水宝地。
  1.2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与人居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闻名世界,是世界3大园林体系之一,从古代起,造园者就十分注意植物配置来美化人居环境,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就与人居关系密切相关。秦朝时期,植物配置模式主要以自然为主,人为种植甚少。唐朝时期,街道两侧槐树成行排列,街景单调,相对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人们开始做简单的植物配置,以满足生活需要。宋朝时期,道路绿化出现色彩,有意识的在河里种植荷花,道路两侧在种植桃李梨杏,并配以草花,出现简单的搭配。元朝时,此时的城市引入并栽培了奇花异草,宫廷内定的花园也会着重植物配置,“师法自然”的植物配置模式开始出现雏形。明朝时,主要种植梅花、柳树等。私人园林和寺庙园林多栽植槐、榆、松、柏等树木,自然式植物群落的配置得以发展,并开始结合人文因素。清朝时,保留了明朝的都市特色,风景园林体系走向成熟,大规模皇家园林营建,结合水系整治,形成著名的“三山五园”。民国时,城市发展较快,此时的园林植物配置开始尝试引进国外植物,著名的有法国梧桐,加拿大白杨等树种。并出现先造林活动,但就全国而言,风景园林资源利用较少,植物配置模式上更多得受西方文化影响,开始出现不同形成的配置模式。而到如今,许多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国外树种被大量引用,植物配置模式多样化。
  2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与人居环境关系
  2.1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模式
  孤景树配置模式:以1株植物为主要景,配以辅助的树种或灌木、草花,烘托主景。这类配置模式主要体现主景树的形态美或色彩美。地被配置模式:以大面积地被植物种植为特色,营造开阔的视野。乔木、地被型配置模式:几株植物根据几何原则搭配,并配以一定面积地被植物,主要利用草坪或鲜花的色泽为背景,既体现了景色之美,也打造供人休息的场所。乔木、灌木型配置模式:搭配几株乔木,并种植灌木,可表现高低层次不同树木的层次美韵律美。乔木、灌木、地被型配置模式:3种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类型搭配在一起,更能体现丰富的层次,并能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明显。
  2.2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形式多样,能顺应潮流及时代的发展,大量引种和驯化对植物的运用更加多样,使植物能实现跨地区生长,丰富地方景观。当然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也存在诸多问题:像配置植物时只重植物的观赏性,忽略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大面积种植草花,如模纹花坛。景观同质化严重,缺乏人文元素。只注重绿化率指标,大面积种植物草坪,导致植物达不到量的要求,不能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植物多样性缺乏,地带性植物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大量盲目地大树移栽,或盲目外引树种,只有短期效应,且不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生长。并没有居民要求的绿色,生态,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要求。
  3 对策及展望
  3.1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设计者应充分认识我国观赏植物的特点,充分利用植物多样性特点,营造最佳的本土人居环境,在引入植物时慎重筛选,避免植物入侵,要因地制宜,以群落生态学理论基础为指导,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人工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使园林植物能充分发挥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
  3.2 注重艺术性
  园林植物配置中也不能忽视艺术性,注意花木搭配、分层搭配以及植物的季节性变化,美化人居环境。
  3.3 注重文化的表达
  植物配置要支持文化、表达文化,体现当地浓厚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植物不仅能赋予园林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构建的意境也能感染游人,使人居环境更具历史意义。
  3.4 注重环境问题
  各部门相互配合,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人为调控,如减少废气排放、减少硬质水泥地面对植物根系的伤害、减少光污染等措施。
  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积极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好的人居环境。
其他文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名言对汽车维修从业者而言尤为正确。众所周知,汽车维修手动工具和测量仪具对汽车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极为重要,而近年来汽车维修手动工具和测量
摘 要: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温度、水分、CO2及土壤。土壤作为植物的生长载体,其肥力的差异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判断土壤肥力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多少。先甜5号作为食用性甜玉米单交种,其对土壤肥力的要求高。充分了解及分析土壤肥力对其产量的影响,并改善土壤肥力,对其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壤肥力;肥沃程度;产量;影响  中图
摘 要:我国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林业资源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并讲求开发的综合效益。现在较过去比,林业资源的开发已经有一定提高。但是,在整体开发的综合效益方面还有待提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林业资源开发;开发效益;因地制宜;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86 
水稻五优308是由广东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水稻品种抚育成的抗病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水稻五优308的特点为米质优、丰产、适应性强,2008-2014年五优308水稻的种植实验以及栽培技术
甜质型玉米简称甜玉米。甜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的含量等均明显高于普通玉米。甜玉米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及维生素E等及游离氨基酸和
摘 要:神木县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合现代特色农业规模经营。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神木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机遇及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16  神木县是陕西省土地面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多元化的林下经济,是我国利用林业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齐头并进发展.
摘 要:水稻绿色防控高效栽培技术是以生态友好、保护环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高效栽培技术,有效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达到提质增效、增产增收。  关键词:水稻;绿色防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14  吉林省集安市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