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对良性病变中肠型胃腺瘤的诊断作用比较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vi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在良性病变中诊断肠型胃腺瘤的准确性。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连续患者,择期再次行白光内镜及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检查,分别记录其内镜诊断结果,并以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为评判标准,除外癌变病灶,比较白光内镜和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内镜在良性病灶中区分肠型胃腺瘤和其他非腺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共纳入232例患者(232个病灶),其中肠型胃腺瘤124例,其他非腺瘤性良性病灶(萎缩、溃疡、增生、非肠型胃腺瘤相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108例,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区分肠型胃腺瘤与非腺瘤性良性病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显著高于白光内镜(分别为92.7%比71.8%,91.6%比73.7%,91.8%比80.6%,P均<0.01),特异度一致(均为90.7%),阳性预测值和白光内镜相比(92.0%比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鉴别肠型胃腺瘤与非腺瘤性良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白光内镜。

其他文献
早期食管基底层型鳞状细胞癌临床较为罕见,胃镜及病理均有特殊表现。千佛山医院内镜诊疗科发现一例此病变,现结合病理学特征,尝试对其内镜下的表现进行解释,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口胆道镜的问世实现了对胆管内病变的直视观察,解决了对胆管不明原因狭窄的诊断以及胆管困难结石的治疗等临床难题,成为了继ERCP之后胰胆管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经口胆道镜系统已由最开始的相对笨拙的双人操作胆道子母镜系统,发展为单人操作的胆道镜系统,以上消化道超细内镜和SpyGlass系统为代表,在高质量的图像及胆管内活检、碎石等操作中更具优势。临床使用时应根据不同胆道镜系统的特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其绝对适应证证据充分,已成为推荐的早期胃癌标准治疗之一,但其扩大适应证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质疑,本文就相关文献结合实践进行评述。
目的探讨单钳道肠镜下荷包缝合术闭合肠镜诊治中并发肠穿孔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肠镜诊治过程中并发穿孔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21例患者成功行单钳道肠镜下荷包缝合术闭合创面缺损,缝合用时10~25 min,平均15.1 min,术后住院4~15 d,平均7.3 d。术后16例患者出
目的研究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27例行PECC的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手术前后食管24 h pH-阻抗监测(DeMeester)评分、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GERD-HRQL)评分、GERD问卷量表(GERD-Q)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术前比较
本文介绍了一例内镜下钛夹联合尼龙绳链式缝合法治疗食管癌术后巨大吻合口瘘,结合文献探讨其治疗方案的长期实用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作为一种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方法,具有创伤小、花费低、恢复快、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等优点,且治疗效果和外科手术相当,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手术中如何保持病变组织张力和视野清晰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尤其对于困难ESD治疗更为关键。本文系统性回顾ESD各种辅助牵引技术,并总结各自优缺点,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借鉴。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胰管炎(AOSPD)临床少见且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特异性,主要通过ERCP发现胰管阻塞和胰管感染证据,即胰液培养阳性或看到脓性胰液来诊断。本文报道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1例AOSPD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减少误诊误治。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因早期胃癌而行ESD/EM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疾病史)、临床特征(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及术后病理信息(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等,分析ESD/EMR术后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95例早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
出血、术后电凝综合征、穿孔和腹部不适是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其中又以出血最为常见,对医院及患者均是较大的负担。本文对结直肠息肉切除后并发出血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加深对此种并发症的认识,以便指导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