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现代学徒制文献研究综述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学徒制相关文献,概述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归纳国内外学者关于学徒制发展史、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导学关系”研究、实证调查研究、国别研究、各行业的应用以及模式研究等现代学徒制主要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在简要评述近年来国内外现代学徒制文献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对以后研究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 国内外 文献研究 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王海林(1981-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23)卢小慧(1983- ),女,湖北仙桃人,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 南京 210098)韩秀景(1963- ),女,河北邢台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1-0034-06
  现代学徒制(或新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或旧学徒制)而言的,是在批判和继承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种新型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两份重要文件先后发布,2015年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正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由此引发社会各界对“现代学徒制”的高度关注及广泛讨论。笔者查询、梳理国内外有关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文献,探寻学者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概况,以期从中得到启示。
  一、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文献概述
  关于国内现代学徒制文献研究成果,笔者主要通过网络数据库、当地图书馆馆藏图书等资源查询相关研究文献。截至2016年6月30日,笔者以“学徒制”为主题在CNKI进行检索,找到相关文献记录3615条,其中2001年之前文献记录119条,2001—2016年文献记录3496条。具体是2001年13条,2002年19条,2003年35条,2004年40条,2005年51条,2006年64条,2007年83条,2008年97条,2009年91条,2010年124条,2011年119条,2012年184条,2013年248条,2014年440条,2015年1085条,2016年803条。若以“现代学徒制”为主题进行二次检索,可得到2001—2016年文献记录1973条。具体是2001年1条,2002年3条,2003年5条,2004年6条,2005年3条,2006年3条,2007年10条,2008年10条,2009年8条,2010年9条,2011年19条,2012年50条,2013年109条,2014年243条,2015年843条,2016年651条。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2001年以来,国内学者关于学徒制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与现代学徒制有关的第一篇期刊论文发表于2001年;CNKI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当年发表“现代学徒制”文献的比例超过当年发表全部“学徒制”文献的一半,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这说明从2014年前后开始国内学者越来越关注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这正好与2014年所发两份重要文件的时间点相对应。另外,笔者还查询到与之关联性较高的专著、报告十余本。
  关于国外现代学徒制的文献研究成果,笔者以“apprenticeship”为主题查询SSCI数据库,找到相关记录1715条;若以“Modern apprenticeship”为主题进行二次检索,找到相关记录63条。此外,笔者在国内找到与之关联性较高的译著数本。需要说明的是,国外学者对于现代学徒制方面的研究,不少观点、内容出现在有关“新学徒制”“双元制”“三元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中。
  二、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学徒制发展史研究
  关于学徒制发展史或现代学徒制历史渊源研究,国内外学者都在追溯现代学徒制起源,甚至在把握人类社会整个学徒制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已有史料及相关文献资料开展了问题研究,但学者们的研究角度有所区别。国外学者基于保存较完整的合同、案例、雇主与学徒档案等一系列学徒制历史资料,一般从学徒制在经济生活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合同执行、分配冲突以及雇主“剥削”的角度来研究,而国内学者一般还是从大历史、大综合的宏观视角去探讨学徒制发展史,并通过明确学徒制各发展时期做区分研究。
  由于近代欧洲学徒制不仅具有较完备的制度建设,而且学徒制在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上所起的重大作用,因此中外学者在学徒制发展史研究中更多关注近代欧洲学徒制。例如,De Munck B基于所记载的安特卫普制造业协会历史案例,研究早期雇主与学徒之间、熟练学徒与非熟练学徒之间的“分配冲突”;Wallis P在对史料进行辨析后,阐述了早期现代英国伦敦学徒在劳动、法律和培训之间的关系以及学徒合同执行情况;Minns C和Wallis P尝试利用数字化学徒样本还原17世纪晚期伦敦和布里斯托尔学徒工作生活状态,并描述了18世纪英格兰通过学徒培训这一主要机制提供职业人力资本的状况,以及保障其运行的相关法律框架和学徒培训合同;Field JF通过查阅17世纪从英格兰东北部迁移到伦敦的学徒档案资料,了解当时学徒的家庭背景及社会发展变迁;关晶通过历史综合比较,将学徒制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并分别阐述这五个时期学徒制的发展状况;贺国庆、刘向荣概述西欧学徒训练经历了制度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过程,指出其形态演变、制度变迁与生产方式的变革紧密相关。
  另外,不少学者也对我国学徒制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研究。例如,刘晓运用历史资料系统梳理了我国学徒制的历史分期;冯晓沛、胡克祖从历史文献中概括中国古代职业教育中不同时期学徒考试的评价主體、评价内容、评价功能、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赵志群、陈俊兰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学徒制被学校职业教育制度取代的历程,指出现实社会中学徒制的存在状态和对学徒的需求。   (二) 现代学徒制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所谓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由于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程度不一致而因地制宜,同时由于世界各国对现代“学徒制”的称谓也不尽相同,所以“学徒制”术语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学者们对此也没有统一概述。例如,Ryan P等指出学徒制优于照本宣科的工作培训,是结合职业教育以工作实践为基础的学习职业技能;Fuller A和Unwin L将学徒制描述为“在各方支持下,在职业领域中成长为被大家认可的个体的历程”,并通过扩张性与限制性这两个连续统一体概念分析学徒制的主要特征;欧盟委员会、欧洲学徒联盟将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征概述为“正式的职业教育与培养课程,企业本位培训与学校本位教育相结合,最终取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資格证书”;关晶将“二战以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为典型、适应经济和社会的现代性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统称为现代学徒制,并指出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制度不断复杂化,教学组织方式不断变化,功能不断演变;刘晓指出现代学徒制就是一种学徒获得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其师傅的传帮带;杨黎明认为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王海林指出现代学徒制的本质是“学生(学徒)所感知的政行校企搭建的职业教育平台及多导师所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是否能满足其期望值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学徒)培养为中心,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与时俱新和持续改进”。
  (三)现代学徒制“导学关系”研究
  现代学徒制“导学关系”一般是指在现代学徒制运行过程中导师(职业院校教师和顶岗实习企业师傅)与学生(学徒)之间的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学习生活、工作就业等关系。旧学徒制“导学关系”一般偏重于雇主或师傅利益,甚至出现所谓的 “吃徒弟”现象,而现代学徒制“导学关系”是一种基于职业教育义务的平等、合作、互助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关于现代学徒制“导学关系”的系统研究才刚刚起步。例如,Monkhouse S通过案例阐述了学徒制在医学教学和训练中已经受到广泛的敬畏和尊重,并指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基础是一个强大的老师和学员之间的关系,是多年来形成的密切合作;???指出传统学徒教育只简单地传达知识或成为监护人或所谓的门徒,而现代职业教育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尤其应关注导师和被辅导者彼此的个人关系;陈红、罗雯在对宜昌辖区内中高职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后发现师徒关系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应加强礼仪规范;王海林概述现代学徒制建设中为避免“导学关系”雇佣化、从属化、“放羊”化和单一化的问题,应明确“导学关系”的定位;胡波认为现代学徒制的重心依然还是教学,师生关系才是核心,应考虑如何通过现代学徒制拉回变味的师生关系;吴呤颗、秦炳旺则指出学校教师与学徒是职业教育义务下的师生关系,企业导师与学徒是隐性契约下的师徒关系,并提出“师徒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四)现代学徒制实证调查研究
  国内外学者都通过采集大量数据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学徒制开展实证调查与统计分析,但国内学者一般只关注对大数据的综合运用,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则更加细化,他们既运用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关注调查数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对样本进行持续跟踪研究。例如,Haase CM等通过调查数据考察从毕业到就业转型时的现代社会青年实现学徒目标(职业目标)的情况,并发现女学徒通常面临不利的就业机会;Oliver D阐述职业教育培训和劳资系统固有的联系,并通过一个横截面去分析奖励对学徒工作的影响;Wallis P等运用大量新的学徒样本去研究早期伦敦时代的学徒状况,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思路;陈俊兰采用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网络数据统计和价值分析等方法,去考察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运行质量、成本与收益等问题;赵有生、姜惠民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标准等方面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五)现代学徒制国别研究
  关于现代学徒制国别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且开展了国别比较研究,国内学者一般还是在介绍西方某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基础上,为国内学徒制建设提供一些思路。例如,Canning R和Lang I全方位考察了苏格兰现代学徒制的历史与发展;Chen JJ和Shen MM介绍了基于扬弃和创新职业教育的理念,加拿大行之有效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Strakova J试图回答捷克共和国现代学徒教育系统是否为学生提供在现代劳动力市场成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是否有助于学徒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学徒联盟组织专家通过梳理欧洲现代学徒制,以期分享学徒制这种工作本位学习的成功模式与实践经验;Jeffrey A.Cantor指出美国注册学徒制是一种积极的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方式,重点阐述美国注册学徒制由雇主发起、实施并与社区学院合作开展学徒培训的理念,并提出对美国21世纪学徒制体系的建议;关晶在考察英国学徒制时重点研究了其体系、框架及具体实施,在研究法国现代学徒制时从产生过程、开展情况、组织管理、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关于澳大利亚学徒制主要介绍了其基本类型、主要模式以及显著特征。匡瑛阐述意大利出现的史上层次最高的“高等学徒制”以及其四个方面的创新。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组织专家在回顾国际学徒制经验和基于分析实践原则的基础上,研究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英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美国11个国家的学徒系统。
  (六) 现代学徒制在各行业的应用研究
  国内学者目前主要研究的是现代学徒制在职业院校和顶岗实习企业中的应用,而现代学徒制在各行业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国外由于现代学徒制覆盖行业甚广,国外学者对现代学徒制研究范围涉及各领域,对其在各行业的具体应用及实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关于11个国家学徒系统的比较分析报告指出,现代学徒制基本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在医学领域,如Patel VM试图通过建立现代师徒关系指导未来医生的可持续发展、O’Connor SJ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现代护士学徒的专业实践、Birhan W等概述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治疗师在埃塞俄比亚公共卫生保健系统中的作用等;在商业领域,如Takeda R研究了学徒制在早期商业中的传承等;在软件领域,Martinich L参考好莱坞的经验教训,指出软件行业的未来需要学徒通过完成一个个软件项目来实现;另外,在建筑、赛马、戏剧、图书出版以及航天航空等其他行业也都有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高职院校的考核比较分析,结合我院实践,提出建立统一的国家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完善职业资格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现有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需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全方位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旅游供给侧改革 高职 旅游人才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肖绪信(1982- ),男,湖北阳新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浙江 义乌 322000)  [课题项目
[摘要]文章阐述了职业院校“工匠精神”教育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需要,向世界提供职教“中国方案”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的价值认知,进而从融合浸润教育、网格教育机制、专门课程开发、多法施教影响、良师队伍培育、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实验研究、正确处理关系八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工匠精神”教育策略的具体建构,以期提高职业院校“工匠精神”教育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
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坚持教育为先,筑牢思想基础,落实制度建设保证,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水平,抓住监督关键,构建防止腐败的有效屏障
[摘要]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和职业态度上的体现,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决定着个人理想的实现,也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章通过对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机制的相关分析发现,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感直接作用于职业价值观。根据调查结果,建议从营造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培育环境;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发挥合力,培育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稳定和成熟的职业价值观。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与否,对单位经营管理、会计工作秩序甚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