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多排CT的优势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in_w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812 【文献标识码】B
  CT检查是医学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辅助技术,是属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一种。其工作原理在于利于X线对人体的部位进行扫描,并通过探测器、电流接受、转化器、数字信号等形式导入计算机中进行处理,从而形成CT图象的一个过程。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CT检查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CT检车为多排螺旋CT。因此,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排CT的优势,来为临床救治提供更精准的辅助信息。
  1 多排CT概念
  多排CT在临床上是CT技术的一大突破,让CT从传统的横断面扫面发展为三维成像,并且可以在任一一个平面进行成像,增加了三维显示的可能。在临床的应用中,多排CT扫描仪在缩小层面准直、增加扫描范围、缩短赛秒时间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优势。其次,随着多排CT的出现,对人体内的组织扫描进行无间隔式重建处理,大大提高了图像的质量,特别是在清晰度方面,进而让图像中的解剖结构变化更为明显,更好地评估患者的早期病理状况。
  2 如何充分发挥多排CT的优势?
  CT检查功能随着多排CT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其功能性和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若是临床医师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掌握最新的CT检查技术,即多排CT检查,则可以更快地对患者疾病的早期征兆做出判断,从而进一步缩减了早期治疗的干预时间,可以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效率,对于大多数病变问题来说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多排CT在头部的临床应用
  多排CT在头部适应症的应用较为广泛,常见的病症包括顱内肿瘤、急性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脑部先天性功能不齐、颅内感染、脑水肿等。在多排CT检查的图像表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颅内病变的部位、形状,特别是针对颅骨骨折问题时,可以充分发挥多排CT分辨率高的优势,更为清晰地评估患者颅骨的凹陷程度。多排CT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随着该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作为一种微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创伤小、图像观察角度丰富等优点,并且可以通过图象清楚地看到脑部动脉的细微状况,在脑部动脉的细小分支观察上,也能发挥出理想的效果,为头部手术方案的制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多排CT在颈部的临床应用
  颈部常见的病变疾病包括颈椎病、颈部淋巴结病变、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旁腺肿瘤等,多排CT在颈部的临床应用功效在于诊断颈部的肿瘤病变情况。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的一种类型,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并且与颈椎退行性变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交感神经刺激也是引起此类疾病的重要因素。多排CT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可以利用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来进行椎动脉的三维重建,通过重建后的结构展示,可以清楚看到椎动脉以及周围附件组织的病变情况,同时采取专用的标记方法,来解决颈椎骨在治疗过程中的干扰现象,有利于后续诊疗中临床医生对血管狭窄情况的评估,为颈部病变患者提供了图象和数据的双重支持。
  2.3多排CT在腹部的临床应用
  多排CT在腹部的适应症种类复杂,从大范围来看,包括胆、肝、肾、脾、肾上腺、胰腺等器官的肿瘤、感染性疾病等病变情况,在良性腹部疾病中也能发挥出多排CT的优势。在肝脏的多排CT检查中,主要应用三期扫描的手段,同时配合三维重建来完成血管和病变部位的重建,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病变性质,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肝脏容积的扫描中,目前多采用CT三维造影术来完成,与其他检查技术相比,三维重建的时间相对缩短,并且图象质量也有所提高,对术前定位和手术方案的实施都提供了很多帮助。如若针对胸部严重损伤,仍应将抢救放在首位,同时在评估患者受损严重程度的基础上,选择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来进行介入性治疗。
  除了上述的应用外,多排CT在胸部疾病、心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均能发挥中其优势特点,能够通过一次屏息完成薄层扫描的处理,并且在图象的质量保证上也相当出色。虽然多排CT在应用十分广泛,且优势明显,但是也应了解其工作的局限性,并且加强对多排CT限制方面的关注,合理配合其他诊断方法或者设备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出多排CT的积极作用。
  3 总结
  多排CT由于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充分发挥多排CT的优势对临床医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医学诊断水平和信息技术的发挥发展,多排CT检查的方式也会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医学研究中,仍应加强对多排CT技术的关注和创新,不断提高临床医学诊断的技术水平。
  随着64层(排)螺旋ct不断应用于临床,以及发展到现在现在的320层螺旋CT,CT扫描以及进入容积CT的时代,即CT扫描图像可以进行任意层面无间隔的重建,图像更为清晰更真实的反映出解刨结构的变化,甚至可以显示超早期的病理变化。因此,善于充分利用新型CT的新技术新功能,对指导临床诊疗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全子宫切除术针对的是一系列严重的子宫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子宫囊肿、子宫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子宫肥大、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脱垂等疾病。子宫疾病是当前困扰女性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原因之一,在当前临床研究中,全子宫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给女性患者带来的疼痛及伤害。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其疗效虽取决于操作技术但术后护理也很重要,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1;R593.21 【文献标识码】B  1 肌骨超声的含义与作用  肌骨超声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应用于人体腹部、心脏等位置的超声技术,而是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应用于人体骨骼肌肉组织系统的超声诊断技术,对于人体的运动系统,特别是浅表组织的检查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具有安全、无创、无放射性的优势特点,分辨率也十分高,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人群。肌骨超声可以实时成像,可以对患者的健康骨骼肌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2.91;R19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处于活跃时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知识尚不完整,性观念又比较趋于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抗击艾滋病、让自己免于艾滋病的侵袭。因此,有学者将大学生也归为了艾滋病的高危易感染人群。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肺结核是现代较为多见的疾病,在民间也被称为肺痨或痨病。今人闻肺结核,往往异色,对于肺结核大家往往都带有特殊眼光,但对于肺结核病理、病原却不太了解,只知道肺结核有极强的传染性,同时很难治。对于肺结核患者的健康管理也成为医院内科护理的难题,有效地进行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成为迫切需达成的目标。  1 肺结核疾病  肺结核是因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肺部感染疾病,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到医院无论是去看病还是定期体检,必备的检查环节就是采血检查,而医院的门诊采血室就成为非常容易发生感染的场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由于在门诊采血室有病人家属、还有体检人员都非常的集中,同时采血室的空间较为狭小,采血的时间大部分都比较集中,一般情况下,采血的时间都是在上午,人员流动大,空气中的粉尘非常多,导致采血室很容易被细菌污染,所以给门诊采血室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血液细胞检验也就是检查身体的时候做的“血常规”。在临床医学检验上,血液细胞检验是非常常用,也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相信很多人都对血常规的化验单有印象,化验单上的一连串数据,代表的是体内血液的具体数据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不仅能够确定血液的健康情况,并且能够帮助医生对其他疾病做出诊断。所以说,血液细胞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会直接左右医生的诊断,并影响之后的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上对宫颈癌的检测技术也不断进步,现如今,运用超声来对宫颈癌进行诊断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检测方法,利用超声来诊断宫颈癌,早已必不可少。下面来了解一下超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1 什么是宫颈癌  宫颈位于阴道部,宫颈癌就是宫颈所在的阴道部位的鳞状上皮细胞和宫颈内膜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发生了癌变,所形成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在临床上有很多种疾病都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为患者调整到正确的体位尤其重要,这也是手术室护士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帮助患者调整到正确的体位,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可以防止患者出现神经麻痹以及体位损伤等各种意外事件,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如果没有为患者调整到合适的体位,不仅会对手术操作带来极大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子宫肌瘤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群体,部分患者虽然存在子宫肌瘤,但没有发觉任何异常,通过相关检查才确诊。少部分患者可能终身未发觉患病,因此子宫肌瘤的实际发病率远高于报道发病率。根据调查,目前育龄妇女的患病率在25%左右,实际可达50%。  1 子宫肌瘤的定义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群体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部分患者无自觉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B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周疾病,与痔疮享有同样的“声誉”。过去,患者去医院看病,不是去肛门直肠科,而是去痔疮和瘘管科。比较两者的发病率,肛瘘不如痔疮,国内统计为1.67%?2.6%,国外为8%-20%。发病年龄主要为20-40岁。婴儿并不少见,多数为男性。男女比例为5:1。但是,根据其危害性,肛瘘可被称为良性疾病的第一个肛门杀手,它比痔疮的危害性大得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