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充分挖掘课程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并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广泛含义上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德育、智育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关键词:德育教育;数学;策略;渗透;素材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一堂课只是很好的解决了知识上的传授而忽略了育人的功能,浪费了蕴含在学科中的丰富的德育资源。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挖掘数学史,充实德育素材
  丰富的数学史料散见于数学教材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要适时地自然地针对教学内容引用有关的史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教材中的例、习题适当地进行加工改造,赋予教育意义,不仅能起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且将更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的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但教师只要做有心人,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善于利用潜在的德育资源,就可以使德育之汁伴随学科之果流入学生心田。
  案例1:初一年级教学“世界新生儿图”时,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老师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延伸学生的思路,如我国的领土面积世界第三,我国一年的新生儿世界第二,而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却少的惊人,那么我们国家实施了计划生育,那么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来振兴祖国,科技兴国。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教学中教师注重数据引发的思考,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通过课堂上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讨论,达到了自我教育和群体氛围教育的效果。
  2.注重課堂的即时评价,发挥育人功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生成点,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结果,更多地应是影响和触动。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案例2: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练习课上,执教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个问题:实数a,b满足a^2-3a=1,b^2-3b=1且a≠b,求代数式a+b的值。一般同学有惯性思维,一直在想求a,b的值,而有一位同学反应很快,换个角度思考,把a,b看成方程x^2-3x=1的两个解,将复杂问题一下子解决了。不少同学非常羡慕,这时教师作如下评语:“你能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善于活学活用知识,寻求捷径,很快有了答案,说明你对概念有很好地掌握。长时间下去,你的思维一定会更加活跃,将来你仍有希望取得类似的成功!”對于一个学生而言,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3.用心设计作业批语,深化德育功能
  按照传统的作业评价方法,依照“优、良、及格和差”等几个评价标准,长久下来,很容易伤害部分学困生的情感、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批改作业时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练习态度,错误见解,个性特点等,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几句感情色彩鲜明的评语,如“喜欢你深刻的见解,喜欢你爱思考!”“不可以对自己降低要求!因为你能做到更好!”“如果像上次的作业那样写,我会更欣赏你的韧性!”把老师的关爱、期待蕴含在批语中,从而唤起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有时短短的一句话,其“效益”也许胜过和学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
  二、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要注意的问题
  1.渗透德育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忌生搬硬套,为渗透而渗透,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适时地、恰当地将德育渗透在学科的知识载体中,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唯有这样,才能收到“点滴渗融,润物无声”的效果。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2.渗透德育的过程中要做到适度要求
  有的教师由于对学科德育本身的内涵理解不尽全面,失之偏颇,把“文化课”上成“德育课”。我们说德育无处不在,是就学科整体而言,并不是要求在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具体内容上都要扯上几句思想教育的话,更不能抛开载体,额外来一段政治说教。
  3.渗透德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
  教师平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只有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效果,使学生在学好知识同时提高思想素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要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不管是从卷面的比重,还是对于学生获取新知的方面,都尤为重要。然而,不少学生在这方面很弱,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如:不良的阅读习惯,词汇量的匮乏,阅读速度慢,阅读技巧的缺失,忽略阅读思维及语感的培养。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從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技巧;阅读理解  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
期刊
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庆阳石化分公司连续重整装置主要特点;在正常生产中,生产优化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如提高装置的操作苛刻度、工艺流程优化、节能降耗等,经过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江泽民主席在1998年6月1日会见“两院”院士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
一、纳雍县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基本状况。纳雍县低处贵州喀斯特地貌山区,现有国土总面积2448平方米。据1983年土壤普查 , 全县农耕地面积12 139.2hm2 ,垦殖率达49.6%。到2006年全县新增耕地面积200hm2 , 垦殖率达40.5 %,林地面积237 620hm。到2015年,马铃薯基地16万亩、商品蔬菜基地24.56万亩、山地生态畜牧业养18.45万头(只)、
一、生物柴油及特生物柴油是一种用油菜籽等可再生植物油加工制取的新型燃料,属高脂酸甲烷.按化学成分来看,由于柴油分子是由15个左右的碳链组成的,植物油分子则一般由14~18个
2006年被接纳为南盟的观察员国后,中国与南盟的合作主要集中于经济、政治领域,缺乏文化交流,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从地缘文明的视角入手,分析探讨
摘 要:稻鱼共生这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通过“鱼吃昆虫和杂草-鱼粪肥田”的方式,使系统自身维持正常的循环,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解决了病虫害防治的问题。本文对此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稻田养鱼;技术;建设  1 稻田养鱼的技术原理  稻田养鱼是人工的稻鱼共生生态结构
众所周知,要想弹奏出更具感染力的音乐,娴熟的钢琴弹奏技巧是必不可少的,要想真正地触动听众的心灵,将音乐弹奏进听众的内心深处,就必须要求演奏者赋有更具灵魂的音乐表现力,
期刊
大学生对高效、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渴求变得越来越强烈,迫使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范围不断拓宽,服务环境不断改变,服务方式不断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所有这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