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稠油热采过程中,蒸汽冷凝水易于稠油乳化而形成油包水乳状液,造成地层乳化堵塞、产出液处理困难等问题,使热采驱油效果变差。针对以上问题,对一种耐高温防乳驱油体系的静态性
【机 构】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事业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规模化多元热流体热采工程技术示范”(2016ZX05058-003-0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稠油热采过程中,蒸汽冷凝水易于稠油乳化而形成油包水乳状液,造成地层乳化堵塞、产出液处理困难等问题,使热采驱油效果变差。针对以上问题,对一种耐高温防乳驱油体系的静态性能(耐温性能,防乳、破乳性能,降黏效果和界面性能)和动态驱油效果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280℃老化4 h后,地层温度下的防乳化率为83%,降黏率67%;溶液与稠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为0.051 mN/m;润湿角为8°,可使岩石表面润湿性由油湿转变为水湿;破乳率为89%,有助于后续产出液的处理;体系可使稠油热采驱油效率提高11
其他文献
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纵向储层物性差异大,导致合采时层间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基于Buckley-Leverett理论,推导了考虑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
本文以结核分支杆菌的插入序列基因、65KDa抗原基因和ropB基因为靶基因,系统地比较了以1对引物扩增的传统PCR和以2对引物扩增的巢式PC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为本文所采用的
在地质研究及石油生产开发过程中,岩心资料的识别与表征具有重要意义。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区块下白垩统麦克默里组储层岩心中发育数量众多的毫米级泥质夹层,人工识别工作量大,亟需采用图像识别算法自动识别。文中选择OTSU分割、粒子群双阈值分割、FCM聚类分割及神经网络方法,开展针对薄夹层自动识别对比研究。岩心识别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识别平均准确度达到90.29%,识别准确度最高,识别速度快、可靠性高且易于实现
随着渤海勘探力度加强,岩性圈闭逐渐成为新的勘探目标。J气田是渤海新评价的以湖底扇沉积为主的气田,探井证实该湖底扇岩性砂体储层横向变化快,砂体分布范围和内部连通关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