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常做梦吗?四种最常见的梦是被追赶、坠落、在学校与性。因为梦,让平凡的人生增添了许多滋味,其实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无谓,也不尽如弗洛伊德所论,皆与“性压抑”或潜意识有关。梦,其实非常科学,也非常实用。
梦境是演化程度极高的脑部功能,一种特别清晰的意识形态。
——科赫(神经科学家)
讲到做梦,不能不提提脑子。脑,是宇宙已知最复杂的系统。而脑中最让人迷惘、在意、还不完全清楚运作奥秘的,无疑是“意识”。如何确切指出“意识”究竟在脑的哪个部位、由哪一组细胞产生,是无数科学家戮力追寻的圣杯。做梦,则是意识拼图中最迷人的一块碎片。人脑中,意识究竟在哪里、如何运作,正是本书最终要探讨的主旨。
关于梦境的记录很早,第一本最完整的解梦书是公元一世纪希腊人阿特米多鲁斯编成的堂堂五大卷《梦的诠释》。近代则有弗罗伊德《梦的解析》,认为梦是隐藏性欲的结果。这个观念影响甚巨,但也逐渐被推翻。弟子荣格认为梦展露了心愿与渴望(未必全都是性欲),梦让我们了解了潜意识并帮助我们实践。这些研究虽未必全都正确,却也建立了梦境分析的基础。
梦有没有颜色?在彩色相片出现以前,梦多为黑白,与主流媒材有密切关联。其它感官在梦里的表现,听觉为50%,触觉及动感为15%,味觉和嗅觉的记录很罕见。梦有无文化差异呢?据统计,任何民族、人种,梦境相同的远大过相异的。梦境研究趣事颇多,这里分享两则:
睡眠实验趣事一:一群歌舞女郎看到征求睡眠者的广告,觉得只要(真的)睡觉就能拿钱,何乐而不为?于是深夜下班后,直接从歌台舞榭前往科学家公寓里的实验室。翌晨带着残妆,跟着一夜没睡忙着记录的疲累科学家一起走出公寓。几番下来,不禁惹得管理员满腹狐疑。
睡眠实验趣事二:参加睡眠实验的受试者很挑剔,嫌睡觉环境不好、床不舒服、灯光差等等,科学家很恼火,走到隔壁房跟助理说:“如果他两分钟内不睡着,我就把他电死算了!”没料到麦克风没关,该位受试者于是神速入睡,圆满完成实验。
梦,让人着迷之处是大脑竟然创造了让它自己也惊讶的事物。
——安卓布斯(纽约市立大学认知心理学家)
科学家对于梦境功能的观点,会因为追求的研究形态不同而有别。例如心理学研究者会论证做梦阶段以调节情绪为中心;研究梦与记忆固化者会强调梦境对学习的重要性;更有研究者认为REM(快速眼动期)睡眠固然对于调节体温与其它生理功能是必要的,做梦本身却不具功能。姑且不论科学上的证据,真实人生中,梦提供了创意、解答,甚至发明的案例非常多。
披头士合唱团(The Beatles)的保罗麦卡尼某日醒来,脑中盘旋着一段旋律,猜想是在哪里听过的。问了很多人,也弹给别人听,都说以前没听过。他最后相信是自己原创的才发表,成为有史以来播放次数最多的名曲——昨日(Yesterday)。
“梦”是大脑的工具,用来处理来自每日经验的生存相关信息,并将之整合到指引未来行为的脑内模型之中。梦也可以反映内在情绪、现实压力,让大脑储存记忆(一说睡眠是在清除记忆)以便强化我们生存的能力——梦是生存必备的调节能力。每晚将压抑没排除的情绪处理掉,我们才能继续面对明日的太阳。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三分之二的梦是负面的,以恐惧、焦虑与紧张为主。睡着了,我们的身体可以充电;做梦了,我们才能继续活下去。睡眠是恩赐、上帝创世后的第七天,而“做梦”则是合法的吗啡、天然的排毒方子。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去。
——纳兰容若
研究梦的运作可以理解意识(心智)的运作。神经科学家葛詹尼加说98%的脑部作业是在意识知觉范围外的;而95%的行动是在无意识中决定的。既然这样,意识有什么作用,为何还要存在呢?科赫认为“可能因为意识让整个系统可以事先计划未来的行动,开发或许无穷无尽的行为方式,而且让人有可能具备明确的记忆。”这些理论在书中以“清醒梦”的实验一一详加左证。
作者援引“庄周梦蝶”作为“清醒梦”章节的开场,尽收画龙点睛之妙!梦境与清醒的现实都建立在幻觉上,乍听很怪异,其实都有科学根据。无论是醒或睡,意识的运作都是基于脑部当时可得的最佳信息源所建构的世界模型;驱动意识的模型只能藉由记忆中取得的脉络性信息来组成。所以,认为发生在清醒时的事才是唯一真实的这种看法并不正确,理解梦境也是理解意识的关键。只要梦还在持续,它就是真的。至此不得不对两千多年前并非科学家的庄子洞见大感惊诧。
人生还能有什么更超越梦境?愿你夜夜都有梦!
梦境是演化程度极高的脑部功能,一种特别清晰的意识形态。
——科赫(神经科学家)
讲到做梦,不能不提提脑子。脑,是宇宙已知最复杂的系统。而脑中最让人迷惘、在意、还不完全清楚运作奥秘的,无疑是“意识”。如何确切指出“意识”究竟在脑的哪个部位、由哪一组细胞产生,是无数科学家戮力追寻的圣杯。做梦,则是意识拼图中最迷人的一块碎片。人脑中,意识究竟在哪里、如何运作,正是本书最终要探讨的主旨。
关于梦境的记录很早,第一本最完整的解梦书是公元一世纪希腊人阿特米多鲁斯编成的堂堂五大卷《梦的诠释》。近代则有弗罗伊德《梦的解析》,认为梦是隐藏性欲的结果。这个观念影响甚巨,但也逐渐被推翻。弟子荣格认为梦展露了心愿与渴望(未必全都是性欲),梦让我们了解了潜意识并帮助我们实践。这些研究虽未必全都正确,却也建立了梦境分析的基础。
梦有没有颜色?在彩色相片出现以前,梦多为黑白,与主流媒材有密切关联。其它感官在梦里的表现,听觉为50%,触觉及动感为15%,味觉和嗅觉的记录很罕见。梦有无文化差异呢?据统计,任何民族、人种,梦境相同的远大过相异的。梦境研究趣事颇多,这里分享两则:
睡眠实验趣事一:一群歌舞女郎看到征求睡眠者的广告,觉得只要(真的)睡觉就能拿钱,何乐而不为?于是深夜下班后,直接从歌台舞榭前往科学家公寓里的实验室。翌晨带着残妆,跟着一夜没睡忙着记录的疲累科学家一起走出公寓。几番下来,不禁惹得管理员满腹狐疑。
睡眠实验趣事二:参加睡眠实验的受试者很挑剔,嫌睡觉环境不好、床不舒服、灯光差等等,科学家很恼火,走到隔壁房跟助理说:“如果他两分钟内不睡着,我就把他电死算了!”没料到麦克风没关,该位受试者于是神速入睡,圆满完成实验。
梦,让人着迷之处是大脑竟然创造了让它自己也惊讶的事物。
——安卓布斯(纽约市立大学认知心理学家)
科学家对于梦境功能的观点,会因为追求的研究形态不同而有别。例如心理学研究者会论证做梦阶段以调节情绪为中心;研究梦与记忆固化者会强调梦境对学习的重要性;更有研究者认为REM(快速眼动期)睡眠固然对于调节体温与其它生理功能是必要的,做梦本身却不具功能。姑且不论科学上的证据,真实人生中,梦提供了创意、解答,甚至发明的案例非常多。
披头士合唱团(The Beatles)的保罗麦卡尼某日醒来,脑中盘旋着一段旋律,猜想是在哪里听过的。问了很多人,也弹给别人听,都说以前没听过。他最后相信是自己原创的才发表,成为有史以来播放次数最多的名曲——昨日(Yesterday)。
“梦”是大脑的工具,用来处理来自每日经验的生存相关信息,并将之整合到指引未来行为的脑内模型之中。梦也可以反映内在情绪、现实压力,让大脑储存记忆(一说睡眠是在清除记忆)以便强化我们生存的能力——梦是生存必备的调节能力。每晚将压抑没排除的情绪处理掉,我们才能继续面对明日的太阳。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三分之二的梦是负面的,以恐惧、焦虑与紧张为主。睡着了,我们的身体可以充电;做梦了,我们才能继续活下去。睡眠是恩赐、上帝创世后的第七天,而“做梦”则是合法的吗啡、天然的排毒方子。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去。
——纳兰容若
研究梦的运作可以理解意识(心智)的运作。神经科学家葛詹尼加说98%的脑部作业是在意识知觉范围外的;而95%的行动是在无意识中决定的。既然这样,意识有什么作用,为何还要存在呢?科赫认为“可能因为意识让整个系统可以事先计划未来的行动,开发或许无穷无尽的行为方式,而且让人有可能具备明确的记忆。”这些理论在书中以“清醒梦”的实验一一详加左证。
作者援引“庄周梦蝶”作为“清醒梦”章节的开场,尽收画龙点睛之妙!梦境与清醒的现实都建立在幻觉上,乍听很怪异,其实都有科学根据。无论是醒或睡,意识的运作都是基于脑部当时可得的最佳信息源所建构的世界模型;驱动意识的模型只能藉由记忆中取得的脉络性信息来组成。所以,认为发生在清醒时的事才是唯一真实的这种看法并不正确,理解梦境也是理解意识的关键。只要梦还在持续,它就是真的。至此不得不对两千多年前并非科学家的庄子洞见大感惊诧。
人生还能有什么更超越梦境?愿你夜夜都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