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2021年高考还有5个月,家长和考生对报考哪所大学高度关注,骗子们又开始蠢蠢欲动,改头换面,炮制一批新的“虚假大学”.rn近年来,经教育、公安、网信部门联合打击,绝大多数以诈骗为目的的“虚假大学”已难以继续招摇撞骗,但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每年高考前后,社会上都会冒出来一些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的“虚假大学”,以各种虚假宣传进行招生.早在2018年,《人民日报》就曝光了全国392所“野鸡大学”名单,其中冒充注册地在辽宁的有7所.“虚假大学”是地地道道的“三无产品”,其以骗取钱财为目的,通常采用与正规高等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滥发文凭.“虚假大学”所涉及的欺骗既有假学校,也有假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