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的影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科技园作为促进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高校提供的科研人才及成果等多种创新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大学科技园得以顺利开展孵化活动的基础条件.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依托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和熵值法分别评价2014年—2018年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和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运用混合回归模型探究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对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及空间异地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仅东部地区的孵化效率一直大于
其他文献
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利用长三角地区之间创新合作的数据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主要采用地区之间论文和专利合作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间科技协同创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且程度在逐步加深.2)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从单中心的合作网络转变为多中心的合作网络.核心城市往往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非核心城市优势往往聚焦于某个领域.3)长三角其他三省依托上海的优势创新资源进行创新,上海的创新外溢
众创空间在各地大量涌现,成为新时代中国创新创业新的空间经济景观,对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以全国2469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数和地理探测器对国家级众创空间的空间演变及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众创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集聚的特征,但集聚程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2)研究时段内众创空间的核密度总体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出东高西低、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陆的弓型格局,且密度差异显著,时间变化上表现出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演变态势;3)分形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