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诗学:音乐分析学的审智之美

来源 :音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揭示了音乐结构研究的诗学理论所隐含着的三个特质:一是诗意的面对,它更多地包含了创造“艺术的符号”与“有意味的形式”之诗化美;二是诗性的审美,它更多地包含了作为结构诗意的栖居、结构诗性的栖居与结构诗学的栖居之韵律美;三是诗学的方法,它更多地包含了音乐作品之形本身解析、音乐作品之形而上思辨,以及形本身与形而上之间的智性之美.由此带来了一个充满艺术感的音乐分析学的审智之美与理论创新之美.
其他文献
大唐秦王陵由两座东西相邻约30米的墓穴地宫组成,其夫人秦国贤德太夫人的墓为袝葬.太夫人墓在通往后墓室的甬道东西两壁,各镶嵌有砖雕乐伎图像9幅.文章针对考古报告中提供的个别图像识别结论进行了再考证.从乐器组合来看,无论是在乐器数量还是种类方面,砖雕图像乐伎与龟兹乐、西凉乐的规制更为接近;从整体构图和雕刻工艺来看,呈现出墓葬设计和建造工匠们对礼仪规制的尊崇.
文章对中国当代音乐的时间性对位做出概念界定与理论思辨,探讨三种主要的时间性对位类型——复节奏对位、多节拍对位、多速度对位的定义与具体组织方式;通过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时间性对位实践的分析,总结中国作曲家的时间性对位技术经验与思维特征,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国复调音乐形态发展的研究.
项圣谟的山水画中常有一个策杖的文士,或踽踽独行,或与人谈笑.策杖行吟的形象是项圣谟所理解的人生羁旅,是他吟游生活的写照.策杖行吟这个古代文人的精神符号在吴门画家沈周、文征明的作品中沉淀为一种图式,微妙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认识自身存在的不同视角.这种在文化、社会和个性结构三者互动的基础上建构的生活世界,使人的主观性、个性完整地存留在人与世界统一的图景之中.
文章在梳理丁善德专业学习经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作品的创作技法,并结合当时我国音乐民族化的历史背景,阐述丁德善音乐创作民族化核心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探讨这一理念对中国风格塑造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