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6529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形成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也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浅谈笔者对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感悟: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以往的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枯燥单调的课堂内,用最原始的口述方式讲解教材,使其与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期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景资源。例如:在讲解《解析几何》中椭圆、双曲线定义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呈现轨迹形成过程;在讲解与《立体几何》有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异面直线”的教学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需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
  
  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就是提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而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和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笔者在讲解“概率的概念”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概率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概率有关的实际问题,再通过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概率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概率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概率资料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开阔了视野。
  
  四、提高教师的思想理念、业务水平,需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网络交流,可以学习到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积极地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这样就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
  
  五、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
  
  六、数学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反思
  
  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更新主要受教学手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学手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但我们应看到,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我们不能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而且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情感互动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因此,如何使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地整合,需要更多教师进一步研讨。
  (作者单位:427101湖南省桑植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努力适应新课程教学。  通过学习、理解新课改思想,结合物理教学实践,就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浅谈笔者的看法:  一、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
期刊
相对于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及大学阶段的历史教育而言,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有其独到的特点,其基本特征是:1.教学目标不同。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为高校输送合格的有培养前途的人材,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和一定劳动技能、一定思想道德素养的合格的劳动者;2.教育对象不同。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思想活跃,很少保守;善于思索,提出质疑;接触多种传媒,信息较为广泛;具有相当程度的
期刊
【摘要】出于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爱,使我不顾个人名和利的得失,主动地承担了教育和挽救一个正处于十字路口的学生的责任,以一个慈母般的心,爱护着一个令人头痛的调皮生。我精心设计出争取学生转化的方案,创造了一系列良好的外因条件,促使其内因的变化。在我和同学们的真挚感情和行动的影响下,这只离群的雁归队了,又重新享受集体生活的欢乐。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是一种高尚的对未来一代的爱,是一种崇高的教师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很多学生都感觉它深奥而枯燥,为转变这一状态,新教学大纲提出:学有用的数学。中学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一般都能找到实际的原型,应提出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运用生活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生活呈现于课堂,采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现代技术教育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它集音、形、色等于一体,人机交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面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课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转化功能无论我们怎样评价都不过分。但是重视语、数、外、理、化教育,轻视思想政治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一些学校领导和师生中还没有根本解决。
期刊
中学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目标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包括有机联系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言语说教,也不仅仅是搞什么“演讲比赛”、“有奖征文”、“背诵道德教条”等,这些至多仅能让学生了解一些道德知识而已。“知识学习”不等于“道德学习”。道德知识至多是“关于道德的观念”,而不是“道德观念”。按教育家杜威的理论,前者仅是一种认识而已,后者才可能成为
期刊
化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课改的进行,化学学科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农村中学而言,虽说拥有部分硬件设施,但由于缺少实验材料导致很多实验无法开展,采用多媒体教学弥补了农村学校的不足。  多媒体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以班级为教学组织的形式下,多媒体得到广泛采用。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教学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动态系统,在教
期刊
“愉快教学”是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知识阅历而提出的,他们往往从兴趣出发,对感兴趣的物通常很认真,不感兴趣的往往是马马虎虎,甚至不学,厌学,结果可想而知。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对“愉快教学“进行了无数次尝试,效果颇佳。下面,浅谈笔者的看法:    一、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教师    1.教师应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广博的知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期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关键字】初中数学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期刊
在近年的理科综合考试中,电路的考察主要集中在电路分析,电路实验,电路和电磁感应综合三方面,且电路分析是后面两个考察点的基础。因此,电路分析在电磁学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作用。在高考中电路分析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电路的动态分析,其主要集中在选择题中,对于这类问题如果按照常规的电路分析思路处理会很耗时且很麻烦。由此,近年来,有很多教师在这方面花了很多的功夫研究,其中传反并同原理就是较流行的一种。  原理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