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启航 心灵扬帆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展览的印象涉及到评价问题——
  大凡美术展览,展示的就是艺术家的成果,至于个性张扬的作品是怎么来的,观者无从知晓,作者也秘而不宣……人们根据作品进行的评价叫做终极评价,终极的成果,因为教育评价还有目标和过程的评价,目标是否适切,重要的是过程如何体现实施者的理念方法等等,细细想来,家长最关心的也应该是教育过程。
  尹东权先生的师生美术作品展览就是他教育过程一个个横切面的展示,在这里我们鲜见平素亮丽完整的儿童画作品,看到的是原生的对生活的感悟,速写或近似速写的油画,恰是儿童的真切反映,充满天趣童真的眼光,通过手绘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其原生态的生动性表露无遗,这样的展览因此就有了学术价值,有了可以从生理、心理、教育和美学等诸方面进行考量开展研究的地方。
  美术作品首先是好看,6岁的王乐妍画她的小朋友,变化的线条一下子抓住最引人注目的眼神;到15岁的陆心悦的手里构图更显完整,仿佛一幅文学作品的插图;更小一点的尹江对物象表现了她的趣味;也有严谨的东西,13岁的董志远在写生的时候投入了对体积(素描)的理解;陈琳的《电视里的芭蕾》那几根线条成熟的艺术家也不过如此。从画里看得出作者的性别,男孩不“娘”,女娃不狂。画时的性格心情跃然纸上,充分说明美术学科的知识是程序性的操作,构图造型是形式美的体现。
  艺术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观赏美术作品同时能读懂他们眼中的生活,看到儿童关注了自然,殷悦的《雾散了》色调统一,在统一中又有变化,充分说明美即生活,存在就是合理;陈欣然描写的雪景,极致的灰色呈现一点点色的彩度,在块面造型中带上一点线,对比强烈,但又不是张牙舞爪;尤悠笔下的清新、韩鹭画里的气场、萱亦蓉的怀旧、胡诗涵的恬静,其作品厚薄、干湿、虚实、线面、鲜灰的处理,都做到了法则为我所用,从心欲不逾矩而自然贴切;张擎天画的《异国姐姐》,灰粉红色的底色和颜面的微细差别,锻炼了色彩分辨力;刘泽弈在《修路》一画中的构图眼看要天地色调一半对一半了,几辆施工的大吊车刺向蓝天又打破了单板格局。几个同学画的窗外景,放在一起仿佛一组音符,串起了一段旋律……
  艺术教育完全可以培养这种直觉能力!
  其实速写的意义非常重要,像吴冠中、刘大为、吴长江、张自申等大画家,都开始在展出的大作品边上亮出写生稿和创作手札,将其来历、功力和思考都呈现出来,这些速写素描草图同样具有价值备受重视,令人赞叹不已感到非常亲切——原来画是这样画出来的。
  通过教育过程的展示我们看到了师生面对生活的作画过程,同时也窥见人的成长过程,这个团队培养学童师法自然,第一位教师是自然生活中诸印象,这个群体锻炼的幼儿取法乎上,第一口奶是大师经典的简约风格——尹先生给予的养料;速写→小构图(美术学科的专业)→日记画→创意画(综合文学音乐舞蹈戏剧)这条线索塑造了成功,体现了美术学科育人的优势作用,带动了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因此写生生动的记录,其生命力远远超出作品的本身。试想有一手速写能力又有创意的人在未来社会的各个行业中都会受欢迎的,就是自娱自乐也是很有情趣的呀。
  这就是我对展览的印象,还有一点感慨。
  我们上海的美术高考拘泥于条件画起了照片,就是考速写也是照片一张,但是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过关根本不是靠对照片描摹,而人才更不是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进入大学以后,要真正地写生速写,要画出想法有创意,单靠临摹能做到接轨吗?干什么吆喝什么,去掉了点线面黑白灰黄金分割比例空间的概念,不讲构图构成色彩形式美法则,我们还是美术吗?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把儿童美术“游戏化”,提出“学科模糊”,不谈专业,不讲专用名词,没有学科知识技能的递进,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忽略,那我们老师还应该做什么呢?打铁还得自身硬,老师自己也不画画,不写生创作,那教师拿什么去指导呢?
其他文献
2012年的艺术品市场可谓是“冲高回落”,特别是秋拍成交的全面下滑让市场感到深深的“寒意”。加上2013年被看作是艺术品信托“退出之年”,这无疑让市场更加悲观。然而,就在2012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市场传来了“匡时”与“恒利”进行合并的新闻。2013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究竟是朝左走,还是朝右走呢?  尴尬的“亿元时代”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19日,2012年秋拍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
期刊
20年前注册了仅有4位员工的中国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朵云轩敲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会的“第一槌”,成交总额832万港币。20年后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已达数百家,年成交额达968亿元人民币。在这20年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突飞猛进,风起云涌,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市场。但2012年的艺术品市场则出现了“冲高回落”之势,特别是秋拍成交的全面下滑让市场感到深深的“寒意”。尤其是2013年被视为艺术品信托“退出
期刊
锡耶纳,一座坚守自己梦想的小城。数百年来,它与佛罗伦萨持续地竞争与抗衡,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然而在文艺复兴信念到处盛开的年代,锡耶纳却被世人遗忘在佛罗伦萨伟大的盛名下。但它对梦想的执着造就了一个奇迹——直到现在还完整地保留着中世纪后期哥特式城市布局。所以,当人们穿过托斯卡纳美丽的田园风光走进锡耶纳时,满眼尽是哥特式雕塑、喷泉、尖耸的小塔和蜿蜒曲折的小路,诧异时间仿佛从未带给它伤痕。不同于佛罗
期刊
文学剧本是戏曲舞台艺术创造的一个基础和起点,这个基础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剧目的成败得失。所以,如何回归戏曲本体,增强戏曲的文学性,重视剧本创作,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  近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看戏较多,一年要看七八十场戏。应该说,最近几年全国戏曲创作演出的状况有所回升,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剧目和优秀的表演人才。我看过的好戏,就可列出一长串,比如京剧《成败萧何》、《建安轶事》,昆曲《景阳钟变》、《梁
期刊
作为一位声名远播的艺术大家,冯一鸣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涉及过国画、油画、雕塑、陶瓷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均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而其中最为耀眼的无疑是伴随冯老一生的国画人物题材作品。  当你观赏过《油田晨曦》、《雨后春笋》、《恢复高考后的中国的中国学子》、《胸怀》、《根》、《周总理和我亲又亲》等作品后,相信你不但会惊叹其深厚的绘画功底,更能在其中读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风格。  其一,鲜明的时代印记  在
期刊
现时,美术类图书的作用放大了许多,有些书买来做成装饰品,有些书的出版就是为了秀自己,笔者真怕看不到用来阅读的书向大家介绍。但是,今天我要评价的两本书却正是为艺术家撰写的,是让中国画家们阅读的好书,我把这两本书定位为凡是当今要想真正做艺术的人和要想成为画家的人,近期一定要把这两本书买来作为案头必备之物。  进入了新中国的20世纪的后50年至今,中国的画家和艺术群体都已经习惯了在体制内生存和发展的路径
期刊
中国京剧正处在一个急速变革期,从国家的全额补贴到面对市场经济的转型。现在中国京剧领域有很多尝试和创新,成功再现当代元素对京剧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应该在传承和保留传统经典京剧曲目的同时,投入资金推动京剧新剧的创作,正如我们德国一句俗语:“保持传统不是提供灰烬,而是传递火种。”  文火:你最早接触中国京剧是什么时候?从德国作曲家的角度,可否介绍一下德国音乐界专业人士对京剧的印象或态度?  
期刊
1971年生于辽宁兴城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袁牧教授访问学者。199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韩国东西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
期刊
新昌是个老实人,却画了很多充满浪漫且极富童趣的作品,似乎“画非其人”。  在当今的国画界,新昌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和不懈努力,已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引起了业内和社会对他的认同和关注。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新昌的创作经历很丰富,无论是在梅山的工地当工人,还是在学校美术教室做教师,他都坚持着绘画创作。早年新昌就是一个很有影响的连环画画家,他的连环画创作曾在各种美展中屡屡获大奖。正是有了这些连
期刊
“押沙龙现象”的出现,不是上海戏剧批评的骄傲,而是上海戏剧批评的悲哀,反映了直接、有效的戏剧批评无法展开,更无法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情况不仅在全世界空前绝后,甚至在上海的其他艺术领域,无论在小说界、诗歌界、美术界都是绝无仅有。  真正的评论和真正的戏剧批评到底有没有?这些年戏剧到底做得怎么样?国外有些戏剧大国,都把戏剧的位置提得很高,认为只有戏剧才能反映一个国家整体的文化水准。在我们国家不好说,以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