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习惯致慢性病低龄化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病十年增一倍 发病期渐趋低龄化
  2016年8月26日,我国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提出:“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争取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
  慢性病已然成为目前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统计,如今慢性病死亡占中国居民总死亡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79.4%。在各种慢性病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全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25.2%、9.7%和9.9%,呈现逐渐年轻化趋势。专家提醒,其實多数慢性病始于青少年时期,甚至更早,提前至儿童时期,此后随着时间推移病情逐渐发展,直到中年之后才显现出来或者加重甚至恶化。
  曾经人们惯常认为的以上老年常见病,缘何会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教授认为,其重要原因是现在的青少年缺少基本的医学科普知识,并且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缺少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体重超标、学习负担过重等。这些问题会给以后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埋下“病根”。但是让人担心的是,这个道理不但孩子们自己不知晓,连家长们明白的也不算多。
  “慢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多数起源于青少年,发生于中年,恶化和致死致残于老年,因此,慢病防治必须从儿童和青少年抓起。”
  史大卓说:慢性病主要是指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疾病,具有病程长、致死致残率高、经济负担重等特点。2011年,当时卫生部陈竺部长就用中国慢病面临“井喷”来形容我国慢性病防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随着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快速老龄化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性病在我国迅速增长。
  《中国自我保健蓝皮书(2015 ~2016)》指出,中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已由2003年的123.3‰上升到2013年的245.2‰,10年间增长了一倍。据估算,目前我国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超过3亿。
  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疾控中心报告称,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24%,肥胖儿童血压偏高的比例大约为30%。从1995~2010年的15年期间,我国儿童Ⅱ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2.5倍,肥胖儿童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高达28.26%。有研究对过去30年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25.3%,高于1996~2006年美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的12~19岁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率(20.3%)。
  此外,近视眼、代谢综合征、肥胖等慢性疾病也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蔓延。2014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一项关于儿童青少年慢性病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儿童青少年中,高血压患病率为9%,血脂异常患病率为9.8%;Ⅱ型糖尿病占儿童糖尿病总数的43%,而10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5%;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10%,与2000年相比人数上升了47%。
  当代青少年生活方式堪忧
  如今慢性病发病渐趋低龄化,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中小学生中挑食、厌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学生养成了喜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加上当代中小学生普遍的“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饮食模式,不仅导致了肥胖,且易造成其他许多疾病的发生。
  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闪烁、单调、刺眼的物体,不僅造成眼睛超负荷工作,而且身体姿势违反了颈椎生理曲线,易造成颈部肌肉疲劳,加速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中国自我保健蓝皮书(2015 ~2016)》指出: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
  除此之外,现在青少年学习、精神压力大,户外运动少,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导致心理疾病高发,也成为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肿瘤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
  如今,青少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逐渐攀高的慢性病发病率,不仅令家长担忧,也引起全社会关注。如上海市、海南省等地通过举办青少年知识比赛活动激发青少年对医学科普知识的兴趣;“青年之声”健康服务联盟组织了10余家北京三级甲等医院,借助网络新媒体向青少年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虽经各方努力,但成效并不显著,究其根源,一是这些方式的受众人群偏小,难以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参与;二是缺少适合青少年自身特点的医学科普知识读物和视频,不能激发青少年的兴趣。
  如何将“让我做”变成“我要做”,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有从根本上让青少年认识到慢性病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才能让他们从内心引起重视并改变观念,从被动劝诫变成主动预防。
  防治重在意识观念 健康知识有待普及
  如何实现“纲要”中提出的“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的目标?如何阻止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
  “应当制定慢性病防控从青少年开始的战略,在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群体中普及慢性病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提升公众主动防病的意识,这才是未来提升全民整体平均寿命的首要之举。”
  史大卓认为,虽然现在科普书和科普节目让人目不暇接,但真正让中小学青少年读得了、明白得了、实施得了的书和电视节目十分缺乏。针对中小学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从学生兴趣和特点出发,针对不同慢性病,编写有趣的图文并茂的系列动漫和制作相应的动画视频,以达到让青少年在娱乐中学习医学科普的目的,使他们不仅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者,这也是当今迫在眉睫的任务。建议政府在国家“十三五”期间设立专项投资,组织医学、动漫、新闻媒体等行业人士共同参与、具体跟踪实施,以达到从青少年开始助力实现“2030健康中国”的目标。
  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科普教育,几乎是从幼儿园时起,即将关于人体组织、用药、保健等科普知识融入日常教育中,甚至设有公开课讨论关于“死亡”的话题,这不仅能引发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也能激发孩子预防疾病、珍爱生命的热情。
  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医学科普健康教育必须先行。史大卓建议,由政府牵头,整合优化资源,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疾病预防等行业相互协调,将青少年医学科普教育作为深化医改的一个策略,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齐头并进。在编写适合青少年医学科普动漫和制作动画的基础上,将医学科普列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选修或必读课程,以促进青少年提升慢性疾病防控的意识。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迟发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迟发型AS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3年前因间断性腰背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
报纸
通过阐述隐私和隐私权的法律属性,分析妇产科医疗执业中常见的侵犯患者隐私权现象,如泄露个人一般信息,询问病史未注意场合,未经患者本人同意对其隐私部位进行教学观摩检查,
戊型肝炎以肠道传播,目前被认为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起人类戊型肝炎的一种重要病原体.HEV感染后,症状可表现为临床型与亚临床型,成人多见临床型;少数病
依据高层体系结构标准,通过分析语音通信模拟系统的体系结构,定义联邦成员的仿真对象模型,调用运行时间框架的API实现联邦成员的交互,根据语音通信实时仿真的特点,从应用层的角度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256-MSCTA)诊断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的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147例的256-MSCTA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办的“2017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日前在京召开。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会上强调,天然气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主体能源绿色低碳更替的重要基础,相对煤炭、石油较为清洁,相对风电、光伏等能源较为经济,同时还能与可再生能源形成良性互补,加之我国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基础相对较好,同时世界天然气供需形势也相对宽松,“加快推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12~18岁人群恒牙龋病患病现状,为开展农村牙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按照WHO龋病诊断标准进行口腔检查.结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