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实例应用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空间和高层高建筑开始出现,这些建筑具有超高门厅、超高中庭、单(双)向大跨度大截面的混凝土框架梁,其楼板支撑体系即为大荷载、高度高的支撑体系。因此,在建筑的施工中, 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1.工程概况
  某大型地下空间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项目共设置三层地下室,层高为4.8~7.38m。较大的梁截面尺寸有1800×1600、2000×800、2000×750、1300×1500、1000×1500 等。板厚有350、600、800、900等,属于高支模范畴。
   2.高支模系统设计
  2.1工艺流程
  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满堂红顶架搭设→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梁底模板及侧模板安装→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楼面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梁板砼浇筑→混凝土保养→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松下可调顶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杆及钢管顶架。
  2.2支顶设计
  由于本工程的楼板厚度及梁的尺寸较大,决定采用钢管搭设满堂红顶架, 搭设时采用300mm、450mm、600mm、900mm等模数立杆间距。
  ①梁。以1500×1300mm梁为例,支架立杆材料采用Φ48钢管搭设,支架立杆钢管纵向间距为450mm、横向间距为600mm,底模采用18厚夹板,侧模采用18厚夹板,龙骨采用80×80mm木枋,主龙骨采用双木枋间距600mm,次龙骨间距为300mm,侧模竖肋间距为300mm,对拉螺栓3排?准12@600mm。每隔1.5m设一道Φ48纵横向水平钢管,并按@5~6m加纵横Φ48钢管交叉撑。大梁的两侧设置垂直交叉撑。
  对于梁高大于1.3m 梁的支架立杆钢管采用纵向间距为450mm、横向间距为600mm进行搭设;梁高大于0.8m而小于1.3m梁的支架立杆钢管采用纵向间距为600mm、横向间距为600㎜进行搭设。梁高大于700mm设一道对拉螺栓为?准12,梁高大于1000mm,小于1800mm时设三道对拉螺栓、1800mm以上设置四排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当梁高大于或等于1800mm时,浇筑时可分两次进行浇筑,支模时可按其梁高的2/3计算设置高支模。
  ②楼板。以800mm厚的楼板为例:楼板模板采用18mm厚夹板,用80mm×80mm木枋作龙骨,支顶材料采用钢管,纵向间距600mm,横向间距600mm;主龙骨采用双木枋间距600mm,次龙骨间距为300mm。对于厚度1000mm>h>600mm的楼板支架立杆钢管采用纵向间距为600mm,横向间距600mm的支撑体系;对于厚度600mm>h>300mm的楼板支架立杆钢管采用纵向间距为900mm,横向间距600mm的布局;对于厚度h≤300mm的楼板支架立杆钢管采用纵向间距为900mm,横向间距900mm的布局支撑体系。
   3.高支模施工
  3.1钢管支架的搭设顺序
  轴线及梁位放线在地面上→水平标高控制→梁板竖向支顶安装→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梁底模板及梁侧模安装→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楼板模板安装→模板、支顶验收→梁板钢筋绑扎→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在安装高支模支架时, 必须设置临时的防倾覆设施,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钢管材料、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②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上横下,在立杆的底部, 必须设置垫板和底座, 立杆的顶部可以设置可调支托, 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须≯150mm;③每隔1.5m应设置1道纵横的水平方向拉杆, 并按@5~6m加纵横Φ48鋼管交叉撑。同时所有的水平拉杆均应与四周固定牢靠。当无处可顶时, 应在水平拉杆的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力撑;④紧固扣件时,可以使用力矩扳手实测,同时注意所有扣件的开口必须向外;⑤搭设脚手架时,施工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佩戴安全帽, 操作工具均应放置在随身携带的工具箱内,在吊装工具下方不允许有人。⑥立杆接长可以使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立杆的对接接头不能在同步内,每隔1根立杆的对接接头在竖向的间距应该比规定的长度要长。接点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也应该符合规定;⑦钢管支架搭设时, 其规格、材料、间距、扣件等均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⑧凡遇六级以上大风、浓雾、雷雨时,均不得进行高空作业,停工后再使用脚手架时,必须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才施工。
  3.2混凝土浇捣的管理
  ①浇注的墙、柱和梁板的竖向结构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作为模板支架的约束端;②混凝土施工前,应检查其施工配合比,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实时监测,符合规定要求后再进行浇注;③要如实地填写混凝土委托单,委托单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施工部位、外加剂、强度等级等信息;④浇注混凝土前,应检查输送管线的布置方式,使其符合规范的要求。施工时,应避免水平振动荷载,也应避免在浇注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堆载过大的现象;⑤施工时,要保证模板支架均衡受载;严格保证施工荷载在设计荷载的范围内,对超过最大荷载的情况要提前制定预案。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检查支架的支承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解决。
  3.3支架拆除
  ①支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②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过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最后一道水平拉杆应和立柱同时拆除;③在拆除过程中,支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一步,应逐步拆除;当必须超过一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④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支架拆卸到相关的立杆(门架)时方可拆除;⑤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法;⑥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⑦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⑧当上层楼板的混凝土还没浇筑时,下层楼板的立柱不能拆除。否则必须根据下层楼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才能确定是否能拆除。
   4.骏工验收
  高支模施工完成后,必须通过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验收依据主要是高支模的施工方案及相关的技术规范。①立柱底部基础是否符合要求;②底座、垫板应满足设计要求;③底座位置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④立杆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⑤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应符合规定;⑥各种安全设施应符合要求。
   5.结语
  高支模在搭设及使用过程中,必须从支撑设计、支撑搭设、混凝土浇捣各个环节加以保证。必须重视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并应尽量与已浇筑的建筑构件立体连接,提高支架的整体抗倾覆能力,严格控制钢管支架的过量应力与变形,加强施工中的通病治理,确保支架的使用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是一项投资很大的建设项目。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不仅能为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为社会创造显著的效益。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招投标    公路工程造价是指用于公路建设的全部资金。它分别投入在建设项目的筹划阶段、勘测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有效地控制公路工程造价,就需要在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在
【摘 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工作经验与实践,对隧道的裂缝病害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各种加固方法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将以上方法综合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路隧道;衬砌裂缝;产生原因;治理方法     1.隧道衬砌裂缝产生的原因  隧道衬砌裂缝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材料的影响;二是受温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三是受力条件的不利因素;四是施工
【摘 要】通过对大跨径连续箱梁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理论,对因合拢段、温度产生的挠度变形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大跨径预应力连续箱梁;内力变形;挠度;测量;控制方法     0.前言  当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多采用悬臂方法施工。施工过程包括混凝土浇筑、预应力钢筋张拉、挂篮移动、体系转换、合拢等,施工过程中结构挠度变化很大。成桥后结构由于梁体自重力产生的内力和变形与施
【摘 要】本文通过多年沥青道路的施工实践,从施工角度对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介绍。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     1.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层  在沥青路面分层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一般可分为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而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一般可分为下面层和上封层。下面层、中面层属承重层,主要起防车辙、抵抗弯拉应力、防裂、防水的作用;上面层属磨耗层,主
道路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水平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越来越重视,影响道路质量的原因很多诸如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而施工方面又与技术水平、工艺及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有关。本文针对道路施工技术及其管理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道路施工技术,并对道路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1.道路施工技术  1.1路面施工  混凝土入模后存在很多空隙,因此要认真振捣,增加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并使表面光滑平整。混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我国汽车饱有量日益增加。因此全社会对于公路的畅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民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速公路与各级公路的路面不断拓宽,随之涌现出来的就是宽幅水泥砼路面的排水不畅的问题。本文将就大面积水泥砼路面的排水设计与施工重点进行详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大面积水;泥砼路面;排水设计;施工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高速公路以及各
由于国内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各种建筑小区、各种高中档次的高层、多层民用住宅、各种型式别墅的建设,各种多功能、大体量的公共建筑,如大剧院、会展中心、博物馆、体育场馆、航站楼、超市等的问市,国外、境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引入及各种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及验收的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均促进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各种问题,会引起从事建筑给排水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关注。本文对于室内给排水系统的原
1.一般要求  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封性,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尺寸准确,钢筋、预埋件位置正确。拆模后混凝土表面要平整、光洁。  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浇筑时,拌合物有拌板、漏斗或各类运输工具中卸出砂浆容易与容器冻结,故在浇筑前应采取防风、防冻保护措施,一旦发生混凝土遭冻应进行二次加热搅拌,使拌合物具有适宜的施工和易性后再浇筑。  冬期施工浇筑混凝土时,不易留置施
【摘 要】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预压法、换填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等。本文通过一工程实例着重介绍几种常用方法的施工工艺及流程,然后对于相同地质条件的软土地基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剖析地基处理的重点,以达到选择最佳处理方案的目的。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处理;最佳方案     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及初步分析  某地区建筑场地拟建二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平面,室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监理工作谈谈自己的观点,以供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