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采用眼前节全景OCT分析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发生隐匿性穿孔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采用眼前段全景OCT观察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的溃疡病灶,发现溃疡灶内口角膜组织缺损则定为隐匿性穿孔,并测量穿孔内径.结果 眼前节全景OCT发现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隐匿性穿孔的发生率为22.2% (4/18),隐匿性穿孔内口
【机 构】
:
518000深圳,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443000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518000深圳,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518000深圳,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518000深圳,暨南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眼前节全景OCT分析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发生隐匿性穿孔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采用眼前段全景OCT观察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的溃疡病灶,发现溃疡灶内口角膜组织缺损则定为隐匿性穿孔,并测量穿孔内径.结果 眼前节全景OCT发现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隐匿性穿孔的发生率为22.2% (4/18),隐匿性穿孔内口直径最小为1.5 mm,最大为4.3 mm,平均为(3.1±1.3) mm.结论 对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进行眼前节全景OCT检查,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穿孔的情况,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及手术方案的设计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及总和VEP反应特点,评估总和VEP反应对双眼视觉功能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儿童80名、远视性弱视儿童151例,进行双眼总和VEP检查,统计学分析总和VEP反应特点.结果 弱视组儿童总和VEP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无同时视者与有同时视者之间总和VEP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总和VEP反应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状况,对其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患者男 20岁主诉:双眼视物不清10余年,加重3d于2008年1月就诊.家族中无类似症状患者.既往最佳矫正视力0.6.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1.0DS/-2.0DC×80°=0.25,左眼0.1-0.5DS/-1.0DC×100°=0.25,角膜透明,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晶体透明.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血管走行比例正常,黄斑部放射状囊样皱褶样改
眼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玻璃体手术后并发症,是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直接原因,通常与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术中填充物、手术方式、视网膜光凝、气液交换、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相关联.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为术后炎症、瞳孔阻滞、睫状体水肿、房角闭合、填充物的游离和房水排出途径的阻塞等.玻璃体手术后需要对眼压进行严密监测,快速准确地诊断眼压升高的原因,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多数患眼来说,术后高眼压都是可以
目的 评价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各种疾病导致的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黄斑水肿的患者20例22只眼,所有患者于后Tenon囊下注入40mg曲安奈德.随访3个月,对比观察用药前后的视力、眼压、眼底改变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平均视力为0.281±0.17,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OCT测量)为
目的 分析由CT显示眼眶骨壁缺失的病因。方法重读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年间CT片1105例。其中眶壁缺失64例,这些病例均得出病理诊断,对其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引起眶壁缺失的眼眶病有:黏液囊肿(15例)、皮样或表皮样囊肿(12例)、神经纤维瘤病(10例)、腺样囊性癌(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神经鞘瘤(4例)等;受累部位:外壁(31例,38.27%),上壁(29例,35.80%),内壁(
患者 男 4个月发现患儿不能注视于2003年8月10日来院.全身检查一般状态良好,双眼眶、眼球发育正常,眼球无突出,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光泽透明,KP(-),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瞳孔约为4.5mm,光反射右眼略较左眼迟钝,晶体透明、位正,散瞳后右眼可见白色反光.眼底检查:左眼视乳头可见小部分,肿块呈椭圆形边界尚清的黄门色隆起,视网膜血管攀延屈曲于隆起表面.右眼视乳头全部被隆起的肿块覆盖,肿块边界
患者男,50岁.因左眼无痛性视物模糊一年,加重三个月,于2010年12月17日入院.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眼视物模糊,无眼红眼痛,无畏光流泪.来院就诊,诊断为"左眼白内障",予卡林-U眼液滴眼后无明显好转,近二月来自觉症状加重.既往体健,否认眼红及眼部外伤史及手术史.眼科检查:Vod远1.0近J2 Vos远FC/BE矫正无助近<J7眼压OD Tn、OS Tn.右眼未见异常.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
目的 通过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对角膜内皮细胞、前房深度及房角结构变化的研究,认为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虹膜缺损效果好且副反应小的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就诊的20例外伤性虹膜缺损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3个月后再行睫状沟缝线固定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均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UBM检查前房
患者男,78岁.左眼视力下降1月,加重2d,眼胀痛1d于2008年4月21日入院.有高血压10余年,口服硝苯地平片,血压控制稳定;胃溃疡18年.入院时血压140/100mmHg。
目的 探察视神经病变病因.方法 对同仁眼科中心神经眼科2005年1月至12月门诊随机统计165例视神经疾病患者.结果 眶颅外伤最多见,占18%,其次为Lebet视神经萎缩(LHON)占14.5%,颅内占位性病变占10%,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占9%,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占8%.结论 国人视神经病变仍以眶颅外伤、颅内占位及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多见,感染性少见,LHON有增多趋势,儿童最常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