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开始走向了国际化的市场,在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英语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交流工具。在经贸合作中英语翻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但是文化缺失成为其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由于文化缺失,经贸合作在价值观念、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风俗礼仪等很多方面都会产生一些分歧或者误会,给经贸合作的友好往来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有关的讨论,首先分析了经贸英语翻译实践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以及文化缺失的分类,并且提出了几点针对文化缺失现象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经济贸易 英语翻译 实践 文化缺失 原因 分类 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各个国家都开始展开了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而在经济贸易中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语言不仅有效地传递着信息,还是一个国家文化重要的载体,没有了语言这个载体,文化将会无处存在。而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相互转化的重要工具,对合作双方的交流和传递信息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语言翻译的时候,文化因素成為其中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想要准确无误地传递出真实的翻译语言,翻译人员对两个国家的文化必须要做好充分的了解。但是在经贸英语翻译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文化缺失的问题,对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尽快提出相应应对的措施。
一、经贸英语翻译实践文化缺失的原因
1.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不同,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色。每个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关国家的事件、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事情都会用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之后再经过人们用语言表达出来。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这些事件成为了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都独具特色,代表着一个国家文明,彰显出历史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因此,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给经贸活动的英语翻译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比如,红色在我国是代表着一种吉祥和喜庆的颜色,在新年、婚宴等,我国的人民经常使用红色来庆祝,甚至很多人将我国叫做中国红;但是在西方国家“红色”却成为了死亡和鲜血的颜色,寓意着不吉祥和邪恶,比如西方著名的作家霍桑就用红色给自己的小说命名,“红色”在他的小说中象征着一位因为通奸而被人在胸口上纹上红色“A”以作为对她的惩罚,充满了强烈侮辱的意味。经贸英语翻译应该注意避免出现对方国家的禁忌,如果实在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可以使用一些缓和词汇。
2.宗教信仰的差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在我国境内的人民就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更何况是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往往也造成了各个国家人民文化缺失的现象,这在经贸英语翻译中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例如,西方国家很多人都崇尚《圣经》,《圣经》里面描写了很多的人物故事,西方人喜欢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讨论,喜欢用这些人物举一些例子,但是,这在我国是十分少见的现象,我国的人民对自己的信仰十分的崇拜,对崇敬的人物显得十分的虔诚,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将这些人物的故事进行讨论。这对那些宗教不同的人来说,在经贸英语翻译中难免会出现文化缺失的现象,而对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也是很难理解的。
3.风俗习惯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在经贸英语翻译中风俗习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我国和西方很多国家都有着风俗习惯的差异,比如就简单的饮食习惯来说,中国人有着好客的传统,即使家庭并不富裕的人也绝不能怠慢客人,俗话说得好“持家要简,待客要丰”,中国人待客讲究排场,喜爱热闹,酒菜要十分的丰富和讲究,要不然就不能称之为请客;但是很多西方人请客只看重气氛并不讲究吃的东西,饭菜比较简单,如果是请人吃饭,客人还需要自带一份好菜请大家一起享用。比如,过年时候中国人给小孩的钱叫做“压岁钱”,而西方人却叫做“Easter egg”。
4.思维方式的差异。一个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深深受到本国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人倾向于综合思维、形象思维、求同思维,而西方人在则倾向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求异思维。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往往使人们在面对同一种东西的时候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感受。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经贸英语翻译中经常也会出现文化缺失的问题。比如,“龙”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是权力、尊贵的象征,在现代人们将其视为光明的未来,类似于“望子成龙”,而在西方国家,“龙”则被看做是邪恶的东西,将“龙”看作是能够喷火的魔鬼。
5.翻译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经贸英语翻译实践文化缺失的现象除了上述几个主要原因之外,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英语翻译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地了解各国文化,不能在经贸翻译中融入跨文化的意识。英语翻译人员不仅要对英语的语言体系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且还要十分熟悉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知道这个国家的人在英语使用上面的禁忌,如果没有这种充足准备的话,在英语翻译中很容易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出现一些翻译不当的问题。其实,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对英语翻译人员考核不全面所引起的,现在对经贸英语翻译人员的考核主要看重专业词汇的掌握,并没有对文化素养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要求。语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翻译人员不能对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入了解的话,是不能准确恰当地翻译出语言表达的真实意味的。即使一位经贸英语翻译人员有着很高的专业知识和翻译技巧,但如果跨文化素质缺失的话,他们就很难觉察出双方语言中的差异,也就不能翻译出令人满意的语言,即使翻译人员有着高超的英语翻译水平,但他们在英语翻译实践中也是不合格的。
二、文化缺失的分类
1.根据产生原因的分类。从文化背景上来看,读者和作者经常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所以,很多文化因素都会被看做是作品内容文化的缺失。由于文化的种类有很多,产生文化缺失的原因也并不相同。文化缺失的分类基本可以分为历史上的缺失、文学上的缺失、社会生活的缺失和宗教信仰的缺失。例如,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有着这样的一个情节,凤姐对林黛玉开玩笑的说“你既喝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在古代男女定亲的时候,男方会向女方送聘礼,聘礼中就有茶叶,“喝茶”就代表着“定亲”,这对西方读者来说存在着文化缺失,是很难理解这一内容的。 2.根据表现形式的分类。为了让读者对已经淡化的信息再次恢复,作者经常在书籍中做出一些暗示,这些暗示有可能是一个单词、短句、句子,或者是几个句子组成的段落语境。从文化缺失的表现形式来分类的话,基本上可以分为单词的缺失、短语的缺失和句子的缺失等等。比如,在我国著名的作家矛盾的文学作品《子夜》中,作者写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待他回身要进去的时候,猛看见大门旁的白粉墙上有木炭画的一个拙劣的乌龟,而在此‘国骂’”,如果是中国人看到“乌龟”这个词语的时候,就能知道其中的意思,“乌龟”在我国是贬义的,是侮辱人的词语,所以,中国人就很容易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乌龟”只是一种动物,很难将“乌龟”和“国骂”的联系在一起。
三、经贸英语翻译实践文化缺失的应对措施
1.对翻译方法的灵活掌握。
(1)音译法。在英语中一些单词是可以用和其发音相似的中文直接翻译的,这种翻译出来的中文已经不具有原有的意思,只是借用了中文词语中的形式和发音。比如,英语中“cool”这一个单词被音译成为了中文的“酷”,英语中Punk音译成为“朋克”,英语中的Disco被音译成为“迪斯科”等等。
(2)直译法。随着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流,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翻译人员对各国文化之间差异的逐渐了解,这种现象为英语翻译人员直译法的使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例如,中国词语“纸老虎”被直接翻译成为“paper tiger”、黑马直译为“dark horse”、冷战直译成为“cold war”等。
(3)意译。所谓的意译就是舍形取意的意思,是用目标文化所表达的方式进而取代在原来语言中出现的比较难理解的表达形式。使用意译的一个优点就是翻译出来的意思更加的简练,理解起来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使用意译法还存在着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翻译出来的句子很容易失去原来的文学涵义。比如,英语中的cider,如果使用音译法可以翻译成为了“西打”,而使用意译就翻译成为“苹果汁”;英语中的violin音译成“梵婀玲”,在朱自清的文章《荷塘月色》中对这个词的翻译就使用了音译法成为了“梵婀玲”,而现在人们都是将其意译成了“小提琴”。
(4)直译和注释相结合。随着社会全球化的趋势,国家之间的经济在不断展开合作,各国的文化也开始不断展开交流,即使这样,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之间的差异还是不能避免的,所以直译法在经贸英语翻译实践中使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即使在使用直译法的时候,为了避免让对方产生文化缺失的问题,往往在使用直译法的时候还需要加上注释。
(5)在译文中加入解释。直译加入注释,虽然能够保持原来文章的主要含义,翻译出来的文字也使对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如果过多使用注释,就会使读者阅读的流畅性被打破,阅读速度和阅读兴趣也会出现一些影响,所以,最好在译文中加入适当的解释来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
2.避免负面联想的产生。中文中有着大量的成语,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单个字拆开来翻译的话,由于国家间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差异,翻译之后的成语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思,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意味,容易令人产生负面的联想。比如中国有一个“物美价廉”的成语,这个成语中的“廉”这个字如果直接翻译成为“cheap”是不行的,因为“cheap”在英语中有着“质量很差”的意思,但是可以将其翻译成“inexpensive”,中文意思是“不贵的”。
3.做到翻译中的“忠实”。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我们在看“忠实”这一概念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理解。其实,中国的各个学者在对“忠实”这一方面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20世纪的30年代,将“忠实”的标准看为要在忠实于原作的内容的同时也要忠实于形式。到后来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又有学者提出忠实的标准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够因为语言习惯的差异而导致所翻译出来的东西显得生硬。只不过这种对忠实的理解太过于强调艺术了,有点太过于理想化。在西方,有学者根据对“忠实”的理解提出了四大原则,分别是:理解原著当中的内容、通晓原文当中的语句以及意思、采用通俗的形式、将就整体。不论我们怎么理解“忠实”,都要坚持这个原则,尽可能达到忠实,但翻译是一项错综复杂的活动,在翻译上达到绝对忠实也只不过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目标。
四、总结
经贸英语翻译实践是各国进行经济合作所必要的一个过程,英语翻译实践不仅是各国开展商业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提高经贸英语翻译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翻译人员在進行经贸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间的差异,尽量在保持原本意义的基础上保留原本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减少文化缺失的问题,保证我国和其他国家经贸更好合作、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萍.论“规范与统一”原则在经贸术语翻译中的具体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87.
[2]汤静.实践视域中经贸翻译的文化缺失及应对措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36-38.
[3]陈萍.经贸英汉翻译中常见误译的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3-9.
[4]周晋平.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高职院校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3):45.
作者简介:高雅(1989-),女,汉族,福建平潭人,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经贸翻译。
【关键词】经济贸易 英语翻译 实践 文化缺失 原因 分类 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各个国家都开始展开了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而在经济贸易中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语言不仅有效地传递着信息,还是一个国家文化重要的载体,没有了语言这个载体,文化将会无处存在。而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相互转化的重要工具,对合作双方的交流和传递信息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语言翻译的时候,文化因素成為其中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想要准确无误地传递出真实的翻译语言,翻译人员对两个国家的文化必须要做好充分的了解。但是在经贸英语翻译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文化缺失的问题,对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尽快提出相应应对的措施。
一、经贸英语翻译实践文化缺失的原因
1.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不同,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色。每个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关国家的事件、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事情都会用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之后再经过人们用语言表达出来。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这些事件成为了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都独具特色,代表着一个国家文明,彰显出历史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因此,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给经贸活动的英语翻译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比如,红色在我国是代表着一种吉祥和喜庆的颜色,在新年、婚宴等,我国的人民经常使用红色来庆祝,甚至很多人将我国叫做中国红;但是在西方国家“红色”却成为了死亡和鲜血的颜色,寓意着不吉祥和邪恶,比如西方著名的作家霍桑就用红色给自己的小说命名,“红色”在他的小说中象征着一位因为通奸而被人在胸口上纹上红色“A”以作为对她的惩罚,充满了强烈侮辱的意味。经贸英语翻译应该注意避免出现对方国家的禁忌,如果实在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可以使用一些缓和词汇。
2.宗教信仰的差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在我国境内的人民就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更何况是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往往也造成了各个国家人民文化缺失的现象,这在经贸英语翻译中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例如,西方国家很多人都崇尚《圣经》,《圣经》里面描写了很多的人物故事,西方人喜欢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讨论,喜欢用这些人物举一些例子,但是,这在我国是十分少见的现象,我国的人民对自己的信仰十分的崇拜,对崇敬的人物显得十分的虔诚,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将这些人物的故事进行讨论。这对那些宗教不同的人来说,在经贸英语翻译中难免会出现文化缺失的现象,而对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也是很难理解的。
3.风俗习惯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在经贸英语翻译中风俗习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我国和西方很多国家都有着风俗习惯的差异,比如就简单的饮食习惯来说,中国人有着好客的传统,即使家庭并不富裕的人也绝不能怠慢客人,俗话说得好“持家要简,待客要丰”,中国人待客讲究排场,喜爱热闹,酒菜要十分的丰富和讲究,要不然就不能称之为请客;但是很多西方人请客只看重气氛并不讲究吃的东西,饭菜比较简单,如果是请人吃饭,客人还需要自带一份好菜请大家一起享用。比如,过年时候中国人给小孩的钱叫做“压岁钱”,而西方人却叫做“Easter egg”。
4.思维方式的差异。一个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深深受到本国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人倾向于综合思维、形象思维、求同思维,而西方人在则倾向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求异思维。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往往使人们在面对同一种东西的时候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感受。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经贸英语翻译中经常也会出现文化缺失的问题。比如,“龙”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是权力、尊贵的象征,在现代人们将其视为光明的未来,类似于“望子成龙”,而在西方国家,“龙”则被看做是邪恶的东西,将“龙”看作是能够喷火的魔鬼。
5.翻译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经贸英语翻译实践文化缺失的现象除了上述几个主要原因之外,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英语翻译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地了解各国文化,不能在经贸翻译中融入跨文化的意识。英语翻译人员不仅要对英语的语言体系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且还要十分熟悉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知道这个国家的人在英语使用上面的禁忌,如果没有这种充足准备的话,在英语翻译中很容易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出现一些翻译不当的问题。其实,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对英语翻译人员考核不全面所引起的,现在对经贸英语翻译人员的考核主要看重专业词汇的掌握,并没有对文化素养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要求。语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翻译人员不能对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入了解的话,是不能准确恰当地翻译出语言表达的真实意味的。即使一位经贸英语翻译人员有着很高的专业知识和翻译技巧,但如果跨文化素质缺失的话,他们就很难觉察出双方语言中的差异,也就不能翻译出令人满意的语言,即使翻译人员有着高超的英语翻译水平,但他们在英语翻译实践中也是不合格的。
二、文化缺失的分类
1.根据产生原因的分类。从文化背景上来看,读者和作者经常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所以,很多文化因素都会被看做是作品内容文化的缺失。由于文化的种类有很多,产生文化缺失的原因也并不相同。文化缺失的分类基本可以分为历史上的缺失、文学上的缺失、社会生活的缺失和宗教信仰的缺失。例如,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有着这样的一个情节,凤姐对林黛玉开玩笑的说“你既喝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在古代男女定亲的时候,男方会向女方送聘礼,聘礼中就有茶叶,“喝茶”就代表着“定亲”,这对西方读者来说存在着文化缺失,是很难理解这一内容的。 2.根据表现形式的分类。为了让读者对已经淡化的信息再次恢复,作者经常在书籍中做出一些暗示,这些暗示有可能是一个单词、短句、句子,或者是几个句子组成的段落语境。从文化缺失的表现形式来分类的话,基本上可以分为单词的缺失、短语的缺失和句子的缺失等等。比如,在我国著名的作家矛盾的文学作品《子夜》中,作者写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待他回身要进去的时候,猛看见大门旁的白粉墙上有木炭画的一个拙劣的乌龟,而在此‘国骂’”,如果是中国人看到“乌龟”这个词语的时候,就能知道其中的意思,“乌龟”在我国是贬义的,是侮辱人的词语,所以,中国人就很容易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乌龟”只是一种动物,很难将“乌龟”和“国骂”的联系在一起。
三、经贸英语翻译实践文化缺失的应对措施
1.对翻译方法的灵活掌握。
(1)音译法。在英语中一些单词是可以用和其发音相似的中文直接翻译的,这种翻译出来的中文已经不具有原有的意思,只是借用了中文词语中的形式和发音。比如,英语中“cool”这一个单词被音译成为了中文的“酷”,英语中Punk音译成为“朋克”,英语中的Disco被音译成为“迪斯科”等等。
(2)直译法。随着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流,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翻译人员对各国文化之间差异的逐渐了解,这种现象为英语翻译人员直译法的使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例如,中国词语“纸老虎”被直接翻译成为“paper tiger”、黑马直译为“dark horse”、冷战直译成为“cold war”等。
(3)意译。所谓的意译就是舍形取意的意思,是用目标文化所表达的方式进而取代在原来语言中出现的比较难理解的表达形式。使用意译的一个优点就是翻译出来的意思更加的简练,理解起来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使用意译法还存在着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翻译出来的句子很容易失去原来的文学涵义。比如,英语中的cider,如果使用音译法可以翻译成为了“西打”,而使用意译就翻译成为“苹果汁”;英语中的violin音译成“梵婀玲”,在朱自清的文章《荷塘月色》中对这个词的翻译就使用了音译法成为了“梵婀玲”,而现在人们都是将其意译成了“小提琴”。
(4)直译和注释相结合。随着社会全球化的趋势,国家之间的经济在不断展开合作,各国的文化也开始不断展开交流,即使这样,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之间的差异还是不能避免的,所以直译法在经贸英语翻译实践中使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即使在使用直译法的时候,为了避免让对方产生文化缺失的问题,往往在使用直译法的时候还需要加上注释。
(5)在译文中加入解释。直译加入注释,虽然能够保持原来文章的主要含义,翻译出来的文字也使对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如果过多使用注释,就会使读者阅读的流畅性被打破,阅读速度和阅读兴趣也会出现一些影响,所以,最好在译文中加入适当的解释来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
2.避免负面联想的产生。中文中有着大量的成语,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单个字拆开来翻译的话,由于国家间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差异,翻译之后的成语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思,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意味,容易令人产生负面的联想。比如中国有一个“物美价廉”的成语,这个成语中的“廉”这个字如果直接翻译成为“cheap”是不行的,因为“cheap”在英语中有着“质量很差”的意思,但是可以将其翻译成“inexpensive”,中文意思是“不贵的”。
3.做到翻译中的“忠实”。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我们在看“忠实”这一概念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理解。其实,中国的各个学者在对“忠实”这一方面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20世纪的30年代,将“忠实”的标准看为要在忠实于原作的内容的同时也要忠实于形式。到后来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又有学者提出忠实的标准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够因为语言习惯的差异而导致所翻译出来的东西显得生硬。只不过这种对忠实的理解太过于强调艺术了,有点太过于理想化。在西方,有学者根据对“忠实”的理解提出了四大原则,分别是:理解原著当中的内容、通晓原文当中的语句以及意思、采用通俗的形式、将就整体。不论我们怎么理解“忠实”,都要坚持这个原则,尽可能达到忠实,但翻译是一项错综复杂的活动,在翻译上达到绝对忠实也只不过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目标。
四、总结
经贸英语翻译实践是各国进行经济合作所必要的一个过程,英语翻译实践不仅是各国开展商业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提高经贸英语翻译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翻译人员在進行经贸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间的差异,尽量在保持原本意义的基础上保留原本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减少文化缺失的问题,保证我国和其他国家经贸更好合作、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萍.论“规范与统一”原则在经贸术语翻译中的具体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87.
[2]汤静.实践视域中经贸翻译的文化缺失及应对措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36-38.
[3]陈萍.经贸英汉翻译中常见误译的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3-9.
[4]周晋平.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高职院校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3):45.
作者简介:高雅(1989-),女,汉族,福建平潭人,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经贸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