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反洗钱问题研究

来源 :人民检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货币的出现给反洗钱带来全新的挑战。根据发行主体不同,数字货币可以分为私人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稳定币三类。三者存在的技术风险与法律风险可以归结为现有反洗钱监管能力不足、数字货币的法律定位不清、数字货币交易所责任不明晰。其根本在于数字技术对构筑于工业时代纸钞体系下的反洗钱框架的冲击。因此,建议以制度完善为导向,完善数字货币主体职责与监管,在此基础上以交易平台为抓手,设立持牌准入为主、行为监管为辅的反洗钱监管体系,建立以“法链”为核心的以链治链反洗钱的技术监管机制,并推动“共票”制度在内的数字货币发展新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上升,同时日本对华投资规模庞大,双边投资往来持续向好。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参与方,中国和日本通过RCEP的签订第一次建立起自贸关系,这为中日经贸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模拟分析发现RCEP能够对中日双边.贸易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改善双方社会福利,强化优势产业竞争力。中国应借RCEP落地的契机,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适时启动中日投资协定升级谈判,加深中日双边政治互信和技术合作,实现中日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企业合规源起于近代美国,并于21世纪以来发展成为风靡全球的法律现象。在合规全球化浪潮影响下,中国本土合规制度探索蓬勃兴起。然而,与繁荣的制度实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合规理论研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阻碍了企业合规研究推向深入。在此意义上,北京大学陈瑞华教授的《企业合规基本理论》一书应世而出,阐释并梳理了企业合规的法学品格和理论谱系,成为一部正本清源、理论丰厚的合规学术著作。
“定性加定量”是我国刑法认定犯罪成立的重要特点,尤其在数额犯、“次数犯”中,违法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性质须符合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构成要件之外,还要求犯罪数额或者次数等达到一定的数量标准。在行为人多次实施同一性质行为的情况下,如果每次都能单独成立犯罪,属于同种数罪,实践中一般将涉案数额予以累加后,以一罪论处,两次行为之间有时间间隔的,是否追诉,按照追诉时效的规定处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