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化素质的培养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并将文化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体现了语文科的民族特点和个性。它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维度,过程和方法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
  文化素质就是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它包括以下内容: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意识,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思维品质;掌握语言文字、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较好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能力;恰当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较深的中华文化的底蕴、较高的文化品位;积极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的宽阔胸怀;乐于合作、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科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开阔的视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文化素质的不断积淀,就自然会体现出应有的人文情怀,即对生命的热爱,对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对自然及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不同观念和生命形态的宽容,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态度,进而发展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自我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对公平、正义与法治的坚持态度,最后就能表现出对自己以及人类现实境遇、精神状态、未来命运、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
  一个民族的素质最终要通过一代人的素质加以体现,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素质的莫过于它独特的文化素质。中华民族所固有的特质,诸如博大宽容、刚健有为的气质,骛于理念、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畏强暴、忍辱负重的胆识,勤劳勇敢、力有所为的毅力,内省尚文、谦和礼让的品格,以及忧世济民、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所有这些,作为中华民族凝聚、繁衍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在中学语文课本里都有着鲜明的体现。而且,在不断地吸收全人类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上,犹如一棵蓬勃、参天的大树,还在逐渐地增添着新鲜的活力和内容。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自然是让学生获得认知,包括经验的分享、理智的挑战以及知识的建构等。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本身的文化意义,具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说,作为表意文字,汉字是人文性最强的一种语言。汉字的字义和字形的联系性以及字形和字音的随机性,赋予了汉字那么多的灵性,汉语语词的丰富性和语法、表达策略的多样性,又为这种灵性提供了广阔的存在空间。徜徉于汉语的海洋之中,不仅自己能把握、体味语言带给人的愉悦和美感,而且能够带着学生去品味本民族文化的深沉、厚重而持久,难道不是一个语文教师终身的享受吗?比如,汉字的构字方式,本身就反映了先民认知事物、观察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反映了民族文化中形象思维的特点。而一句精辟的格言,一首隽永的小诗,更可以把人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让人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哲人对唔,与先贤座谈,从而感受生活,感受人生,获得全新的感受。钱钟书先生说过,好文章是要一生去读的,这不仅是由于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会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还因为,文章内容的丰富性,会给人留下无限的理解空间,令你在这种理解、感受中获得新的经验,建构起新的认知。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仅有认知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处境、感受和生活基础,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在道德文化的层次上,得到思维的共振和心灵的共鸣,最后使他们的内心得到激活、丰富和提升。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教科书包含着人类的全部情感及生存方式的全部体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多少年来一直感动着人,就是里面包涵的情感体验,已经不是个体的了。从陶渊明的诗歌,到《我的空中楼阁》,不都贯穿着一条精神追求的美丽?学习《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不仅要了解“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的含义,也不仅要感悟庄子的人生态度,还应该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重新认识、评价这种人生态度。“阿Q”难道仅仅是一个梳小辫子的落后的农民吗?在他身上,又托付了多少我们民族生存的悲欢离合!现行教材里那些沙里淘金后的作品,能给我们多少智慧的启迪、生存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啊!
  同时,语文又是生活的,充满生命的。没有一个字符不托付着生命的欢腾,没有一个句子不记录着人生命的行程。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洋溢着人性之美,对于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疑是良好的载体,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逐步地走向健康,走向完善。
  语文学科具有自身本质的美,即借助语言所展现的思想之美,情感之美,生活之美,人物之美等。学生的简单的生活阅历、人生经验,使得他们对于生活的见解和感受必然是肤浅的、不成熟的。需要我们给空白的心灵以希望,给迷蒙的眼睛以澄明,给稚嫩的双手以力量,给弯曲的脊梁以挺拔,给脆弱的神经以自信。因此,从关注人的成长的角度出发,我们有责任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抽象的符号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借助这种自己发明的抽象的语言符号,实现对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的替代,实现了主体性人格的构建,实现了文明的传承和进化的浓缩。给学生以真诚的感动,让他们获得真的智慧、善的陶冶和美的教化。使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感到人生的快乐,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毅力。
  自然,语文的培养,决不是靠单纯的说教和一味的施压所能奏效的。这种培养应该是平等的给予,共同的感悟,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强人所难的灌输。语文教师的事业是诗人的事业,既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也需要一份浪漫的情怀。面对天地的神奇,人类的伟大和社会的美好,只要我们用音乐家的耳朵、诗人的嗅觉和美术家的眼睛去倾听、去体味、去观察,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知识海洋的浩瀚和人类文明的伟大,从而形成应有的语文素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建构主义观点为理论依据,探讨英语阅读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包含的教学理念。英语阅读是中国大学生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形式。
许多菜农在移栽瓜菜幼苗时,习惯先开沟施入底肥,随即移栽瓜菜幼苗。他们认为这样既省事又不浪费肥料,其实不然。
一、配种怀孕舍的日常管理1.喂料。①喂料前必须检查上次饲料的残存情况并清洁饲槽。②母猪每天的饲喂量是不同的,可根据猪的体况、所处阶段做适量的增加或减少。
引言:教材工作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工作。传统上,教材管理完全靠人工凭经验,采用的是班级管理模式,由班级课表、教师指定教材和数量、教材科统一订购和管理教材、按班级发放教材、按班级结算教材费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模式与目前选课制管理很多环节是矛盾的。同时,由于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所设专业、课程的不断变化以及提供教材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化等因素,也大大增强了教材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教材管理工作应从传统的事务处理型
摘要:墨子所倡导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确定了墨家的教育对象是全社会性的,墨子从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两个层面对其教育思想做了具体的阐释,并在社会实践中予以运用,力图以此培养出“贤良之士”,从而消除社会的众多不良现象。  关键词:墨子 教育思想 略论    墨子所倡导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在理论上予以积极宣传,实际中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将之积极付诸实践。他试图用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打造国民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基层组织。班集体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有正确的共同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严密的组织,能产生巨大教育作用的教育主体。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一系列众多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一般说来,班集体是在以班主任为主的教师集体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通过各种活动,经过各个阶段逐步形成的。    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1.组建班集体框架阶段。每学年开学,如何在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