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五年级学生小俊因家庭等原因,社会存在感比较差,具有比较明显的自卑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和生活很迷茫,没有目标。辅导教师适时介入,建立咨询关系;多方联动,推进家校合作;跟踪辅导,调整认知模式;正向强化,激发学习兴趣。经过几个月的矫正辅导之后,其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关键词]厌学行为;矫正辅导;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0-0040-03
小俊(化名),男,12岁,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自小父母离异,他随母亲住在外公外婆家。小俊的外公外婆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这个四口之家属于低保家庭。他们一家人居住在村中一间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十分狭窄拥挤。小俊的母亲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固定工作,平时在农家乐打零工,虽然可以勉强维持家庭开支,但是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更不懂得怎么跟孩子交流沟通。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小俊,性格比较内向,在家里沉迷于电视和游戏,很少开口说话;在学校里总是蔫头蔫脑,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课堂上目光躲闪,从不举手发言,作业拖拖拉拉,家庭作业基本不做,学习动力非常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经常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但他都是低头不语,脸上基本没什么表情,面对老师的苦口婆心,最多点点头。
从个案的情况分析,小俊社会存在感比较差,具有比较明显的自卑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和生活很迷茫,没有目标。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小俊长期缺乏家庭的溫暖和关爱,在每个成长的关键期,他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特别是父爱的缺失,使他少了一份阳刚和自信。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业,没有关注到他内心对爱的需求。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得到的赞赏和肯定也很少,他内心的失落感越来越强,越来越迷茫,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弱了。加上网络游戏的诱惑和刺激,他更加觉得学习枯燥和无趣。
了解到小俊的情况后,我在一天午间休息时找到了他,和他并肩走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那天的风很轻,阳光很柔和,四周绿意盎然。我向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并特别强调我愿意像一个朋友那样去了解他、帮助他。他有些意外地看了我一眼,继而若有所思地继续低着头走路。我也默默地陪着他,走了两圈左右,我请他到咨询室坐坐,让他感受一下咨询室的氛围,并向他申明了保密约定。他的神情渐渐放松下来,断断续续地说起自己在家里和在学校里的情形,以及自己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我认真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试着和他商谈我们共同的目标:阳光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通过这次摄入性谈话,小俊已基本向我敞开了心扉,有了一定的倾诉欲望。我也从谈话中进一步了解了小俊真实的情况和厌学的原因,看到了他内心想要改变的意愿。
[关键词]厌学行为;矫正辅导;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0-0040-03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俊(化名),男,12岁,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自小父母离异,他随母亲住在外公外婆家。小俊的外公外婆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这个四口之家属于低保家庭。他们一家人居住在村中一间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十分狭窄拥挤。小俊的母亲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固定工作,平时在农家乐打零工,虽然可以勉强维持家庭开支,但是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更不懂得怎么跟孩子交流沟通。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小俊,性格比较内向,在家里沉迷于电视和游戏,很少开口说话;在学校里总是蔫头蔫脑,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课堂上目光躲闪,从不举手发言,作业拖拖拉拉,家庭作业基本不做,学习动力非常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经常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但他都是低头不语,脸上基本没什么表情,面对老师的苦口婆心,最多点点头。
二、个案问题分析
从个案的情况分析,小俊社会存在感比较差,具有比较明显的自卑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和生活很迷茫,没有目标。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小俊长期缺乏家庭的溫暖和关爱,在每个成长的关键期,他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特别是父爱的缺失,使他少了一份阳刚和自信。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业,没有关注到他内心对爱的需求。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得到的赞赏和肯定也很少,他内心的失落感越来越强,越来越迷茫,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弱了。加上网络游戏的诱惑和刺激,他更加觉得学习枯燥和无趣。
三、辅导过程与策略
(一)适时介入,建立咨询关系
了解到小俊的情况后,我在一天午间休息时找到了他,和他并肩走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那天的风很轻,阳光很柔和,四周绿意盎然。我向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并特别强调我愿意像一个朋友那样去了解他、帮助他。他有些意外地看了我一眼,继而若有所思地继续低着头走路。我也默默地陪着他,走了两圈左右,我请他到咨询室坐坐,让他感受一下咨询室的氛围,并向他申明了保密约定。他的神情渐渐放松下来,断断续续地说起自己在家里和在学校里的情形,以及自己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我认真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试着和他商谈我们共同的目标:阳光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通过这次摄入性谈话,小俊已基本向我敞开了心扉,有了一定的倾诉欲望。我也从谈话中进一步了解了小俊真实的情况和厌学的原因,看到了他内心想要改变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