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抠门儿”时代的幸福生活

来源 :家庭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e99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不穿鞋,赤脚走路,每三年可节省拖鞋一双,并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浪漫感觉;看电视时不开自己家的,到阳台上用望远镜看对面楼上的,每小时可节省电费0.05元;内衣每两周洗一次,可减少洗衣机的摩擦,每两年可节省内衣一套;袜子一般不穿,有人问就说是肉色的……”尽管是调侃,却是朋友“向往”的生活。
  他总是强调抠门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他说“抠门儿”就像谈恋爱,为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伤透脑筋,做得好事半功倍;做得不好,有可能明天就和你说拜拜。所以,他说我们不能让抠门这种艺术变得腐败,要用心爱护它,因为它带来的好处是无穷的。
  有一天,他宣布和我们公认的美人菲儿结婚,我们一头雾水。菲儿告诉我,尽管情人节他送给她一排只有3颗的巧克力和一朵玫瑰,她依然决定嫁给他。她说,特殊时代,一朵玫瑰也可以代表爱情,因为她和他的相遇是“抠门儿”遇见“主义”,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菲儿以前是个购物狂,但有一天,面对着疯狂打折的商家,菲儿毅然决然地说:“不买!”我没有任何防备地知道了一种新主义——“新节俭主义”:花钱,该出手才出手。
  结果发现,我身边高举新节俭主义大旗的还真不少。他们的收入不菲,可花起钱来却精打细算,日子反而过得更健康更舒适,绝非舍不得吃穿光知道攒钱,而是该奢侈时奢侈,该节俭时节俭,把这新节俭过成津津有味的日子!
  新节俭主义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不影响生活品质的状况下花尽量少的钱获取尽量多的愉悦。比如一个人去饭店吃饭,点一菜一汤花30元,只能享受一菜一汤的乐趣。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人,可以点三菜一汤花60元,同样花30元,却多享受两个菜。这就是节俭。另一种情况是,花费所获得的价值远远超过花费本身。比如买电脑花了1万元,利用这台电脑写文章赚稿费,稿费可能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后者的钱远远超过买电脑的钱,这也叫节俭。新节俭主义者不是贫困族,也不是守财奴,他们只是对未来有着更长远的考虑,通过转移消费重点优化配置自己的货币收入罢了。
  另外一对朋友开始谈婚论嫁了,他们也决定将新节俭主义进行到底,来了场“素婚”——他们没有拍千人一面的结婚照,更没有举办形式雷同的结婚仪式,没摆圆台面,连集体婚礼都省略了,领了“派司”就同居。他们说:反正别人说长也罢,议短也罢,程序合法,我的日子我自己过,与人何干?
  我的一些朋友都是年薪超10万的主儿,但他们每天依然挤公交上班,喜欢在乘公交的时候思考问题。中午,他们最常吃的是盒饭,请人吃饭吃不完打包、购物时留意打折的,聚餐出游时AA制……“新节俭主义”者钱不够花吗?非也。他们只是按着内心的诉求,在寻找最简约真实的生活。新节俭主义,不再是过去的节约一度电、一分钱,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之类对付物质贫乏的口号,而是对过度奢华过度烦琐的摒弃,其本身的意义就是“简单生活”。
  曾经见过一句广告语“更远,更自由”,用在新节俭主义上很贴切。也许当人能够理性地对待自己节俭过后的“奢侈”生活时,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我也开始“主义”了,把每日的开销用一小本记录。我惊奇地发现,几个月下来,居然为自己节约了一大笔不必要的开支。
  适度“抠门儿”,减少了浪费,追求的是一种品位,一种格调。只要是生活,没有什么不可以。
其他文献
本文以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乡土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世纪之交的乡土小说放置在当代中国的现代性语境之中,以"城乡冲突"为分析、解读小说文本的突破口,试图通过对小说
在孩子理解的范围内向他们解释事实,远比闭口不谈好。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总有很多的不如意,但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乖,不够好。也许他们会担心和害怕,可是大手牵小手,他们就会超乎想象地勇敢起来。    我想掺和大人事    情景回放:小娟和丈夫在经济上有了些困难,从讨论变成了争吵。为了不影响孩子,他们紧闭房门,可偶尔还是会传出吼叫和怒骂声。这时候刚上大班的小凯正胆战心惊地注视着父母的房门,因为一扇薄薄的门板
期刊
“图像文化”的崛起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图像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图像文化”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当
新都市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以其特有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作为一个当代文学或者当代文化的独特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一些研究的文章及其著作相继出现.本论
本文力图以此为突破口对现代性展开某种批判,认为审美现代性的提出也是缘自现代性的批判传统与反思意识,从而深刻反省现代性这一包含了内在冲突的矛盾体。 第一部分“西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