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心智 构建理性 发展个性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12345678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写作个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详细论述了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写作教学 个性化写作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
  
  写作教学是最具思想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行为将伴随人的一生,并为人未来的工作、生活及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它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形成手段和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它对学生心智的开发、个性的发展、理性的构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语文界前辈及同仁都高度重视写作教学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们特别在心智开发方面的探索是非常深刻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本人将依据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对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体察生活,阅读文章,占有材料的丰富性
  
  大量地占有素材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占有的材料越多,不仅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难题,还为文章取材的新颖独特提供基础。那么获得材料的途径有哪些呢?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他还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充分说明叶老很重视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还有就是通过书本阅读大量文章,当然也包括看到听到的许多人、事、物,间接地获得材料。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多体察生活,多阅读文章,多收集写作素材。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做好两种“笔记”:一是生活笔记,即对生活中有所认识有所感悟的人、事、物通过书面形式反映出来;二是读书笔记,即通过阅读相应的文章,对有所触动的、受到一定启发的、有代表性的人、事、物,进行摘抄,并写下心得。让学生在生活、阅读过程中懂得积累,在材料的积累中懂得生活,既学习作文,又学会生活,学生自然就会在写作的人文环境中持续发展和成长。
  
  二、文体多样化,题目自由化,培养写作的自主性
  
  许多学生都乐于写“题目自定”或“体裁不限”或素材范围广且带趣味性题目的作文。为什么呢?因为不定题、不定体,学生有充分选择素材的自由,而且可以让学生“感于哀乐,缘故而发”,充分发挥其个性思维自主性,避免了无病呻吟和千篇一律之作。
  不同年龄和不同的个性特征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维有不同的作用。有的人喜欢写记叙文,有的人喜欢写议论文,这就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差别;而由于个人的经历,所受的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不同,题材的选择当然也就各有千秋了。因此,作文题目最忌程式化,而应具有“弹性”,即趣味化、超前化、生活化、情景化,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将作文跟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如《20年后的这一天》的题目,相对于其他一些单调的题目来说有情趣,有诱发力,会使学生马上进入写作状态,充分发挥想象力,不受干扰地想象着那时的情景。有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师,为美国一位疑难患者治好了病;有的想象自己已是一位科学家,这一天到木星去考察等。对于学生来说,世间的一切充满希望,这题目很合适他们的心理,且不受任何限定,是很受欢迎的。况且通过作文,又给学生一个设计自己、表达心愿的机会,这样的作文无人愁眉苦脸,个个都很投入,很潇洒地把自己定位在科学家、艺术家等位置。这种写作过程是充满紧张,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避免了用高压手段挤“牙膏”。这样既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三、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强化思维的深刻性
  
  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宋代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哲学家张载也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会学,学则必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都指出了不迷信,敢于怀疑,敢于质疑和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不迷信前人,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所以在作文中,要求学生尽量发表自己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比如,学校中常有一些老师会带病上课,甚至有的昏倒在教室里的情况,校领导也会在广大学生面前赞扬老师带病上课的事迹。对这难道没有人持不同看法吗?曾有一位学生就写了一篇《教师带病上课未必值得表扬》的作文,分析了教师带病上课动机虽好,但老师带病上课会影响学生的心情,效果是差的。更主要的是带病上课,病情加重,后果不堪设想,最后提出,教师生病应有及时治疗,以免延误自己治病的时间,以及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观点。诸如这样的作文,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想象或联想。学生的观察、思维完全可以由自己独立完成,从而在他的作文中反映出思想的深刻性。
  
  四、“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展现情感的真实性
  
  文章本是有情物,一篇文章,一件作品就是一個完整的有机的精神世界,“是特别的感情的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冰心语)。众所周知,写作教学是必须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还应丰富学生的情感并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在写作中“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当然,激情是一种冲动,是一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状态,是写好作文的催化剂。其实,它是内心强烈情感的外露。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感受,并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具体做法有二:其一,结合反映高尚人格、真挚情感、坚强意志的典范文章对其进行情操陶冶和情感培育,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其二,生活是培育情感的一块沃土。通过生活中充满真情的事件让学生真切体验情感,以及引导学生用情感去触摸人、事、物的品质。如,寒冷中母亲寄来御寒的衣服时的感动,是一份真情,多么值得珍藏,还如看到路边残者行乞,路人漠然,而小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递给了他的一幕的触动,又是一份难忘的情感体验。“一枝一叶总关情”,多关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把自己的内心真实深切的情感积淀下来,写作时才能有感而发,展现真情,笔下的人、事、物就自然能鲜活起来。
  
  五、展示特长,深化特长,促进风格的独特性
  
  兴趣特长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这非智力因素可以弥补其某些智力因素的不足。由于学生个性不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比较拿手方面,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入手,加以引导,慢慢地使他们转为对作文的兴趣,如曾有一位学生对雕刻非常感兴趣,天天都要雕些东西,由此入手,让他把雕刻的乐趣写出来。后来他写的《刻刀带给我的快乐》就在《福建省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发表。在写作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其他特长激发写作兴趣,同时深化其他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作文风格。
  在作文方面,有的学生多情善感,景物描写很出色;有学生喜欢描写农村生活,表现出一定的乡土气息;有的擅长编故事;有的喜欢写诗歌。这都是学生写作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去研究这些个性心理,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写作优势,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兴趣偏好发展成一种独特风格。
  
  六、善于借鉴,扬长避短,形成语言的特色性
  
  一般说来,文章的内容一旦确定,就要借助语言这一媒介予以物化。“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同的写作个体,他们的语言应该是各有特色的。韩愈曾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建议用个人的心灵去进行语言表达;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特性,首先就应该从语言中表现出来。”我们读过唐诗中同为送别的诗句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它们能一同流传至今,令人百读不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语言形式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不同的个性。
  因此,写作时,用语言特色展现个性,写出独特的感受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呢?那就是在写作中,应要求学生注意借鉴有特色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通过反复揣摩训练,兼收并蓄,化为己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电视主持人多能言善辩,而且风格各异:赵忠祥朴素自然,崔永元机智幽默,倪萍热情关切,方宏进严谨冷静,……还有就是古今中外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或句式独特或语句精美的美文,……这些都是培养独特语言的肥沃的土壤,值得学生去不断地吸收养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某一特色语言的兴趣喜好,多仿写多品味。甚至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所形成的语言风格去大胆地表达,以凸显自己的个性。
  社会是人的社会,教育是人的教育。尊重学生个性是人类21世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全人类文化创新、文明演进的客观要求,是一项需要教育者关注、参与且持续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事业。在写作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本人坚持不懈的追求,我的探讨还将继续下去。
  ★作者简介:刘云国,福建省屏南职业中专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其他文献
《教育革新之路——回首JIP在甘肃》一书记录着值得我再次学习的以马培芳主任为首的团队历经辛勤奋斗所获得的丰富的开创性科研成果,亦激起了我对著名教育家李秉德教授的深切怀念,以及1993年为“JIP计划”做鉴定时与甘肃同行们愉快合作的亲切场景。我自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教育领域工作,经历过三个不同的工作岗位: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和科研工作者。“JIP计划”对这三个岗位的工作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据世界银行官网2019年11月26日消息,世界银行集团执行董事会批准了国际发展协会申请的1.31亿美元贷款,用于非洲第二高等教育卓越发展影响中心(The Second Africa Higher Education Centers of Excellence for Development Impact,Second ACE Impact)项目的建设,世界银行为非洲卓越中心(Africa Cent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网2020年3月27日消息,截至当日,新冠肺炎疫情已导致全球约6300万中小学教师受到学校停课的影响。教育2030国际教师教育工作组(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on Teachers for Education 2030)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对教师群体提供政策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以缓解疫情危机对教师造成的巨大压力。  疫情期间,教师需
据英国教育部官网2018年12月19日报道,英格兰大学部长克里斯·斯基德(Chris Skidmore)宣布政府将奖励高等教育开放数据竞赛(Higher Education Open Data competition)的兩家获奖公司——AccessE公司和Profs公司各15万英镑。获奖者所创造的新的数字工具将帮助高校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做出最优选择,这将是高等教育数据透明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摘要】本文从激发课前预习兴趣、点燃课堂学习热情,养成课后学习反思这一学习全过程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学习。  【关键词】激发兴趣;点燃热情;学习反思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语文教学关注的中心。这种教学只是一味强调掌握知识,却从根本上漠视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UNESCO IITE)官网2018年6月18日消息,6月11-13日,UNESCO IITE在深圳举办了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慕课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推广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利用数字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促进《青岛宣言》和《2030可持续
摘 要:《教育2030行动框架》第二部分——“总体目标、策略方法、具体目标和指标”(Goal,Strategic Approaches,Targets and Indicators)描绘了全球教育的总体目标、与之相关的7项具体目标、3项实施举措以及指示性策略。文章重点介绍行动框架第二部分中的第11条至27条,即总体目标和策略方法。其中,总体目标为第11条至第15条;策略方法为第16条至27条。文章
据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官网2019年5月31日消息,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于当日召开了“在线申请大学服务”工作组会议,旨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會议由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副部长谢尔盖·库兹明主持,与会人员就“在线申请大学服务”系统展开讨论。在此之前,学生只能通过亲自前往大学招生遴选委员会或以邮件形式发送申请文件。  “在线申请大学服务”系统为学生获得大学入
据俄罗斯联邦现代化数字教育环境官网2019年10月11日消息,“数据管理与数字教育环境创建”主题大会于10月3日在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学和教育系统的代表们就托木斯克国立大学以及托木斯克州在实施数字教育项目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讨论。  大会由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和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共同举办。出席本次大会的有主管科学教育综合事务的副州长柳德米拉·奥戈罗多娃、新型教育发展基金会执行董事马克西姆
【摘要】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教师应顺应改革需要,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以积极的态度适应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标 课程改革 转变观念 角色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