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摄像教学初探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agska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视觉文化大背景下,本人将摄像引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以颂美、传情为教学目标,以校园生活为拍摄题材,引导学生在观念、创意、实践、剪辑、展示五个方面作了探索性的尝试。
  关键词:高中美术 摄像教学 探索
  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们发现学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特别喜爱看影视作品。因此,我探索性地将摄像引入教学,并以校园生活为题材,让学生用影视艺术语言来传达美、表达情。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一、改变观念,提升品位
  当下,学生作为影视欣赏的主要人群,能真正领悟影视语言魅力的却不在多数,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光看剧情不看表现形式的层面上。为解决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引入两部短片《看电影》和《朱辛庄》图1让学生进行欣赏。
  这是为纪念戛纳影展六十周年,大会邀请全世界三十五位名导演各用自己的构思,每人拍摄一部长约三分钟命题短片《每人一部电影》中的其中两部。这两部影片分别讲述了六七十年代,电影对那一代人的影响;色调以黑白色为主,影片简短精概、颇有余韵。
  同一个命题,可以有不同的拍摄手法。我还让学生欣赏了另一种拍摄手法,《每人一部电影》中的一部《我的罗密欧在哪》图2,影片以观众席中十八位年轻或年老的女观众面部表情的刻画,以剧中旁白为背景音乐,以若明若暗的光线为渲染,用独特的视角生动演绎了电影的魅力所在。
  如此,一部又一部独具风格的影片欣赏,不仅使学生在视觉上进行了一次次熏陶,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赏析能力,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创作者独到的构思和拍摄手法,为学生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二、剧本为先,创意关键
  成就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的前提,需要有好的题材和创意,其次加上一份内容详实、结构严谨的剧本。题材来源与生活,鉴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特点,建议尽量选择距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近的题材,如运动会、校园景色等。
  确定题材后,才能对其构思和创意。“创意,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将一些司空见惯的故事情节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加以展现。”[1]如本人以“运动会”为题材,建议学生分别从表情、角度、节奏三个视角来表现。因为运动会,最能展现学生表情,观众、运动员、广播员、拉拉队……我们可以捕捉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运动会,最能展现学生活力,跳高、跳远、铁饼、接力赛……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拍摄比赛场景。
  确定题材和创意类型后,就可以此为依据撰写剧本。在教学中,本人除了介绍剧本的书写格式外,还提供大量的范本和图例供学生借鉴,以期他们创作出更规范更形象的剧本,为前期拍摄提供有力的保障。
  经过此阶段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创意地构思主题;通过撰写剧本,不仅增强了文字表达能力,更拓展了想象思维。
  三、实践磨练,探索学习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学生来说,有了一个独特的创意、一篇充实的剧本、一台好的摄像机与拍摄出一部令人满意的作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在指导学生时,着重如下两种技巧的学习。
  (一)摄像技巧
  1、机位与角度
  通过系统讲解摄像常识和示范操作摄像机,学生能充分掌握机位与角度的几种分类并熟练运用。如学生的摄像作品《浒中运动会》,在片段一中我们看到,为了体现运动员跳高时腾空一跃的气势,采用仰视的拍摄角度。在片段二(图3)的女子接力赛中,采用俯视的角度体现观众加油、运动员冲刺的那一精彩瞬间。
  2、摄像机的运动
  “摄像不同于摄影的特征就是它的可运动性。”[2]摄像机的运动主要为推、拉、摇、移。推拉、摇、移镜头的速度,可以营造出视觉上的节奏感。比如,指导学生以缓慢的速度结合摇镜头方式拍摄校园里的一大片黄树林,如此时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使观看者从中体会到一种悠远与悠闲交融的境界(图4)。
  (二)构图技巧
  要创作出一部优秀的摄像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拍摄技术,更需要像绘画般构图,经营位置。在摄像画面构图教学中,本人着重培养学生如下四方面的构图布局。
  1、静动相衬
  摄像与摄影最大的区别在与它有动感。尽管影视构图有静态和动态构图之分,但如果我们拍摄的静态画面和一张照片没什么区别,就失去了摄像语言独有的魅力。在教学中,本人引导学生利用动静结合的构图方式表现主体,充分体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
  如学生的摄像作品《浒中之秋》中的两个片段,透过静止的枝蔓,走廊上来回穿梭的学生与之形成反差;一簇静止的野花丛中飞舞着几只采蜜的白色蝴蝶(片段三、四)图5,动静结合,视觉上更吸引人,画面更有意境。
  2、主次分明
  在摄像中,构图布局主要是指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这五个要素相互关系的处理,并根据构图原理对各要素作适当的安排,使它们搭配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主体手法多种,本人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前景突出主体。前景是指处于主体前面,靠近镜头的任何景物。恰当地选取前景,不仅能增强画面的空间感,而且能明显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选择前景时,建议学生采用如下两种形式。
  一是选择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作前景。例如,嫩绿的柳叶、枯黄的野草(片段五、六)图6,让学生与校园的一草一木相交融,视觉上更有情趣。
  二是选择窗框、门框等框架式前景。让前景把主体包围起来,形成一种框架,使主体得以突出。如以一面巨大的反光镜为前景,让校园景色在镜子中得以体现;又如以铁丝护栏为前景,把铁饼运动员框在护栏中(片段七、八)图7,画面的纵深、空间感顿时骤然而生。
  3、光色合翼
  “光线是摄像画面构图的基础和灵魂。”[3]同样,色彩在构图中起着传递思想情感、强化视觉冲击的作用。所以光线和色彩是美化画面构图的一双飞翼,犹如画面构图的画笔和画板。   让学生了解光线的特点及区别,引导他们运用光线来表现不同的情景。在拍摄过程中,发现光源照明到主体上不充足时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反光板这类照明辅助工具。
  拍摄校园内的景色时,我们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光线的魅力来捕捉画面。如自车棚里的影子、宿舍楼边的大树影、小河里的波光粼粼,甚至我们可以去猎取太阳的光芒,在茂密的树叶中寻找它金色的光束(片段九至十二)图8。
  我们身处的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只要能正确地运用色彩,和谐地搭配色彩,不仅可以强化视觉元素,更能为烘托主题、表达情感服务。教学中,鼓励学生需带着“有色”的眼睛、丰富的情感寻找拍摄素材。如秋日里,树杆上顽强地长着一片随风招展的黄杏叶、慵懒地趴着一条穿着绿“毛衣”的虫儿(片段十三、十四)图9,鲜艳的黄和绿在暗沉的树杆上显得格外夺目外,不禁让人情由心生,仿佛能聆听到它们的秋日私语。
  四、后期剪辑,锦上添花
  电影评论家普多夫金说:“电影艺术的基础就是剪辑。”[4]剪辑,将前期拍摄的素材,经过取舍、组接、编成一个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流畅,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指导学生熟练操作剪辑软件,并用艺术化的手法剪辑影片,使之成为一部完美的作品。教学中,本人强调学生需遵循如下两点剪辑原则:
  1、流畅性
  剪辑不仅仅是连接镜头与镜头那么简单,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必须连贯、流畅。在镜头的组接中,一般采用静接静,动接动的形式。再之,有景别分类的同一事物上,一般采取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或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的组接。这样,画面观看效果会更流畅自然。
  2、节奏性
  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节奏至关重要。运用后期剪辑时人为的,如声音、语言、转场、对白等外加因素,可使影片更具节奏感。如学生在剪辑《浒中之秋》时,引入一首张弛有力、唯美起伏的音乐使影片形成一种韵律感,让观看者的心随之舞动。
  五、感受体验,交流评价
  把心中的故事变成影片已不是梦想,让学生体验编、导、演、摄的乐趣。拍摄中,学生可以组合成一个剧组,有导演、演员、摄像师、灯光师,从中体会到的快乐更是无法在其他文化课中得到。摄制完成后的影片可以在学校内开展一次巡回展览,以此在校园内营造出影像作品的创作氛围。
  总之,处于视觉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一代,科技的发展,媒体的传播为我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摄像模块,不仅让学生学会运用影像语言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更是一次对教师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张一平 《DV短片创意·拍摄·后期制作》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3]李晋林 《电视节目制作技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路易斯(美) 《认识电影》 世界图书出版社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 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为开阔美术教师眼界,提高美术专业素养,金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现场写生比赛暨中国美术学院学生速写作品展于2011年11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省浦江县仙华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市中小学的近300位美术教师踊跃参加了本次活动。  23日下午,来自金华各县市的美术教师用不同的绘画方式进行了实地创作,比赛分为塔山公园、东、西老街三个场地。24日上午,写生比赛结果颁奖活动在仙华外国语学校报告厅举行。出席本次
期刊
练习一——造型一  【练习目的】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进入《书谱》中的造型训练。造型训练对于中国书法来讲,应该是一比较新的观念,因为书法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定位为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一个西方概念,又称为视觉艺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还有舞蹈,视觉艺术自然就特别强调它的视觉性,即视觉冲击力。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书法的视觉性必须是在传统书法的视觉元素的基础上有所强调,而不能如现在一些展览中不断强化
期刊
祝帅博士,笔名梅江。山东青岛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博士)。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2003-2008),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国家核心期刊《美术观察》栏目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出版专著《设计观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译著《智慧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流派
期刊
杨子勋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8-1992.7月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插班进修一年。2008.9-2009.7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胡伟工作室(材料技法),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至今任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佳木斯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出版专著、教材共三部。  《花
期刊
王鸿 WANG HONG  1968年 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  1991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7年 硕士生课程结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91年至2006年 就职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理论系主任。  2006至今 作为高级人才引进至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专业,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
期刊
长兴县实验小学许百明  安吉县南北湖小学董希军  温岭市实验小学林正方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安良远  遂昌县云峰中心学校朱溯君  上虞市实验小学葛银铨  上虞市沥海镇中心小学陈泉忠  奉化市实验小学王剑勇  奉化市锦屏中心小学傅立军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周伟庆  宁波市江北中心小学王定波  宁波市荷花庄小学谢增焕  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一小学吴晓宏  浦江县仙华外国语学校张立明  象山县丹城第
期刊
崔学路1945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山东平原佛堂人,号佛堂、玄一,别署龙骨山房主人、弱水三千居者。1980年受教于沈鹏;1985年创办《青少年书法报》,任社长、总编辑;1986年领导举办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大奖赛及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品段级位评定活动;1987年发起举办全国青少年书法品段级位评定,任评委会执行主任;1988年创办东方高等书法艺术学校及颜真卿书法学会。1994年卸去报社社长总编职务,隐于
期刊
        
期刊
金锡强 浙江永嘉人,1971年11月出生, 2010年考取中国美院书法研究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会文书社社员、慕鸿书社社员、温州市书协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2006年8月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中国优秀青年书法家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书法作品多次参加浙江省书协主办《全浙展》、《中青展》,获《省第三届中青展》银奖;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有:《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展览》、《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
期刊
这是一件优秀的水粉习作,画面构图饱满,形体塑造扎实,塑造手法明确简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光、固、环”三色,能使被塑造的物体呈现出鲜活的生气,使画面色彩晶莹亮丽。优秀的色彩作品必须具备以下—些因素:好构图、好色调、丰富的色彩感、生动的绘画感和局部的深入塑造。 画水果和蔬菜的时候,用笔要干脆,但是又要兼顾各自的外轮廓,把握住水果和蔬菜各自的色彩关系,全面铺开,不断比较。此画落笔肯定,色彩明快,表现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