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教育学生的巨大心理效能。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有52.8% 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由此可见,在教师的素质中,师爱占了多么大的比重,有时,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因为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和动力。爱,是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雨露。如果教师用这种殷殷的师爱建立起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就会收到神奇的教育实效。
一、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1、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因的作用是教育取得成果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动力。爱犹如春雨,不管滋润了哪一位性格不同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厉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最求。
2、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后果,学生的表现是自觉遵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关于这方面,相信老师们都有切身的体会。
3、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才能与其畅通无阻地沟通思想,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
其次是了解和关心。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世界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一个学生认识到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然而,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道德教育里很少有教心的,即培植人的善心,包括良心、爱心、同情心、怜悯心。请听听学生的心声:“老师,我希望你常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老师,请你不仅教书,而更是教我们做人;老师,请您也把我当人看待,而不仅是您记分簿上的一个号码;老师,请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请您更要看我所作的努力;老师,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我的能力。”
其次要相信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有些学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对学生要“以柔克刚”,用精神和物质力量感化他们,让他们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当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尽管这种心理需要有时是微弱的,但它确实是学生的动力。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式
1、课外:在遇见学生时,主动前去与学生交谈;休息与用餐时,同个别或群体学生闲聊;寻找适宜的机会会见学生的父母;了解学生的不同环境,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真诚地关心学生面临的社会问题,熟悉并理解学生的闲暇爱好。
2、課内:在课堂上友好发与他们交流,了解、记住和称呼学生的名字,与学生分享玩笑与幽默,以个别方式检查学生的课堂活动,培养对学生成绩的集体自豪感。
3、对学生要有耐心和信心。学生的思想觉悟有好有坏,存在着差距,有些学生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当他们做错了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因此,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他们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应该象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任,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建立,这有利于教师更直接的关心了解学生,掌握各种信息,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心理学. 刘德恩等著
2、职业教育学. 马建富主编
一、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1、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因的作用是教育取得成果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动力。爱犹如春雨,不管滋润了哪一位性格不同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厉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最求。
2、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后果,学生的表现是自觉遵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关于这方面,相信老师们都有切身的体会。
3、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才能与其畅通无阻地沟通思想,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
其次是了解和关心。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世界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一个学生认识到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然而,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道德教育里很少有教心的,即培植人的善心,包括良心、爱心、同情心、怜悯心。请听听学生的心声:“老师,我希望你常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老师,请你不仅教书,而更是教我们做人;老师,请您也把我当人看待,而不仅是您记分簿上的一个号码;老师,请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请您更要看我所作的努力;老师,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我的能力。”
其次要相信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有些学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对学生要“以柔克刚”,用精神和物质力量感化他们,让他们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当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尽管这种心理需要有时是微弱的,但它确实是学生的动力。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式
1、课外:在遇见学生时,主动前去与学生交谈;休息与用餐时,同个别或群体学生闲聊;寻找适宜的机会会见学生的父母;了解学生的不同环境,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真诚地关心学生面临的社会问题,熟悉并理解学生的闲暇爱好。
2、課内:在课堂上友好发与他们交流,了解、记住和称呼学生的名字,与学生分享玩笑与幽默,以个别方式检查学生的课堂活动,培养对学生成绩的集体自豪感。
3、对学生要有耐心和信心。学生的思想觉悟有好有坏,存在着差距,有些学生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当他们做错了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因此,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他们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应该象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任,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建立,这有利于教师更直接的关心了解学生,掌握各种信息,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心理学. 刘德恩等著
2、职业教育学. 马建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