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兵致敬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cxj89041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3日,一个应该被世人铭记的伟大日子。
  那一天,虽然我远在飘着细雨的广东,但是电视屏幕中艳阳高照的北京依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那一天,是中国人民欢呼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
  上午十时十八分,阅兵仪式正式开始。习近平主席站在敞篷车的正中央驶过金水桥,向参加盛典的海陆空三军方阵问好。从习主席九点开始迎宾,到十一点三十八分的放飞和平鸽,短短两个多小时,一部电影的时长,可这却比我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让人心潮澎湃。电视里,一个个方阵从天安门前走过,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我觉得,最有震撼力的并非是排山倒海的阅兵阵势,而是那些垂垂老矣的老兵们。
  七十多年前,那些老兵们还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他们背井离乡,毅然从戎,在烽火岁月里书写驱除敌寇的抗战史诗。七十年过去了,他们瘦骨嶙峋的手再也拿不起枪杆,他们受过无数伤的身体再也无法站成笔直军姿,他们渐渐变得浑浊的双眼甚至看不清老战友的容颜。可他们的手依然用力敬着军礼,他们的双眼睁得极大,或许是为了看清下一代接过他们的枪杆死守在国门吧。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只想说:寻常百姓当中,悄藏英豪。
  亲爱的老兵们,请接受我们致以的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你看,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此生有幸,身为炎黄子孙,千言万语只想化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指导教师:张春华】
  点评:文章先以时间顺序大致介绍了阅兵式的主要过程;然后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从“致敬老兵”这一角度切入,以自然朴实的语言行文,字里行间反映了其对国家至高无上的敬意及深深的眷恋之情。
  【延伸文题】
  请以“我的故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思路点拨: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写作这种类型的作文,容易篇篇相似。要避免一般化,大众化,就要找到一个有自己见地的角度,去构建文章内容,做到立意新、主题新、文体新。
其他文献
欲辞舅姑先问人,私向江头祭水神。  ——[唐]张 籍《杂曲歌辞·春江曲》  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祀一直都是邦国中的大事,上自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人敢懈怠的。《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祭仪》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可见,祭祀源于人们对天地鬼神既敬且畏的心理,在这一心理的驱动下,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向神鬼致敬、献礼,以求得它们的宽恕和护佑,这便是“祭”。 
期刊
看来,不下猛药是不行了。  马晓杰咬着下嘴唇,眼睛望着窗外不停摆动的杨柳枝,心里刺刺拉拉的。这几天,他一直在反复谋划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最后锁定——玩失踪。只有失踪了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重要性。  最近学校里风行起了智能手机、笔记本。那东西确实好用,什么资料、信息,手指一动都能查到。马晓杰就私下看中了一款黑色的TCL笔记本。但是当他信心满满提出的时候,父亲却拒绝得相当干脆。当年父亲下岗,妈妈在家冷嘲热讽
期刊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哟那个开放哟迎朝霞……”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身处他乡的我总是心泛涟漪……  台湾和大陆只有一条海峡的距离。每当站在海边,眺望大陆的时候,我心里总会泛起波澜。几年前,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转学到台湾的一所学校。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半个台湾人。尽管刚来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但总算慢慢接受并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但是,我始终像所有来台湾的大陆人一样,时刻挂念着自己的故乡。  有一次
期刊
【阅读前言】  点面结合是写作过程中材料组合的一种方法。“点”指的是最能展示人事景物的形象、影响、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整体和局部的组合,二是一般和个别的组合,三是概括和具体的组合,四是主与次的组合。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天下母亲 无不自私  □许冬林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天下的妈妈,都是自私的。  
期刊
也许有人会说,革命就是革命呀,革命怎么会有另外的名字呢?有的,我的太爷爷就说有……  事情还得从1935年的春天讲起。听爷爷说,我的太爷爷洪来喜因为不满地主豪绅的盘剥,怀着救世济民的壮志,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江南红军独立团,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入伍后不久,太爷爷就与战友们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那是九月的一个下午,特委书记周成龙得知一小股敌人将部分物资从莘田畈运往金塔据点。周书记立即派一部分游击队员
期刊
中华文明之所以会上下五千年灿烂不熄,是因为英雄们将文明的圣火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英雄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去找寻那些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魂,去探索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爱国诗人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们的祖国自古以来就多灾多难,爱国忧民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有一个人的作品是其中最杰出的。他
期刊
有人把《最后一课》比作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主旋律就是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配合主旋律的是对郝叟、镇长、邮递员、班上其他学生等人物进行的描写;构成主旋律音符的是对这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以及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进行的细节刻画,它们共同谱出了一首悲愤的爱国主义交响曲。  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小弗郎士逃学、上学的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
期刊
【技法导入】  白描原是中国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在写作中,则是指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技法指津】  一、抓住重点,粗笔勾勒  在外貌描写中,若能运用白描写意的手法行文,就能洞穿人物内心,由貌触及本质。如:“摊主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一对大眼睛凹进眼
期刊
【写作目标】  1.明确虚实结合的写作目的,了解虚实结合的类型。  2.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虚实结合法写作。  【技法指津】  不少同学感觉写作文时总是一味的写实,会导致文章略显单薄,内容不够丰富。为了走出这个困局,我们就应该学会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结构全文。这里的实,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叙写;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联想、想象,甚至是特定的心理活动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恰当地使
期刊
温暖的阳光透过大树的缝隙像水一样倾泻在窗台上。微风温柔地拂过我的脸庞,时间如顽皮的小孩般在我的指尖跳跃。抬起头望向窗外,我的思绪又被拉回了那一天……  伤痕·人生支离破碎  空旷寂静的马路两边,是掉光了叶子的梧桐树。我独自一人走在街道上,心里满是无奈和痛苦:考试失利,学习压力……如一座座山向我压来,我感到心已支离破碎,我一遍遍地询问自己:“终点在哪里?起点又在哪里?”此时的我,像极了一只迷路的羔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