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150-01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程度及认知程度是不同的,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容易导致小学生出现学习进度不一致的现象。为了缩短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上进行分层,平衡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
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来设定分层教学目标,让小学生通过完成教学目标来提高语文基础知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拉近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班级的语言平均成绩。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营造不同的学习情境,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情境设定,让小学生通过不同情境完成教学目标来提高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一分钟》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这一课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是简单易懂的,但是有部分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文本的深意进行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缩短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于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高的小学生进行文本知识及含义的教学,让小学生认识到文本中所讲述的道理;对于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较低的小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加认知培养的教学,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于文本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小學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运用小组学习进行教学方式的分层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促进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提高,还要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对小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减轻自己的教学压力。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第一朵杏花》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一课主要描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场景,教师可以根据场景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让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学习文本中是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杏花开放的描写的,从竺可桢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么做?不断锻炼小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缩短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3.运用分层评价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的评价是帮助小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评价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针对小学生的表现进行分层评价,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势,培养小学生养成善于反思、乐于思考、勤于改正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秦兵马俑》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小学生养成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文本内容主要描写了兵马俑的宏伟气势和鲜明个性,它体现了几千年前秦始皇千军万马统一六国、创造一个伟大的民族,教师在进行这一课讲解时重点要帮助小学生领略兵马俑的神奇,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位小学生的表现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分层评价,对比小学生以前的表现状况,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哪些进步之处,对于小学生表现好的地方,教师要给予正面的鼓励,提高小学生对于自我的认同度;对于小学生表现不好之处,教师也要指出并帮助其进行改正,帮助小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培养小学生养成自我反思、自我改正的良好习惯,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对小学生进行语文分层教学,不仅可以缩短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评价成绩;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程度及教学要求去进行分层教学,在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章婷.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的分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52
[2]林娜,王卫.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