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计算机机房数量多、计算机品牌杂、机房开放时间长、管理人员匮乏,管理难度大。本文从机房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高校计算机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学生团队来协助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高校机房的新观念,并详阐述了学生团队参与机房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机房管理;学生团队;学生参与机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62-01
一、引言
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和计算机技术对各学科的不断渗透,高校机房和计算机数量急剧增加,管理机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社会对计算机实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来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所以,一种新的机房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学生团队参与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和维护,不仅解决了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紧缺的难题,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二、高校机房管理现状分析
(一)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工作负担重,人员匮乏
随着计算机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高校教学也对计算机的依赖不断加大,高校机房不断增加、管理人员配置却不到位。据调查,有些高校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管理10个以上的公共和专业机房,还承担了日常的计算机教学和培训工作,同时还承担了一些网站制作、视频编辑、网络维护工作。如此大的工作量,势必导致机房管理不到位,有时甚至造成教学事故。
(二)机房开放时间长、上机人流量大
由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需要,学生课外上机和课外作业已经非常普遍。为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计算机机房不仅在白天供正常教学使用,晚上和节假日还要对外开放,这使管理人员工作时间大大加长。由于如今各专业都需要使用计算机教学,一个机房往往每天要安排不同专业的多个班级上课,人流量巨大,一旦机器遭到破坏或者计算机部件被盗,查明真相难度大。
(三)机房机器采购时间跨度大、机器类型复杂
由于高校资金限制和各专业要求不同,高校计算机采购时间跨度大,种类繁多,有品牌机,有组装机,有工作站,有服务器,其中品牌机又有联想、方正、清华同方、hp、dell等,他们的品质参差不齐,各品牌都有自己独有维护方法。
(四)机房所属不同专业、软硬件维护难度大
高校计算机机房机器一般分为公共机房和专业机房,公共机房承担了所有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专业机房则分属不同专业,承担所属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任务。因此,不同所属类型的机房所装软件就不一样,而且数量繁多,有些软件需要单机安装注册,机房管理员安装和维护软件的工作量巨大。不同机房使用3年以后,计算机出故障的概率就会剧增,使用5年后,机房计算机就有可能出现大面积损坏的现象。
(五)机房环境不良,卫生安全状况差
由于机房人员设备密集,人流量大,设备带电,发热量大,容易着火、电脑内风扇容易扬尘,空气污浊等特点,导致机房环境卫生成为一大难题。虽然学校规定穿鞋套进入机房,但是由于机房管理人员缺乏,难免有一些同学不遵守纪律,甚至有些同学带早餐和实物进去,吃完丢入机箱之间,不但污染了机房环境,而且造成了安全隐患。
(六)计算机考试、培训、竞赛,软件安装难度大
计算机机房不仅承担了学院正常教学和课后开放,同时还承担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各专业考工考证、各专业比赛竞赛、社会培训、社会考试等职责。这些考试、竞赛、培训一般都需要安装专用软件、客户端、服务器等,由于考试人数巨大,安装机房多,考试软件不容出错等因素,致使机房管理人员工作负荷过大。
三、计算机机房管理学生团队的建设
由于机房管理中存在着上述问题,进一步加大了机房管理难度,不但妨碍了高校正常教学,而且对机房管理部门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结合我们几年机房管理的经验和对几届学生团队的培养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实用、适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学生选择把好关
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而且机房设备大都比较贵重,所以人员选择是重中之重,我们选择和培养的学生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思想觉悟高,主动自愿,纪律性好,不是很注重眼前的得失和报酬的多少,如是贫困生最佳;(2)责任感强,做事认真细心、不拖拉,不丢三落四;(3)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求知欲强,肯吃苦钻研,勤动脑思考,最好为计算机相关的学生;(4)有团队合作精神,不互相挑拨矛盾。
(二)实施技能培训,创立以老带新模式
对选拔的学生人数一般都要略超出需求量,机房管理人员要对他们进行一轮系统的培训,培训过程中实行淘汰机制,精简学生团队,然后让他们参与机房实习管理,逐渐成长,然后以老带新,实现学生机房管理团队的良性循环。
(三)分组分类、团队管理、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机房管理学生团队组成后分为三个小组,按情况适当调整,选出组长,利用优秀学生管理学生。把吃苦耐劳,做事细心的分为机房卫生小组,主要从事机房的卫生,机器搬运,机房安全等一些工作;把头脑灵活,成绩优良,钻研性强的分为机房技术小组,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机器故障处理等工作;把做事耐心,不容易烦躁的分为机房一般性事物小组,主要负责机房数据统计,课程协调和协助技术小组工作。
(四)建立管理制度,赏罚分明,酌情报酬
对学生机房管理团队每个人的具体分工,制定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由机房管理人员监督实施,对工作认真的学生给予一定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消极怠工、迟到早退学生要坚决惩罚甚至辞退。同时,把他们列入学校勤工俭学的岗位,适当给予一定物质报酬,平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免费上机的机会。
四、结束语
学生机房管理团队的建设,不仅使机房管理教师从繁杂的机房管理维护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教学和科研,而且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实习和锻炼,增加了就业竞争力,使参与机房管理里的学生和学校实现了双赢。只要机房管理人员合理选拔、认真培训、严格管理,学生团队参与机房管理模式必将推动高校机房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爱仪.浅析高校机房管理办法的创新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3.
关键词:机房管理;学生团队;学生参与机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62-01
一、引言
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和计算机技术对各学科的不断渗透,高校机房和计算机数量急剧增加,管理机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社会对计算机实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来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所以,一种新的机房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学生团队参与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和维护,不仅解决了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紧缺的难题,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二、高校机房管理现状分析
(一)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工作负担重,人员匮乏
随着计算机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高校教学也对计算机的依赖不断加大,高校机房不断增加、管理人员配置却不到位。据调查,有些高校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管理10个以上的公共和专业机房,还承担了日常的计算机教学和培训工作,同时还承担了一些网站制作、视频编辑、网络维护工作。如此大的工作量,势必导致机房管理不到位,有时甚至造成教学事故。
(二)机房开放时间长、上机人流量大
由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需要,学生课外上机和课外作业已经非常普遍。为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计算机机房不仅在白天供正常教学使用,晚上和节假日还要对外开放,这使管理人员工作时间大大加长。由于如今各专业都需要使用计算机教学,一个机房往往每天要安排不同专业的多个班级上课,人流量巨大,一旦机器遭到破坏或者计算机部件被盗,查明真相难度大。
(三)机房机器采购时间跨度大、机器类型复杂
由于高校资金限制和各专业要求不同,高校计算机采购时间跨度大,种类繁多,有品牌机,有组装机,有工作站,有服务器,其中品牌机又有联想、方正、清华同方、hp、dell等,他们的品质参差不齐,各品牌都有自己独有维护方法。
(四)机房所属不同专业、软硬件维护难度大
高校计算机机房机器一般分为公共机房和专业机房,公共机房承担了所有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专业机房则分属不同专业,承担所属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任务。因此,不同所属类型的机房所装软件就不一样,而且数量繁多,有些软件需要单机安装注册,机房管理员安装和维护软件的工作量巨大。不同机房使用3年以后,计算机出故障的概率就会剧增,使用5年后,机房计算机就有可能出现大面积损坏的现象。
(五)机房环境不良,卫生安全状况差
由于机房人员设备密集,人流量大,设备带电,发热量大,容易着火、电脑内风扇容易扬尘,空气污浊等特点,导致机房环境卫生成为一大难题。虽然学校规定穿鞋套进入机房,但是由于机房管理人员缺乏,难免有一些同学不遵守纪律,甚至有些同学带早餐和实物进去,吃完丢入机箱之间,不但污染了机房环境,而且造成了安全隐患。
(六)计算机考试、培训、竞赛,软件安装难度大
计算机机房不仅承担了学院正常教学和课后开放,同时还承担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各专业考工考证、各专业比赛竞赛、社会培训、社会考试等职责。这些考试、竞赛、培训一般都需要安装专用软件、客户端、服务器等,由于考试人数巨大,安装机房多,考试软件不容出错等因素,致使机房管理人员工作负荷过大。
三、计算机机房管理学生团队的建设
由于机房管理中存在着上述问题,进一步加大了机房管理难度,不但妨碍了高校正常教学,而且对机房管理部门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结合我们几年机房管理的经验和对几届学生团队的培养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实用、适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学生选择把好关
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而且机房设备大都比较贵重,所以人员选择是重中之重,我们选择和培养的学生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思想觉悟高,主动自愿,纪律性好,不是很注重眼前的得失和报酬的多少,如是贫困生最佳;(2)责任感强,做事认真细心、不拖拉,不丢三落四;(3)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求知欲强,肯吃苦钻研,勤动脑思考,最好为计算机相关的学生;(4)有团队合作精神,不互相挑拨矛盾。
(二)实施技能培训,创立以老带新模式
对选拔的学生人数一般都要略超出需求量,机房管理人员要对他们进行一轮系统的培训,培训过程中实行淘汰机制,精简学生团队,然后让他们参与机房实习管理,逐渐成长,然后以老带新,实现学生机房管理团队的良性循环。
(三)分组分类、团队管理、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机房管理学生团队组成后分为三个小组,按情况适当调整,选出组长,利用优秀学生管理学生。把吃苦耐劳,做事细心的分为机房卫生小组,主要从事机房的卫生,机器搬运,机房安全等一些工作;把头脑灵活,成绩优良,钻研性强的分为机房技术小组,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机器故障处理等工作;把做事耐心,不容易烦躁的分为机房一般性事物小组,主要负责机房数据统计,课程协调和协助技术小组工作。
(四)建立管理制度,赏罚分明,酌情报酬
对学生机房管理团队每个人的具体分工,制定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由机房管理人员监督实施,对工作认真的学生给予一定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消极怠工、迟到早退学生要坚决惩罚甚至辞退。同时,把他们列入学校勤工俭学的岗位,适当给予一定物质报酬,平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免费上机的机会。
四、结束语
学生机房管理团队的建设,不仅使机房管理教师从繁杂的机房管理维护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教学和科研,而且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实习和锻炼,增加了就业竞争力,使参与机房管理里的学生和学校实现了双赢。只要机房管理人员合理选拔、认真培训、严格管理,学生团队参与机房管理模式必将推动高校机房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爱仪.浅析高校机房管理办法的创新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