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技击美审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ems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消解暴力的视角,对现代散打的技击性进行诠释。认为,现代散打的技击性源于人类原始的“求生”意欲,由此积淀为人性深处的野性诉求;“侠义精神”映射人们的英雄情结,彰显武术技击与美结合的心理归因。通过竞赛规则,最大化规避暴力;通过提升竞赛美感、拆分暴力模式,巧妙消解暴力,从而为现代人提供合理宣泄人性的舞台,并带来痛快淋漓的审美愉悦,是现代散打彰显的技击美特质,也是现代散打运动在“和谐”理念下的生存策略。
  关键词:武术;散打;体育美学;技击
  前言
  技击作为中国武术的本质属性,在散打运动中体现得更为直观和实效。现代散打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技击美就是在散打比赛中合理运用散打技术、战术和技巧所表现出的巧妙击打效果给人带来的美感。
  现代散打运动一方面巧妙地展示了武术技击,为现代人提供了合理宣泄人性本能的艺术舞台,同时又通过竞赛规则的约束,尽量弱化、规避和消解暴力色彩,提升美感意蕴,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成为与“和谐社会”共处的现代生存策略。现代散打运动的技击美正是在这种既巧妙彰显技击又弱化、消解暴力,从而给人带来一种宣泄、移情的特殊的愉悦感受的态势下凸显的。
  1现代散打彰显技击美的心理归因
  1.1人类原始的“求生”意欲积淀的野性的生命诉求
  从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到现代文明的利益冲突,暴力与文明交织,书写着历史,并且随时代的推演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化。有研究表明:暴力冲动是内在于人类本性的一种冲动。
  现代散打正是通过规则的制定,最大化规避和消解了暴力色彩,对于运动员本身来说,是一种痛快淋漓的合理化宣泄,而对于观众,则是通过观看场上双方的搏斗,产生“移情”和“替代”效应,仿佛自己亲自在舞台上进行攻防格斗,此时,“本我”冲破“自我”的管束,使人类内心最原始的欲望得到想象性的满足快感,实现一种以合理的潜在形式发泄人性深处原始野性的快意。.
  1.2崇尚“侠义精神”而形成的英雄情结是武术技击与美结合的心理归因
  英雄情结包含对英雄的赞赏、羡慕、渴望、梦想和带有神圣感的崇拜、敬仰。因为英雄往往是正义的化身,英雄的所作所为符合道义,所以,英雄的所谓“暴力”代表的是一种道义的力量,是真、善、美对假、恶、丑的惩罚与破坏,是反暴力而“暴力”的正义行径,是一种崇高之美。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种成为英雄的渴望,从这个角度看,英雄情结不仅体现为一种自我表现心理,更体现为一种自我实现的愿望。对散打技击之美的欣赏也正是基于人们心理积淀的英雄情结。
  2武术技击是电影“暴力美学”时代武打影视的核心素材
  2.1“暴力美学”是影视发展的时代产物
  “暴力美学”一词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才出现的,最初是对香港导演吴宇森的电影作品的评论。吴宇森把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手法运用在电影拍摄中,使充斥的暴力场面流露出无法言喻的浪漫和华丽。在观众的意识中,火爆的枪战场面、舞蹈般的打斗场面不再是充斥着惨不忍睹的暴力,而成为与舞蹈一样散发着美与技巧的“表演艺术”,形成一种“神圣、优雅的暴力”,充斥着浪漫英雄主义精神的影像风格。
  2.2武术技击成为武打影视中的核心素材
  中国的武侠片通常是通过武术打斗来阐发正义必胜的主题,实际上就是张扬“止戈为武”的理念,给观众带来一种“以暴止暴”、“以暴制暴”的快意。李小龙、成龙、李连杰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由此也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中国美学视角。导演睿智地抓住了武术天然蕴涵的暴力元素,通过艺术设计使影片在展现暴力的同時,又消解暴力。轻松和谐的氛围淡化了打斗的杀气;原本凶残的搏杀得到唯美化处理;侠骨柔肠、剑胆琴心的英雄人物的刻画等都给人们带来一种浪漫主义英雄情怀和由“以暴制暴”的正义行径而产生的内心快意。
  3消解暴力是现代散打彰显技击美的特质
  现代散打是竞技武术的一个分支,是直接体现武術攻防技击本质的项目,武术天然蕴涵的“暴力元素”不可避免地得到体现。因此,通过规则,最大化弱化、规避暴力色彩,在巧妙体现技击动作的同时又消解、解构暴力,从而给人带来一种痛快淋漓的审美愉悦,成为现代散打运动在“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生存策略。
  3.1现代散打竞赛中的暴力色彩规避
  现代散打竞赛规定运动员穿戴拳套、护头、护胸、护齿、护裆和缠手带显然是基于散打的技击特性,为了保护运动员、弱化暴力的必要举措。并且规则还对“禁击部位”和“禁用方法”有明确规定与相关判罚。
  3.2现代散打竞赛中的暴力色彩消解
  对暴力的消解方式很多,比如通过对善、美形式的提升来弱化人们对暴力元素的关注;通过制止暴力行为的连续发生或通过制度拆分暴力的连续性等等。
  3.2.1通过提升竞赛美感消解暴力色彩
  在散打规则中也规定竞赛中的礼节至少有 5 次,显然,通过礼节弱化了比赛中的暴力元素。无论对手、教练、观众、裁判,都在这些礼节中实现了对暴力的消解,感受到一种人格美的愉悦。
  现代散打运动不仅以运动员精湛的拳法、凌厉的腿法、巧妙的摔法、灵活的战术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直接感受,而且运动员健康的体魄、内在的自信、不挠的斗志、拼搏的精神、高尚的人格还给人带来情感上的审美体验。对散打美学意蕴的提升让观众感受到的不是暴力格斗,而是艺术表演。彰显美,就是在消解暴力。
  3.2.2通过拆分暴力消解暴力色彩
  为了有效保护运动员,现代散打竞赛还通过规则运用拆分暴力模式,以使运动员在受重创后不再受到连续的攻击。对暴力的拆分实质上就是对暴力的消解策略。
  比如,“优势胜利”的判罚、禁用方法中有“禁止用任何方法攻击被动倒地方”的规定、“读秒”、“运动员侵人犯规达 3 次,取消该场比赛资格”、“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等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最大化约束暴力,是对暴力色彩的消解策略。
  4结语
  现代散打作为最直接体现武术技击性的项目,天然地蕴涵着“暴力元素”,而技击作为武术的本质属性源于人类原始的生存本能,并由此形成了人们内心的一种野性的生命诉求的“集体无意识”心理;“侠义精神”成为人们对英雄崇拜的英雄情结是武术技击与美结合的心理归因。因而,在竞赛规则的约束下,现代散打竞赛场无疑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既展示技击又消解暴力的艺术舞台,成为现代散打呈现技击美的巧妙之处,也成为现代散打运动在“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生存策略。
  参考文献:
  [1]孙刚,朱瑞琪.现代散打运动的审美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7,10:94-96.
  [2]徐宏魁.散打的文化特征及其技击属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2:88- 90+100.
其他文献
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应急物资保障的关键一环,尤其在突发事件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情况暴露了我国现有的应急物资储备体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文学作品,从体裁上说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面对这些文本,除了其他的解读视角外,还可根据文学教育的价值和文学作品的性质,从文学的视角进行解读。由于文学文本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文学解读是更高层次的精神之旅,涉及的视角更多元,除传统的主题、情节、语言等角度外,还有一些新的解读视角,如叙述视角、文学风格、结构。  一、从形象和情境的角度解读课文  文学作品的解读不是纯理性的对作
摘 要:人文教学理念的运用能够极大的唤起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轻松的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进而实现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初中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要借助于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进行多元化的教育培养,在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的同时,贯彻了体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实现了体育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体育;人文教学理念;意义;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不应该是对学生身体锻炼的单
“学业倦怠”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痛点.萨提亚心理治疗模式通过提高个体自尊水平、提升自我效能感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
摘要:跳绳运动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如火如荼,学生对跳绳运动的兴趣日益增加,再加上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推广,更进一步推动了跳绳运动在校园活动中的开展。本文将结合我校在开展跳绳运动过程中经验进行探讨。  关键词: 跳绳 学校 综合素养  一、跳绳运动的社会意义。跳绳在我国跳绳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古代南北朝时单人跳绳即已出现,多人跳绳迟至明代。跳绳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一种
机电学院立足专业特色,结合山东农业大学“双创四驱”创新创业模式,按照汽车“主轴转动、四轮驱动、引擎发动”的基本运动模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理念,构建了“一轴四
背景近年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问题。既往研究提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是青少年MS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