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驱动新闻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块链作为一种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新兴互联网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透明、不可篡改等主要特性。区块链技术驱动新闻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区块链为新闻业带来的现实意义以及风险隐忧。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新闻业;现实意义;风险隐忧
  一、区块链接入内容:
  全球新闻业危机下的曙光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衰败是导致全球新闻业危机的主要内因。目前新闻业主要面临两个危机,其一,假新闻泛滥;其二,以广告为主的传统新闻业的盈利模式已经溃败。而区块链作为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为新闻业的困境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因而全球新闻业对区块链技术充满了热望。
  区块链的理念内涵在维基百科中的解释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也称为价值互联网。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安全透明、开放自治、不可篡改等特眭。而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性在于打破来了之前的垄断中心,使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都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因而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可以确保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和准确。应用于新闻业中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区块链绕过传统的新闻生产的中介机构,将新闻生产者与读者联系起来,这意味新闻生产权力的下放,传统新闻机构的议程设置权力过渡到新闻读者。
  二、区块链技术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一)去中心化的生产流程,抵制政治资本的操纵
  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基本处于不透明状态,用户对新闻生产的全貌并不了解,新闻生产极易受到政治资本力量的操控。另一方面,国内社交媒体越来越多地采用算法技术进行新闻分发,“信息茧房”“回音室”等负面效应随之凸显。而区块链技术则为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区块链新闻平台上新闻源以及新闻的阅读量、点赞量和互动隋况也都被详细记录,这些数据不能篡改,因而极大地减轻了政治和资本力量对于新闻的控制。
  (二)审核虚假新闻,新闻业可能抵达真相
  假新闻的泛滥使得全球新闻业深陷信任危机之中,而区块链技术的特性在于可以进行对信源进行审查,同时防止篡改内容,从而提升审核质量。在区块链的审核系统中,关卡增多,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将有望回归。
  (三)众筹式商业模式,颠覆传媒生态
  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无论广告、捐赠还是付费都有极强的“外部依赖眭”,这是新闻业盈利难题的关键。区块链平台可以通过赋予新闻生产者与读者之间的直接关联,绕过媒介组织和广告商,这不仅意味着內容生产者可以实现点对点售卖新闻内容,从而获得相应报酬。同时,新闻的代币机制也赋予了新闻众筹的可能性,记者可以根据公众所需生产新闻,媒体的新闻作品、文学作品乃至用户的浏览数据、互动评论均可凭借其隐性价值而实现价值回报。
  三、区块链新闻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前景隐忧
  (一)商业模式瓶颈:行业和平台机制混乱
  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我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区块链媒体本质上只是在讨论区块链的旧媒体。这些媒体并不是真实地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新闻业,而是对区块链代币的讨论与炒作。从微观层面看,区块链新闻平台的基本逻辑是用价值激励变革新闻生产,而以加密货币为核心的价值激励体制并不稳定。因为加密货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不同于法币,没有国家信用背书,同时极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价值波动较大。
  (二)技术瓶颈:区块链尚需进一步发展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技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缺陷。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数字货币盗窃事件频繁发生。其次是容量问题,由于应用程序处于初创阶段,区块链平台难以承受数百万用户的同时使用。再次是区块链系统的迭代与升级缓慢,无法满足新闻业对时效性的要求。最后是相关人才匮乏且培养难度大。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时效性较强以及技术难度较大,国内目前关于这方面的人才极度紧缺。
  四、结语
  区块链新闻平台的理念是借技术之力消灭假新闻,拯救传统媒体,恢复人们对新闻业的信任。但从目前的现实来看,我们不得不反思追问:区块链是否能彻底打击假新闻?区块链是否能实现新闻业的去中心化?以上问题还不明朗,因此对待区块链,我们需秉持辩证的心态:一方面,我们应该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接受并研究区块链。另一方面,任何新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暴露出很多缺陷和不足,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其发展并使之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的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在全国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形势下,将与思政课紧密结合的经济法课程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试点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经济法授课内容中融入对学生思想品德、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采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多种模式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职院
摘要:本文选取《环球时报》1997-2016年共计20年发展中的一定样本为研究对象,旨在呈现《环球时报》国际新闻报道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纸媒在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方面的坚持。  關键词:《环球时报》;涉美新闻;内容分析  一、新闻采写角度  (一)报道类型  《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类型差异较大,通讯占比超过60%,而作为主流报道形式的消息仅仅只有25%,这样一种通讯占据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5G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想象,毫无意外的,对于西部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对于西部传统媒体来说,这样的改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针对西部传统媒体在5G背景下的深度融合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发展路径建议。  关键词:西部媒体;传统媒体;深度融合  一、西部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现状  (一)建设平台,主导舆论阵地  部分西部传统媒体在
摘要: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此同时,媒体对新闻时效性的过分追求,也带来了诸多弊端。本文概述了新闻时效性的内涵,分析了互联网媒体时代增强新闻时效性的必要性,分析了媒体过分追求新闻时效性所产生的弊端,对于增强新闻时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时代;时效性;必要性;措施  新闻的重要特征和根本要求,就是时效性。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