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2.0时代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ajia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2.0版的普京第三次出任总统已经满一年了。而就在这特殊的一天,普京也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客人,美国国务卿克里。
  克里的专机于5月7日上午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走下舷梯的他心情似乎不错,向在场的媒体挥手致意。几个小时后,他将与普京展开今年美俄之间最高对话。不过前来接机的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麦克福尔却带来这么一个消息:“我刚从你要下榻的酒店过来,我可以证实,它已经被坦克包围了。”
  外交:强硬与弹性并重
  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8周年纪念日,即将参加阅兵式的军车和部队已经开始在街道上彩排,因此克里不得不在机场等候了30分钟,给彩排队伍让路。美国广播公司调侃说:“今天的情况说明,克里敌不过俄罗斯的坦克队列、洲际导弹和装甲运兵车。”
  武器,正是影响美俄关系的重要因素。小布什任期内美俄关系一度不错,2001年9·11事件之后,普京是第一个向小布什发出支持电报的大国领袖,双方结成反恐盟友。2007年1月,美国宣布正式展开与波兰、捷克的谈判,计划在两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美俄关系渐渐疏远。2012年12月,美俄先后通过了限制对方的《马格尼茨基法案》和《反马格尼茨基法案》,两国关系蒙上阴影。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普京主动向奥巴马表示慰问,愿意协助展开调查,对抗氛围得到缓解。而英国路透社称,克里此次访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修复美俄关系。
  克里到访当晚,普京与他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会谈。首先摆上桌面的问题就是叙利亚问题。美国为结束叙利亚战争寻求俄罗斯的帮助,这是克里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从2011年至今的叙利亚冲突已经造成7万人死亡。克里到访俄罗斯的前一天,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表示,已经有迹象表明,有人在叙利亚动用化学武器。而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经两次越境轰炸叙利亚境内目标,此后,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等国都提高了警戒级别。到目前为止,叙利亚战争已经有外溢的可能性,这可能导致地区局部大规模战争爆发。
  作为叙利亚最重要的盟友,俄罗斯一直在联合国安理会与美国唱反调。2012年7月,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两个月后就表示,绝不允许利比亚的悲剧在叙利亚重演。不过,在此次会面中,普京表示出与奥巴马会面的意愿。
  在普京的第三个任期里,外交政策的重点是服务于国内问题,特别是将各派力量凝聚起来。在2.0时代的第一年里,普京颁布了一系列维护政治稳定的法律,而这样的一些举措被美国媒体解读为“针对那些阻止普京重返俄罗斯最高权力宝座的人”。随着2.0时代一周年到来,一些反对他的声浪在俄罗斯似乎也高涨了起来。
  内政:或许该换个形象了
  5月6日,大批游行民众在莫斯科沼泽广场聚集。而在一年前,防暴警察曾在这里与反对普京总统就职的示威人群发生冲突,超过400人被捕,28人目前仍面临指控。一年后,沼泽广场的示威主题变成“呼唤自由”。2012年2月,俄罗斯朋克乐队“暴动小猫”的成员闯入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高唱反普京歌曲;8月,莫斯科法庭认为,“暴动小猫”危害了社会秩序,以流氓罪宣判三名成员监禁两年。这一判决引起巨大争议,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尔尼认为,这是普京利用法律公报私仇。美国女星麦当娜在莫斯科开演唱会时甚至在后背写上“暴动小猫”字样,予以声援。但俄罗斯当局不为所动。
  而普京不仅对反对派镇压,还对内部“整肃”。就在2.0时代满一周年之际,克里姆林宫的一条消息震惊世界:俄罗斯副总理苏尔科夫提出辞职。为何苏尔科夫的主动辞职会引来如此大的震动呢?原因就在于苏尔科夫一直被称为克里姆林宫“首席政治谋士”、“普京政治体系首席设计师”,十多年来他一直都是普京身边一位非常重要的官员。因此,他的离去必然引发各种猜测。
  对于俄罗斯人而言,普京的硬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与普京的个性有关,也与俄罗斯媒体的倾力打造密不可分。苏尔科夫就是主管媒体宣传的大管家。现年48岁的苏尔科夫早在叶利钦时代就在总统办公厅工作。2011年,苏尔科夫被提升为副总理。
  据乌克兰《基辅邮报》称,在步入政坛前,苏尔科夫曾是俄罗斯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企业的广告主管。而在进入克里姆林宫后,苏尔科夫对宣传工作可谓手到擒来。他将国家电视台转变为强大的宣传工具,推广普京勇敢、智慧、坚强的领导人形象。
  同时,苏尔科夫还是普京时代最重要的理念“主权民主”的提出者。该理念认为,俄罗斯不应该照搬西方模式,应该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民主道路。《洛杉矶时报》称,苏尔科夫还是俄罗斯预防发生颜色革命而成立的亲普京青年组织“纳什”的创建人。据俄罗斯政府消息人士称,可以这样描述苏尔科夫和普京之间的关系:能决定苏尔科夫离开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普京。
  按照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观点,苏尔科夫是在5月7日的内阁会议后递交的辞呈,在那次会议上,普京曾不点名地批评了有些内阁官员没有有效完成总统命令。不过按照俄罗斯政治评论家的观点,苏尔科夫的辞职或许反映着俄罗斯整个政治结构开始变化的迹象,苏尔科夫旧有的沟通技巧不符合打造普京第三任期内的全新形象。
  至此,人们会很自然地比较2.0时代的普京和1.0时代到底有何不同。按照俄罗斯自己的观点,普京现在更懂得如何去控制情感,更善于与政治对手建立关系,也更加自信。在过去的一年中,普京执政的内外环境都在变化着,国际大环境方面,俄罗斯周边依然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但是相比于一年前,已经有所改善,普京在坚持一贯的强硬态度的同时,也学会了更富有弹性的外交手段。另一方面,国内的政治改革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新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所带来的社会危机,都在对新版普京提出更高的考验和要求。3-2-1时代的普京将会如何走下去,现在还不能定论,不过到了明年,到3-2-2时期,或许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
其他文献
曾经被称作“农业八字宪法”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我读中学时念得滚瓜烂熟,如今的年轻人,恐怕根本没听说过。根据我在农村生活的经验,这“八字宪法”可分为前后两段,前四字“土肥水种”是关键,后面“密保管工”是凑字叶韵的——即使“密”,农民也有谱,不会让植株长成后还枝叶打架。保管工,更是当行,是个农民,都不会种子丢进土里不管不顾的,春耕夏耘,一点力气都不会省,除非知道干了白干。  土,四千多年前大禹时代
据说,是中国人发明了面条,最早的文字记录是东汉时期,我不是历史学家,也懒得考证,但清楚地知道,米饭与面,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必需品。我的公婆来自河南,几乎餐餐吃面食,很少吃米饭,我父亲来自江西却随军走遍大江南北,而彻底改变了饮食习惯,因此自小家里经常变换花样上菜,根本闹不清是哪门派,只知道台湾产稻米,饭是主食。面,只有周末或家里来客人,才当作“好料理”招待贵宾。  母亲娘家在台中东势与丰原,她的主食
今年暑假期间,“益升教育”带领数百名学生游学美国。出发前,益升教育会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上一堂培训讲座,除了教会孩子们必要的常识之外,还会重点讲授美国的政策法规,比如哪些东西不可以通过海关。有不少家长不清楚相关政策,总是希望让孩子多带点东西,可是携带物品如果是属于美国海关违禁品之列的,一旦被搜出,那么家长和孩子们要面临的将可能是高达几十万美元的重罚。  前段时间,就有一个报道说某家长因从中国带了25张
由犹太人控股的美国大西洋银行,日前被一个温州商人林春平以6000万美元收购,并更名为美国新汇丰银行。1月11日,该银行正式推出试营业服务,主要为在外华人办理存取款、离岸等金融业务。  温州商人转型  林春平因成功收购了美国大西洋银行而一夜成名,这家银行的上一个东家是犹太人。  传统温商的学历普遍不高,而林春平却同时拥有两个硕士学位——经济硕士和国际金融与法律硕士。“70后”林春平在成长过程中正好赶
六百多年前,日本平安朝兴起一种戏曲:猿乐。后来配以舞蹈和音乐,逐渐发展成今日的能乐。能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舞者所佩戴的能面。这种用木头雕刻出的面具让舞者的眉毛、眼睛和嘴巴根本不能活动,但戴上这样的面具,能乐却依然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高超的表演技巧让整个舞台剧行云流水,而观舞者仿如隔世。这种僵硬木然的面具配合着幻化多姿的表演动作,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撕裂感。舞毕时,舞者骤停,只留下
“别问我将来怎样”  他如同空气一般,我们知道他的存在,却没一个人看见他。  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在6月6日刊登的文章可能会让很多美国人绝望:斯诺登“可以在莫斯科机场的转机区待到本世纪末”。的确,如果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古巴都不接纳他,斯诺登可能不得不永久滞留在莫斯科机场。而在7月12日,斯诺登在莫斯科机场露面并向俄申请政治庇护,他表示自己在机场感到“安全”,或已获得俄特工保护。  其实斯诺登并
2010年4月10日,波兰这个坚强的国家,以最隆重的阵容踏上前往俄罗斯  参加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活动的路途,不想却是一条不归路。  卡廷二字,成为悲剧中的悲剧。    卡廷惨案迷雾:是德国人干的,还是苏联人干的?  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城以西大约15公里、通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公路边有一个地方叫卡廷。要不是1943年在附近森林发现了4500具波兰军官尸体,谁都不会注意这个名不经传的地方。  19
由于有“诠释人生”这根纽带相连,作家都没法避免宗教的影响,即使是无神论作家。鲁迅的《野草》里面显然有佛教的悲苦,老舍有道家的玩世不恭,冰心有基督教的爱抚,巴金则有基督教的杀伐。谁也不能生而知之,种种耳濡目染都成今我,未必一定要进教堂道场。  一个做陶器的艺术家告诉我,他在做之前想法很好,但是做出来发现并不好,因为想法没有完全落实,于是再做一个,再做一个还是没有完全落实自己的设想。一个拉小提琴的,在
1988年5月,经济学家吴敬琏和中央领导、部门官员坐在一起,讨论物价的问题。当时的总书记想借鉴韩国的“物价闯关”,但吴敬琏坚决反对,他就“与领导之间发生激烈的辩论,以至于争得脸红脖子粗,10多位部长在一旁面面相觑”。  这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出自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新书《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以下简称《吴敬琏传》)。这本书本来可以成为吴敬琏80寿辰的一个献礼,谁知却引来了满目的笔墨官
美国的校车范例  美国的校车标准是在1939年制定的,制定者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富兰克林。70多年来,黄色的校车一直穿行在美国的大街小巷,成为学生上学的最重要交通工具。在一张网络流传的照片里,一辆与校车相撞的悍马汽车,被巨大的撞击力变成了一堆废铁,而校车安然无恙。校车多由政府进行监管并交付私人公司运营。  美国校车的生产标准由联邦政府统一制定,并且有指定的生产商,由于校车在设计中有很多特殊的安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