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中对于“云”的表现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是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表现内容。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云在画面结构、情感表达与完整性上起着独特的作用。古人云:“山无云则不秀”,云观之虚无缥缈,变化万千而不可捉摸,受到多种内因外因的影响,山水画与风景画在“云”这一物象的表现方式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笔者认为,在差异的背后,所反映出的除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外,还有中西方不同的审美理念与民族文化个性心理。
  【关键词】山水画;风景画;云;差异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与西方审美传统的差异性
  绘画作品是画家审美的体现,而审美则是哲学的“可视化表现”,同一时期的山水画与风景画在云的表现上可谓是大不相同。如“四僧”中的石涛与几乎同时期的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可以明显看出,二人在作画时对于“云”的表现方式的不同,石涛(见图1,石涛《溪桥野色》)画中的云为层云,若有似无地淡淡环绕在远山周围,而霍贝玛(见图2,霍贝玛《林间道》)作品中的云则为气象学。术语中的浓积云,云块底部平坦灰暗,高耸堆积为圆弧形凸起。
  反观西方,西方在古希腊时期就宣扬“摹仿”,也就是强调画家以冷静的、客观的态度去再现自然。后随着资本主义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家直接继承了传统的美学理论,同时还接受了新兴思想与自然科学的冲击,人们就更加积极地描绘周围环境及大自然的美,从“摹仿”说到达·芬奇的“镜子”说,基本奠定了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的美学倾向——建立在理性主义土壤中、以注重客观真实为精神归宿的艺术观,而这使西方风景画更注重对于物象的真实写照。欧洲地处平原,山地面积小且降雨丰富,这样的地形气候更易形成类似浓积云的云朵类型,这也是西方风景画中常出现浓积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中国与西方艺术表现的差异性
  审美传统与文化的不同最终导致了艺术家们在“云”的艺术表现上的风格迥异与各具特色,其分别体现在画面布局、色彩以及艺术精神三个方面。
  西方艺术发源于宗教神话因而多采取纵深式的布局结构(即焦点透视)及明暗规则的画法,在一定程度上既符合人们的几何认知规律又创造出一种神秘的宗教感,而西方艺术重视秩序与规律的艺术思想则体现在风景画面中“云”的形状饱满、厚重、立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充画面、增加画面内容与平衡画面结构的作用。相反,在中国艺术讲究“由幻境入门”,所谓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画面多有大量留白,看似“虚幻”却抵达了真实,而风景画基本上只谈空间,不讲空白。
  在色彩方面,同样受到“由幻境入门”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产生了一些特别的形式感:中国绘画从整体发展趋势上说渐渐淡去了浓丽的色彩;由丹青到水墨,“解得色染皆虚空”,以表达心境的“表现”为主;而西方风景画中的“云”(见图4,康斯太勃尔《哈里奇,灯塔与笔架山》)则常受到阳光与环境的影响,颜色夸张明丽,丰盈充实,以对景写生的“再现”为主。
  注释:
  ①”舍形悦影”是明代画家徐渭在赏鉴南宋夏的山水画时所作的评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中国画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国艺术观念中的“幻”学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6):32-42.
  [2]朱光潜.美的本质.问渠那得清如许[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作者简介:葛怡晨(1996-),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研究生,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研究方向:油画。
其他文献
刻字艺术自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发展到近代以后,其刻字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已经不单单被限制在这一领域当中,外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扩张到各个艺术领域.本文此次研究,主要从
【摘要】本文分析了张光宇艺术风格形成的三个因素(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喜爱、作为天马会会员和晨光美术协会会员受西洋美术的影响、民国时期上海包容开放的文化交流环境)以及张光宇对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及艺术家的影响。希望可以做到以史为鉴,学习艺术创作中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艺术元素两者的关系,同时为将来中国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张光宇;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
工笔重彩从传统中来,有着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折枝”构图始创于唐代边鸾,影响久远,而平面构成形成于现代,是西方的艺术理念.现代重彩画家对新的造型语言体系创建,主要是借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范围不断拓宽,设计表现手法日趋多样化,设计表现力也更具灵动性。本文论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内涵,简要分析了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化时代的悄然来临使视觉传达设计不再流于形式,且蕴含的情感更加丰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对精神纹明的追求,各种各样的纹娱产品和手机平台上充斥着各种插画,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与艺术欣赏作用.而CG插画作为传统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