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其中,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基尼系数有所回升,城乡、地区和行业间收入绝对差距以及财富差距仍在扩大的态势值得重视.初次分配制度不健全,政府再分配职能发挥仍不充分,第三次分配作用不显著等制度性因素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我国还面临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经济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国内外诸多挑战.加快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完善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维护合法劳动报酬权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其他文献
在重大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进行个人信息共享,是对疫情状况进行研判预测的前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个人信息共享中存在信息获取内容的非必要性、信息获取主体的非授权性、信息登记传播的非隐私性、信息获取使用的非程序性以及信息泄露侵权风险.在重大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的获取应该遵循程序法定原则,认定只有法律明确授权的机构才能收集个人信息,获取信息内容应当以必要性为原则,获取过程需要遵循“告知同意”原则,在个人信息的合法使用中,应符合目的性原则,实现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对于重大疫情防控时期个人信息共享中的侵权问题,应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刻认识包容性文化的内涵特征:赋予选择性的民族生活,赋予开放性的动态系统,赋予引导性的持续发展和赋予融合性的交流能力.要发挥包容性文化的价值:体验民族尊重的快乐,发挥民族差异的价值,承认民族平等的权利和缩小民族偏见的空间.要采取包容性文化策略:养成容忍“异己”的雅量,建构主体间性生活,采取多元文化治理模式,实施建构性对话,以共情扩展视野和共享中华民族文化.这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包容性文化路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