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king Sculptures in Sunny and Crisp Autumn——Record of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Creation in Gaoyang, Korea
by Wenji
从韩国首都首尔出发,向西北方向驱车而行,约40分钟距离,到达了京畿道的高阳市。
高阳市是一座新兴城市,是首尔的卫星城,人口不到100万,历史不足10年。堪称世界发展中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整齐的马路,现代建筑和时尚的艺术环境,使这座城市彰显时代魅力,这是韩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政府为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有的一切都能看出决策者的用心和工夫。举办了五年的高阳国际雕塑创作营活动,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也是该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作营于2006年10月24日在高阳市一山文化广场揭开序幕。
规模不大,精益求精,这是主办方的宗旨。今年邀请的作者有来自日本、塞浦路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冰岛以及韩国本土的雕塑家共30余位。
创作营活动自10月25日开始,到11月3日结束,创作主题是“境界”。
不论是外地雕塑家还是本土雕塑作者,对“境界”的追求与营造构成了这次创作的基调。活动期间,作为中国《雕塑》杂志社派出的代表,我被特邀作了“中国雕塑发展走向”专题报告。与会的专家与学者对中国雕塑的发展及成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得本来20分钟的演讲,延长到一个小时。对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及《雕塑》杂志中反映的各大赛事,我都做了相关解答。
这次活动的影响波及首尔的周边地区,各地相继派来了代表参加活动。
深秋十月,景色宜人。五彩缤纷的山林,把秋色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姿。一山文化广场被群山拥抱,外国作者的雕塑作品和韩国雕塑家的作品相互呼应,点缀在广场四周,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次创作营的成果。为了这次创作营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活动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主办方举办了行为艺术专场、跟我学雕塑、艺术家论坛、雕塑家工作室访问和各类酒会。
基于这次朝鲜核试验在韩国引起的反应,主办方以“境界”为主题内容设定了创作框架。我们通常认为“境界”是一种意境,而在这里,“境界”指的是界限。为此我在朋友的陪伴下,特地去了一趟三八线,回来后,我深感到这次活动主题的深刻性。韩国雕塑家朴珉燮在他的作品中用具像的游离符号来表现人类在繁衍世界中承载的义务。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雕塑的中心焊接了一口锅,生动地表述了人类吃饭问题。竞争与残酷的现实从微观的世界中走向前台,表达了朴珉燮对“境界”的理解。
金石篱的作品更加深刻,他用石材来叙述人类渴望和平的心愿。他巧妙地打破碎石线的走向以此来勾勒人生中不完美的瞬间。以本性的存在和良知为出发点,他采用坚硬的石头来塑造生命,用现实的血腥和历史上的战事不约而同地交汇在人生的十字线上。这是一种击打与碰撞。在残缺的人类生存环境中,分离的家园在这里悲情地相遇。他用这种方式找到自己要表诉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不完整的人类世界。这是作者用石头来抒发这一悲哀的历史情感。
金信德的作品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境界”的。他给自己的作品标题为《温暖的午后》,该作者善于用废铁组合现代雕塑。现代社会的急遽变化,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金信德把狗的忠实性与城市发展的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狗木讷地直视前方,他在被动地观望着流逝的风景,观望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主义变得更加凸显强硬的排它性。狗的忠实与真诚显得如此渺小,高撅的尾巴翘起来警惕着世态炎凉,它与人类一样无奈。
吴基锡的作品更加沧桑。历史的丰碑是用斑斑血迹来铸成的,岁月的流逝掩盖不了久违的期盼,使我们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变化,积累岁月,传承文明,走向未来。
李相贤的作品比较抒情。他用写实的手法,把彩虹当作南北统一的桥梁,倾诉着心中对久违乡音的渴盼,几朵白云传递着和平的信息。言简意赅,直截了当。
韩国雕塑家的作品具有东方文化的理性基础,易懂易记,容易沟通。韩国雕塑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由东方文明构成的一种新型雕塑语言。许多作品属于时代召唤的作品,更加深刻的是,他们把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联系在了一起。
在采访期间,我发现更为有趣的是,有一些雕塑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感。一尊拉手风琴雕塑就属于以上类型。观赏者走到“他”的身边,“他”无动于衷,但如果你向“他”面前的小桶里扔进一块硬币,一段赏心悦耳的音乐便顿时演奏起来……
还有一座雕塑,雕塑上方有一块放大镜,你从“他”身边经过,放大镜里折射出不同方向的风景。雕塑已经从它高贵的神台走向平民舞台,更加多样化。通过几天的接触,我认识到韩国雕塑家们对作品视如生命般的情感。更多的体会是他们的作品从草图到成品,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反复复推敲而形成的,非常注意作品的一贯性。每一次的作品创作都是艺术生涯的完善过程,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在认真地记录,甚至,小时候的习作也都一一留下。这种对“艺术档案”的珍视是我在访问雕塑家工作室时体会到的。
高阳市雕塑协会会长吴象郁先生在这次活动后,届满谢任。他深情地对我说:“高阳国际雕塑创作营已经进行了五届,每一届都有好的作品问世,我希望这个活动成为高阳市的文化名片,让它成为生态、文化、艺术之城,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当我回国后,在整理这篇文章时,又重新翻开那些照片,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使我更加想念那里的韩国同仁们……
by Wenji
从韩国首都首尔出发,向西北方向驱车而行,约40分钟距离,到达了京畿道的高阳市。
高阳市是一座新兴城市,是首尔的卫星城,人口不到100万,历史不足10年。堪称世界发展中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整齐的马路,现代建筑和时尚的艺术环境,使这座城市彰显时代魅力,这是韩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政府为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有的一切都能看出决策者的用心和工夫。举办了五年的高阳国际雕塑创作营活动,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也是该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作营于2006年10月24日在高阳市一山文化广场揭开序幕。
规模不大,精益求精,这是主办方的宗旨。今年邀请的作者有来自日本、塞浦路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冰岛以及韩国本土的雕塑家共30余位。
创作营活动自10月25日开始,到11月3日结束,创作主题是“境界”。
不论是外地雕塑家还是本土雕塑作者,对“境界”的追求与营造构成了这次创作的基调。活动期间,作为中国《雕塑》杂志社派出的代表,我被特邀作了“中国雕塑发展走向”专题报告。与会的专家与学者对中国雕塑的发展及成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得本来20分钟的演讲,延长到一个小时。对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及《雕塑》杂志中反映的各大赛事,我都做了相关解答。
这次活动的影响波及首尔的周边地区,各地相继派来了代表参加活动。
深秋十月,景色宜人。五彩缤纷的山林,把秋色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姿。一山文化广场被群山拥抱,外国作者的雕塑作品和韩国雕塑家的作品相互呼应,点缀在广场四周,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次创作营的成果。为了这次创作营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活动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主办方举办了行为艺术专场、跟我学雕塑、艺术家论坛、雕塑家工作室访问和各类酒会。
基于这次朝鲜核试验在韩国引起的反应,主办方以“境界”为主题内容设定了创作框架。我们通常认为“境界”是一种意境,而在这里,“境界”指的是界限。为此我在朋友的陪伴下,特地去了一趟三八线,回来后,我深感到这次活动主题的深刻性。韩国雕塑家朴珉燮在他的作品中用具像的游离符号来表现人类在繁衍世界中承载的义务。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雕塑的中心焊接了一口锅,生动地表述了人类吃饭问题。竞争与残酷的现实从微观的世界中走向前台,表达了朴珉燮对“境界”的理解。
金石篱的作品更加深刻,他用石材来叙述人类渴望和平的心愿。他巧妙地打破碎石线的走向以此来勾勒人生中不完美的瞬间。以本性的存在和良知为出发点,他采用坚硬的石头来塑造生命,用现实的血腥和历史上的战事不约而同地交汇在人生的十字线上。这是一种击打与碰撞。在残缺的人类生存环境中,分离的家园在这里悲情地相遇。他用这种方式找到自己要表诉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不完整的人类世界。这是作者用石头来抒发这一悲哀的历史情感。
金信德的作品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境界”的。他给自己的作品标题为《温暖的午后》,该作者善于用废铁组合现代雕塑。现代社会的急遽变化,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金信德把狗的忠实性与城市发展的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狗木讷地直视前方,他在被动地观望着流逝的风景,观望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主义变得更加凸显强硬的排它性。狗的忠实与真诚显得如此渺小,高撅的尾巴翘起来警惕着世态炎凉,它与人类一样无奈。
吴基锡的作品更加沧桑。历史的丰碑是用斑斑血迹来铸成的,岁月的流逝掩盖不了久违的期盼,使我们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变化,积累岁月,传承文明,走向未来。
李相贤的作品比较抒情。他用写实的手法,把彩虹当作南北统一的桥梁,倾诉着心中对久违乡音的渴盼,几朵白云传递着和平的信息。言简意赅,直截了当。
韩国雕塑家的作品具有东方文化的理性基础,易懂易记,容易沟通。韩国雕塑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由东方文明构成的一种新型雕塑语言。许多作品属于时代召唤的作品,更加深刻的是,他们把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联系在了一起。
在采访期间,我发现更为有趣的是,有一些雕塑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感。一尊拉手风琴雕塑就属于以上类型。观赏者走到“他”的身边,“他”无动于衷,但如果你向“他”面前的小桶里扔进一块硬币,一段赏心悦耳的音乐便顿时演奏起来……
还有一座雕塑,雕塑上方有一块放大镜,你从“他”身边经过,放大镜里折射出不同方向的风景。雕塑已经从它高贵的神台走向平民舞台,更加多样化。通过几天的接触,我认识到韩国雕塑家们对作品视如生命般的情感。更多的体会是他们的作品从草图到成品,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反复复推敲而形成的,非常注意作品的一贯性。每一次的作品创作都是艺术生涯的完善过程,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在认真地记录,甚至,小时候的习作也都一一留下。这种对“艺术档案”的珍视是我在访问雕塑家工作室时体会到的。
高阳市雕塑协会会长吴象郁先生在这次活动后,届满谢任。他深情地对我说:“高阳国际雕塑创作营已经进行了五届,每一届都有好的作品问世,我希望这个活动成为高阳市的文化名片,让它成为生态、文化、艺术之城,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当我回国后,在整理这篇文章时,又重新翻开那些照片,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使我更加想念那里的韩国同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