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解读教材展示更高效课堂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心解读教材、设计教案,实行个性化教学;深入研读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努力构建高效课堂。重视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将教材作为重要资源,深入研究如何挖掘和赋予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多视角;解读教材;课程转化
  正确、深入、全面地解读教材,就是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充分认识解读教材的必要性,理解教学中如何对教材进行整体构建。事实证明,多视角解读教材是教师领悟正式课程、设计和实施操作课程,优化学生经验的关键环节。
  一、依据课标,解读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既要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还应体会教材蕴含的思想方法及教学思路等。教师认真对照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是展开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同时也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设计的好坏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出发;其次,确定“学什么”;最后,教学设计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以生活与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例,课程标准要求至少可分解为:①说明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②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术语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意义上使用;③举例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④体会主观唯心主义犯错误的原因,同时也应领会到主观唯心主义对人生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教师应多角度解读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丰富对概念的理解,最后回归课程标准,帮助学生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重要概念。
  二、结合需求,解读教材
  第一,要将知识逻辑与学生的认知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学生认知的需求,越是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教学,越是能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第二,教学应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权,在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中,涉及的现实生活热点问题较多,学生较感兴趣,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了解较少,因此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要善于整合教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
  三、融合知识,解读教材
  教师如何将学科知识有效地融入教材解读过程里,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少,也比较直观,如果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平铺直叙或反复赘述,无疑是低效的。
  教师1选择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即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内容及其优越性。
  教师2选择构建概念为抓手,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通过组织材料阅读、课堂学习讨论以及社会走访、调查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作用,体会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感受关心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关心国家大事。明确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无疑,教师2是比较成功的。教师不能只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更要让学生懂得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来,明确适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列举并分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懂得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不同的解读方式,体现出教师不同的理念和学识水平。
  四、建构理论,解读教材
  以建构理论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更有效学习为目标指向,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和认知基础,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以上一则教学设计为例,教师2在理论指导下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呈现出更加高效的课堂。事实证明,以不同理论指导教材解读,必将优化教学设计和呈现课堂特征。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理解、领悟、反思、实施教材的能力也应不断地发展,教师应将教材作为重要的资源,深入研究如何挖掘教材,并赋予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李宗飞前概念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基础教育研究,2005(05).
  卢俊勇,陶青教材、教学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中介作用教师教育研究,2011(03):36—39.
  作者简介:吴国峰(1975—),男,广东雷州人,硕士,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教学中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锻炼学生的身体,以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职学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拥有一个强健体魄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信息类产品也日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对当下的课堂教学既带来了手段上的变革与提升,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课件制作技术在当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本文将就课件制作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讨论。  一、语文课堂教学运用课件制作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1)制作课件有利于营造情景化、多感官参与的课堂氛围。因为课件可以将抽象的文字
良好的学校文化是培养德行社会的前提,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立校之本和强校之基,是激发学校活力的源泉,更是学校塑造精品、打造特色的体现。近年来,湖南省安化县吴合完小(以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指导下.现在的英语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看似热热闹闹.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是
为了提高蠡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我县教育部门提出了“十六字”教学法,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训练反馈”。我针对自主学习浅谈自己的片面看法。 In order to improve
从2003年开始,北戴河区第四中学教务处根据学校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中学学困生及诊断对策的研究”的课题.后经秦皇岛市教育局批准,被确定为市级立项科研课题。在学校领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