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为分析对象,采用自编的“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中选取学风好的、学风差的典型班级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调查中,收集了关于平日出勤情况,学生对待旷课现象的态度及原因等相关资料。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为开展学生 思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独立院校 大学生 旷课现象
引言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具有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是促进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它可以促进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认知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长期形成一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动力、心理特征及其行为规范。而目前高校里的旷课现象无疑是校风建设的一块顽疾,也是广大教育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真是如此,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为分析对象,通过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了解学生对待旷课现象的态度,分析原因等。
一、研究的具体方式
(1)调查方式:采用自编的“学风建设调查问卷”,进行分层抽样调查。
(2)样本的范围:所有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3)样本的选择:将各系的学生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共三个层次,按25%的人数比例抽取学风好的、学风差的典型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19份,实际收回1569份,有效问卷1569份(其中大一601份、大二549份、大三419份)。
(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方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出勤情况
学生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做出以下选择:
当老师的课堂教学不吸引时,学生所做出的选择:
1.加倍集中精力,试图和老师思路保持一致;2.心不在焉,随便做做笔记;3.干脆不理,自学或看其他书籍;4.选择旷课。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学生自身兴趣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课堂教学角度来看,只有很少的同学会选择旷课。但是在上课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课堂内容,33%的学生选择与老师思路保持一致,34%的学生选择自学或看其他书籍,综合来看67%的学生还是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30%的学生虽然在教室,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较差。
(2)学生的逃课情况
学生周围逃课的同学人数
从目前学生身边逃课的现象看,大三的学生中选择周边同学大多数逃课的占到了21%,很少和没有的比例为28%、11%,而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中周边同学大多数逃课的均为10%,很少逃课的比例分别为50%、45%,占较大比重。可以看出大三的逃课情况明显比大一、大二的严重,同时,身边没有逃课的学生占了较小的比例,说明逃课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学生逃课的类型:
从上述饼状图可以看出,学生逃课最多的为思政教育类,占38%;其次是选修课,占24.8%。说明大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和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严重的旷课现象,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思政类课程自身特点决定。而实务课、专业必修课旷课比例较低,说明学生更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具有实践性的课程。
(3)学生对待旷课的态度问题
有56%的学生认为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偶尔旷课也情有可原,28%的学生认为旷课与否并不重要,不影响学习就行,可以看出学生还是能把握住基本原则,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出现旷课现象。仍然有11%的学生坚持学业为重,坚决不能旷课。只有5%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
(4)学生认为到课率偏低的原因
如上图所示,40%的同学缺乏学习的动力,22%的同学认为可以自学,分析可以看出,大多学生在上大学后,不能给自己很好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目标。学习动力成为影响学生听课的主要原因。15%的学生选择课堂讲授内容听不懂。10%的学生选择课外活动与上课冲突,这部分的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避免。9%的学生选择课程没有用,这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应首先从思想上进行有效引导。仅有4%的学生选择沉迷于网络游戏。
从各年级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三的学生自学能力更强一些,大二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上课冲突的现象突出。其他影响到课率的因素各年级并无明显差异。
对影响到课率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从上述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认为可以自学、课外活动与上课冲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完全可以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处理学习与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认为课程没有用、缺乏学习动力与沉溺于网络游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认为课程学习没有用的误区与缺乏学习动力是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同时,缺乏学习动力与认为课程没有用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生不能正确的对待学校课程学习,也是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5)学生对待老师上课点名的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点名持无所谓的态度,选择十分必要的人数略低于选择没必要的人数,可以看出,只有少数学生会重视点名并觉得老师点名有作用。
三、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建议
大学生旷课现象较为普遍,要想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现象,尤其是针对独立院校这种特殊的三本高校,必须从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入手,正确定位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高校的办学方向。
首先,独立高校属于三本院校,学生的总体成绩、学习水平与一本二本院校有一定的差距。正是由于此,学生上学的动机中物质追求、求知进取和社会取向作用对他们的影响较强。其次,独立院校近年来发展快速,竞争力增强。就要求独立院校要从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出发,明确办学方向与定位,探索出适合学生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独立院校 大学生 旷课现象
引言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具有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是促进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它可以促进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认知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长期形成一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动力、心理特征及其行为规范。而目前高校里的旷课现象无疑是校风建设的一块顽疾,也是广大教育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真是如此,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为分析对象,通过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了解学生对待旷课现象的态度,分析原因等。
一、研究的具体方式
(1)调查方式:采用自编的“学风建设调查问卷”,进行分层抽样调查。
(2)样本的范围:所有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3)样本的选择:将各系的学生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共三个层次,按25%的人数比例抽取学风好的、学风差的典型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19份,实际收回1569份,有效问卷1569份(其中大一601份、大二549份、大三419份)。
(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方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出勤情况
学生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做出以下选择:
当老师的课堂教学不吸引时,学生所做出的选择:
1.加倍集中精力,试图和老师思路保持一致;2.心不在焉,随便做做笔记;3.干脆不理,自学或看其他书籍;4.选择旷课。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学生自身兴趣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课堂教学角度来看,只有很少的同学会选择旷课。但是在上课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课堂内容,33%的学生选择与老师思路保持一致,34%的学生选择自学或看其他书籍,综合来看67%的学生还是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30%的学生虽然在教室,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较差。
(2)学生的逃课情况
学生周围逃课的同学人数
从目前学生身边逃课的现象看,大三的学生中选择周边同学大多数逃课的占到了21%,很少和没有的比例为28%、11%,而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中周边同学大多数逃课的均为10%,很少逃课的比例分别为50%、45%,占较大比重。可以看出大三的逃课情况明显比大一、大二的严重,同时,身边没有逃课的学生占了较小的比例,说明逃课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学生逃课的类型:
从上述饼状图可以看出,学生逃课最多的为思政教育类,占38%;其次是选修课,占24.8%。说明大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和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严重的旷课现象,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思政类课程自身特点决定。而实务课、专业必修课旷课比例较低,说明学生更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具有实践性的课程。
(3)学生对待旷课的态度问题
有56%的学生认为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偶尔旷课也情有可原,28%的学生认为旷课与否并不重要,不影响学习就行,可以看出学生还是能把握住基本原则,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出现旷课现象。仍然有11%的学生坚持学业为重,坚决不能旷课。只有5%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
(4)学生认为到课率偏低的原因
如上图所示,40%的同学缺乏学习的动力,22%的同学认为可以自学,分析可以看出,大多学生在上大学后,不能给自己很好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目标。学习动力成为影响学生听课的主要原因。15%的学生选择课堂讲授内容听不懂。10%的学生选择课外活动与上课冲突,这部分的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避免。9%的学生选择课程没有用,这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应首先从思想上进行有效引导。仅有4%的学生选择沉迷于网络游戏。
从各年级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三的学生自学能力更强一些,大二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上课冲突的现象突出。其他影响到课率的因素各年级并无明显差异。
对影响到课率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从上述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认为可以自学、课外活动与上课冲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完全可以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处理学习与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认为课程没有用、缺乏学习动力与沉溺于网络游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认为课程学习没有用的误区与缺乏学习动力是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同时,缺乏学习动力与认为课程没有用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生不能正确的对待学校课程学习,也是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5)学生对待老师上课点名的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点名持无所谓的态度,选择十分必要的人数略低于选择没必要的人数,可以看出,只有少数学生会重视点名并觉得老师点名有作用。
三、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建议
大学生旷课现象较为普遍,要想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现象,尤其是针对独立院校这种特殊的三本高校,必须从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入手,正确定位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高校的办学方向。
首先,独立高校属于三本院校,学生的总体成绩、学习水平与一本二本院校有一定的差距。正是由于此,学生上学的动机中物质追求、求知进取和社会取向作用对他们的影响较强。其次,独立院校近年来发展快速,竞争力增强。就要求独立院校要从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出发,明确办学方向与定位,探索出适合学生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