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缩短学校教育和就业岗位的实际距离,是中职保安教育实习实训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中职学校保安专业成长建设的唯一出路,是中职学校促进就业的充分条件,是切实提高教学工作实战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中职保安教育 教学实践 实战水平 和谐校园建设
随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推进,结合校园治安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特点,保安教学实践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保安保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探讨锻炼保安专业学生实战能力的多种教学途径和恰当教学方式,着重强调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推荐就业岗位或委培签约单位的工作实际。
1 因课制宜的分段教学,合理安排实习实训
由于学制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学校在每一学期的正常教学中安排分段校外实习,但我们在正常教学计划的范围内,进行了以下逐步的实习安排和实训操作:
我们在本年度秋季学期结束的时候,派出保安专业部分学生参加了45天的校外实习,任课教师在实习结束学生返校以后,及时回访实习生,详细了解实习进程,询问校外实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此在查找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差距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校外实习指向的社会实践与校内实习对应的教学工作,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岗位责任,以社会实际工作中保安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规范的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实习,提高学生的保安职业意识,使之树立自己的保安职业形象。
2 强化实战教学,外化职业能力
基于保安中职教育培养现代保安、协警人才的根本任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立足岗位,面向基层,培养训练具备扎实的保安实战功底,具备过硬的保安职业技能,具备过关的文化专业知识的实用人才。
通过长期的教学互动,学校有计划的逐步安排保安专业学生参加实习 实训,指导学生在日常的执勤、站岗、安检、巡逻......一系列常规教学活动中养成职业习惯,训练职业道德。
我们的教学在任务训练和作业拓展等具体实践中,结合本校和周边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的抓好实训,在屡次突发性群体事件面前训练团体协作能力;在一些恶性事件应急处理处置的过程中筑牢安全防线;在各种对内对外的接待、迎宾、汇报表演活动中展示职业风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3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服务和谐校园建设
基于保安教学实训还承担着预防在校学生一般违法行为的教学任务,我们从和谐校园建设的大局出发,根据我校治安状况的特点和一般违法事件、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动向和蔓延趋势出发,科学实用的搞好教学互动,强化教学的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保安专业学生就业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委培、推荐单位的治安水平。为了有效对接就业岗位的保安工作实际,我们充分实践校企合作,以委培单位岗前培训的强度和水准,高标准锻炼在校学生。
对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做法,效果比较明显:一是适量导入我校近年发生的重大集群性事件的情况介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提出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分析解决;二是追踪讲解现时发生的极端劣性事件指导学生观看监控录像和学校相关人员恰当处置的教育检查过程,向学生讲解示范,以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方式讲授实战经验。
4 巩固专业思想,转换学生社会角色
根据来自“百度”中文网站“大理财校”贴吧2010年的一项投票结果显示:在关于“如果要你重选专业,你想读什么专业”的投票中,37%的人选择就读保安专业,从数据可知,在学校的精品老牌专业、省级骨干专业、热门新兴专业……众多选择当中,希望就读保安专业的投票是所有专业中最多的。
从网站投票和我们下来跟学生交流的情况看,保安专业之所以广受我校学生欢迎,除了这个专业就业率高的现实,近年来就读政策优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作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保安专业,是经教育部正式颁布,培养现代保安人才设置的正规专业。除了进行学历教育的物业管理保安、经警保安等全日制学生的教学,我们还承担了短期培训学员、定点委培学员的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工作。我们积极与用人单位协调,实行新生进校免交学费,就业后从工资中逐月扣除的办法,鼓励短期学员培训就读。
教学实践中,促进短期学员就业的同时,我们注意与长期在校就读的学生分类施教,长短期结合灵活开展教学。在实习实训环节,注意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有效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距离。考虑到校园治安的动向和特点,我们一方面联系实际抓好校内实习,搞好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抓好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校外实习工作,及时回访调研,帮助学生从学校保安实习学生向社会保安顶岗实习学员转变。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做好离校调整和就业准备,使毕业生能较好地转变为一名合格的用人单位保安人员,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
实训参照执行的是大理州财贸学校门卫管理规定
本文采用的网络数据来自“白度”中文网站 / 贴吧
/ 大理财校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职业道德与法律》张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
[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全国人大发布
[3]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
【关键词】中职保安教育 教学实践 实战水平 和谐校园建设
随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推进,结合校园治安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特点,保安教学实践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保安保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探讨锻炼保安专业学生实战能力的多种教学途径和恰当教学方式,着重强调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推荐就业岗位或委培签约单位的工作实际。
1 因课制宜的分段教学,合理安排实习实训
由于学制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学校在每一学期的正常教学中安排分段校外实习,但我们在正常教学计划的范围内,进行了以下逐步的实习安排和实训操作:
我们在本年度秋季学期结束的时候,派出保安专业部分学生参加了45天的校外实习,任课教师在实习结束学生返校以后,及时回访实习生,详细了解实习进程,询问校外实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此在查找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差距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校外实习指向的社会实践与校内实习对应的教学工作,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岗位责任,以社会实际工作中保安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规范的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实习,提高学生的保安职业意识,使之树立自己的保安职业形象。
2 强化实战教学,外化职业能力
基于保安中职教育培养现代保安、协警人才的根本任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立足岗位,面向基层,培养训练具备扎实的保安实战功底,具备过硬的保安职业技能,具备过关的文化专业知识的实用人才。
通过长期的教学互动,学校有计划的逐步安排保安专业学生参加实习 实训,指导学生在日常的执勤、站岗、安检、巡逻......一系列常规教学活动中养成职业习惯,训练职业道德。
我们的教学在任务训练和作业拓展等具体实践中,结合本校和周边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的抓好实训,在屡次突发性群体事件面前训练团体协作能力;在一些恶性事件应急处理处置的过程中筑牢安全防线;在各种对内对外的接待、迎宾、汇报表演活动中展示职业风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3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服务和谐校园建设
基于保安教学实训还承担着预防在校学生一般违法行为的教学任务,我们从和谐校园建设的大局出发,根据我校治安状况的特点和一般违法事件、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动向和蔓延趋势出发,科学实用的搞好教学互动,强化教学的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保安专业学生就业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委培、推荐单位的治安水平。为了有效对接就业岗位的保安工作实际,我们充分实践校企合作,以委培单位岗前培训的强度和水准,高标准锻炼在校学生。
对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做法,效果比较明显:一是适量导入我校近年发生的重大集群性事件的情况介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提出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分析解决;二是追踪讲解现时发生的极端劣性事件指导学生观看监控录像和学校相关人员恰当处置的教育检查过程,向学生讲解示范,以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方式讲授实战经验。
4 巩固专业思想,转换学生社会角色
根据来自“百度”中文网站“大理财校”贴吧2010年的一项投票结果显示:在关于“如果要你重选专业,你想读什么专业”的投票中,37%的人选择就读保安专业,从数据可知,在学校的精品老牌专业、省级骨干专业、热门新兴专业……众多选择当中,希望就读保安专业的投票是所有专业中最多的。
从网站投票和我们下来跟学生交流的情况看,保安专业之所以广受我校学生欢迎,除了这个专业就业率高的现实,近年来就读政策优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作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保安专业,是经教育部正式颁布,培养现代保安人才设置的正规专业。除了进行学历教育的物业管理保安、经警保安等全日制学生的教学,我们还承担了短期培训学员、定点委培学员的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工作。我们积极与用人单位协调,实行新生进校免交学费,就业后从工资中逐月扣除的办法,鼓励短期学员培训就读。
教学实践中,促进短期学员就业的同时,我们注意与长期在校就读的学生分类施教,长短期结合灵活开展教学。在实习实训环节,注意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有效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距离。考虑到校园治安的动向和特点,我们一方面联系实际抓好校内实习,搞好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抓好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校外实习工作,及时回访调研,帮助学生从学校保安实习学生向社会保安顶岗实习学员转变。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做好离校调整和就业准备,使毕业生能较好地转变为一名合格的用人单位保安人员,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
实训参照执行的是大理州财贸学校门卫管理规定
本文采用的网络数据来自“白度”中文网站 / 贴吧
/ 大理财校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职业道德与法律》张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
[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全国人大发布
[3]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