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牛津初中英语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它注重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以人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是关键,如何在语境中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语境是指语言形式出现的具体环境,又称情景。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以功能结构体系为依据,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合理地、正确地设置语境,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1.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思维主动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教9B Unit 1 Life on Mars时,笔者就抓住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利用多媒体设置板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我设计了头脑风暴式的问答:What doyou think life will be like on the Mars?学生们踊跃发言,精彩纷呈,参与热情高。回答中涉及了食物、交通、货币、住宿、购物等方面。我适时地把阅读中的几大块内容展示在幻灯片上。这样一来,降低了文章的难度,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一步,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教学。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带着疑问去探寻,去理解,然后释疑。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笔者抓住了学生对火星生活的好奇心理,设疑激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阅读过程。
2.合作学习,发挥学生思维主动性
“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彼此指导,并以集体的成功为评价依据,最终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学习策略。如9AUnit 2 Robots的Reading一课中讲到了拥有机器人的利弊,对于拥有机器人到底是好还是坏,学生们有不同的见解。笔者适时地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并让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运用英语的热情,思维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事实证明,当教师创设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对问题的探究有不同的见解时,正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学生们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促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主动性的情境创设,力求以“趣”引路,以“情”导航,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乐园。在教学比较级与最高级时,我先通过实物及图片比较(三个大小不一的球,三座高矮不一的楼房),和学生进行问答,引出这个语法项目的结构、功能。我边说边在屏幕上展示所讲的比较级、最高级句子,然后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试着用比较级、最高级的句子来说。接着让学生以班中同学、教室内物品等为话题以pair work形式操练比较级与最高级。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比较级与最高级的使用特点及语法规则。
在以上情景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思维主动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三、问题带来的启发
启发一:语境的创设注重真实、自然。学习情境要有利于为前面所学语言知识的交际使用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我们所呈现的画面或意境必须与所要呈现的语言点意义相吻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相关语言知识产生某种必然的、肯定的理解和结论。
启发二:人文环境的重要性。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亲和力、幽默感和人情味等都是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基本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随着教学环节的不断发展,要不断地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和成功感。
启发三:联系生活,激活认知。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我们的英语教学也不能和实际生活脱节。事实上,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学生已经逐步形成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把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中来,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下意识地自主学习和思维。
四、结束语
新课程呼唤着新型的教育理念,呼唤着具有新型教育思想的教师,呼唤着新型的课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语境,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用英语思维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责任编辑周侯辰)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牛津初中英语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它注重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以人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是关键,如何在语境中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语境是指语言形式出现的具体环境,又称情景。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以功能结构体系为依据,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合理地、正确地设置语境,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1.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思维主动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教9B Unit 1 Life on Mars时,笔者就抓住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利用多媒体设置板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我设计了头脑风暴式的问答:What doyou think life will be like on the Mars?学生们踊跃发言,精彩纷呈,参与热情高。回答中涉及了食物、交通、货币、住宿、购物等方面。我适时地把阅读中的几大块内容展示在幻灯片上。这样一来,降低了文章的难度,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一步,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教学。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带着疑问去探寻,去理解,然后释疑。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笔者抓住了学生对火星生活的好奇心理,设疑激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阅读过程。
2.合作学习,发挥学生思维主动性
“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彼此指导,并以集体的成功为评价依据,最终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学习策略。如9AUnit 2 Robots的Reading一课中讲到了拥有机器人的利弊,对于拥有机器人到底是好还是坏,学生们有不同的见解。笔者适时地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并让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运用英语的热情,思维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事实证明,当教师创设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对问题的探究有不同的见解时,正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学生们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促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主动性的情境创设,力求以“趣”引路,以“情”导航,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乐园。在教学比较级与最高级时,我先通过实物及图片比较(三个大小不一的球,三座高矮不一的楼房),和学生进行问答,引出这个语法项目的结构、功能。我边说边在屏幕上展示所讲的比较级、最高级句子,然后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试着用比较级、最高级的句子来说。接着让学生以班中同学、教室内物品等为话题以pair work形式操练比较级与最高级。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比较级与最高级的使用特点及语法规则。
在以上情景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思维主动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三、问题带来的启发
启发一:语境的创设注重真实、自然。学习情境要有利于为前面所学语言知识的交际使用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我们所呈现的画面或意境必须与所要呈现的语言点意义相吻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相关语言知识产生某种必然的、肯定的理解和结论。
启发二:人文环境的重要性。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亲和力、幽默感和人情味等都是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基本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随着教学环节的不断发展,要不断地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和成功感。
启发三:联系生活,激活认知。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我们的英语教学也不能和实际生活脱节。事实上,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学生已经逐步形成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把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中来,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下意识地自主学习和思维。
四、结束语
新课程呼唤着新型的教育理念,呼唤着具有新型教育思想的教师,呼唤着新型的课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语境,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用英语思维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