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轮渡,有你便是太平洋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车在桥上停了下来,窗外渔灯数盏,静谧无声。我在微信上对你说,列车临时停车。很快,屏幕亮起,你说别着急,在节假日这是正常的。那一刻,原本焦灼不安的心蓦地宁静,你的言语总是能抚慰人心。我搁下手机望着远处的江面,陷入回忆。
  许多年前,你第一次带我坐火车。那时候我咳嗽许久未好,你星夜从外省乘车来接我。疲惫不堪的你到家后却没有休息,匆匆拉着我踏上返程。时间太赶,只有站票。记忆里最鲜明的,是你缩在车厢角落里的身影,泡方便面的人、卖零食的人、上下车的人一拨拨走过,你要时不时挪开身体。医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终于轮到我就诊,怯懦的我竟不敢开口回答医生的问题,你在一旁紧张不安地描述我的症状,生怕遗漏一点。你的普通话不甚标准,却是我听过的最美声音。
  如今,灯火阑珊处,我独自一人去往陌生的城市,赶赴一场重要的考试。蓦然回首,我猛然惊醒,原来生命里那些细小而琐碎的爱,早就在不经意间汇流成河。无论我要去何方,在哪里停靠,它都会透过时光的罅隙,给我温暖。
  车厢里响起乘务员致歉的广播,列车重新启动。我发消息给你,你和往常一样简单回了句:“注意安全,记得照顾好自己。”我心中涌过一股暖流。
  二
  初二时,大病初愈的我瘦骨嶙峋,你经常在厨房炖骨头汤,鸡蛋、红枣、莲子……只要你觉得有营养的,都被你一股脑儿放进锅里。四散的香气将我勾得急不可耐地想要掀开锅尝尝鲜,你笑着说:“别急别急,没人和你抢。”
  我一边喝汤,一边和你說笑。你装作不在意地问起我的英语,我笑着打了个哈哈。“是不是没及格?”我埋头啃着骨头,佯装没有听见。
  说实话,初次看到外省那本硕大的英语教材时,我很是吃了一惊,打开来看更是茫然,文章超级长,生词超级多,哪怕后来回本省读高中,英语难度也不过如此。然而这些我都没有提起,只是默默刷题,背单词,练听力。
  外省借读的一年很快过去了,我成了准初三生,准备回省就读。很遗憾,没有好好和新认识的伙伴们说再见,便悄然离别。你却说,这才是生命的常态,人这一辈子,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会遇见谁,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做好迎接这一切的准备。
  你的话是至理名言,可当时的我似懂非懂。
  三
  终于回到了最初的学校,所有的好心情却在入学之初就被破坏殆尽。
  我的生地成绩落在外省,不能计入本省中考成绩,也就意味着无缘重点高中。老师说完这事的时候,你的面色前所未有的难看。后来你辗转多地,还是没能把成绩转过来。我说在哪读都一样,自己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可你心里还是愧疚不已。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我在初三刻苦学习,甚至啃起了一向觉得晦涩艰深的奥赛书,只为了做出试卷上的拓展题。中考成绩出来,我是全校总分第一。得知消息的那刻,你的眼底闪过一丝阴影,仿佛在提示我,你还在为失去的生地分数内疚。那时的天空很蓝,少年的心很大,我自信满满地说,就算没去重点中学也能读出一个名堂。
  然而进入高中,我很快就让你失望了。我的努力再没了当初的成效,在班上的成绩一直处于下游。曾经你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不屑一顾。此刻,大受打击的我将注意力投向了天马行空的漫画和小说,借“奇妙的异世界”来麻醉自己。
  那次,我在课上偷偷看漫画被班主任抓到。他大发雷霆,专门打电话给你。你连夜坐火车赶来学校,到达时天还没有大亮,你就这样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教师办公室,我不敢正视你的眼睛。班主任让我在全班面前做检讨,还要去操场罚跑10圈。
  你陪着我下了楼,走向那400米的跑道。你什么话也没说,就拉着我跑起来。视野里灰红色的砖墙、挺立的双杠、雪白的足球网,跑着跑着就模糊了,只剩下你在前方的身影。5圈过后,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只想赖在地上休息,恨铁不成钢的你对我吼道:“给我继续跑!”语气从未有过的严厉……
  “再累也要坚持下去。”我把你临别时的这句话记在了心底。我重新当回了那个态度认真的好学生,认真预复习,认真听课,笔记渐渐饱满,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你在电话里的语气变得温柔,我疑惑地问你是如何实时掌握学习动态的,你故作高深地说,山人自有妙计。
  四
  我进入了高三。你决定回来陪读,要和我一起度过这段拼搏岁月。每天的饭菜你都亲自动手,保证我的营养。早读、第四节课以及第八节课还未下课时,你成为了送饭人群中普通的一员。然而在我眼中,你始终是最特别的。
  未来还会有很多挑战,但我不会怯懦,因为我知道,我在的地方就是你在的地方。青春的轮渡,有你便是太平洋。
其他文献
听到没有,窗户外面欢腾喧闹的,那送别旧岁的鞭炮声?    虽然我那个耳朵已经不怎么好使的外婆总是嫌吵,  虽然我们总在喊“老”,  虽然我们已经对过年没有那么多的热情,但还是盼着长大。  最起码,大了一岁,恋爱了也会理直气壮些吧。    只是,外婆照看我渐渐长大,我却没耐心陪她慢慢老去。
在朋友中有一名“万人迷”的帅哥并不让我相形见绌,然而当这名帅哥始终擁有风度的笑意,还安排他的马甲“刀刀狗”给大众传递人生的暖意时,我服了。慕容引刀,刀刀狗之父,结识他跟杭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有关,也跟《中学生天地》有关,我们是两个圈子共同的朋友。我们彼此欣赏对方的图或文,还一起遭遇过北疆的梦幻景和东京的彻夜谈。他的三言两语,充满本色的良善。  ——你们的信使 夏烈  艺丹同学:  你好啊!  “有言
高1  一时有个同学叫韩保川,他特胖,跑个100米都能被人甩开一半的距离。原以为他块头大,投掷会占优势,校运会时,我怂恿他去参加铅球比赛。可是我们亲眼目睹,他的铅球扔得还没女生远。  被大家鄙视,韩保川遭受了严重的心灵创伤,他委屈地争辩:“是你们要我参加运动会的,现在又来怪我,是我的错吗?”  “你长那么胖,难道是我们的错?”我还没开口,同桌蒋家奇先抢了话茬。  “是呀,谁让你长那么胖的?手上又没
作者简介:  张牧笛,女,满族,1991 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七部作品。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本科毕业,目前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攻读硕士。  1.探寻福克斯河  我们每天的工作到下午2点结束,剩余的时间都可以自由活动。起先大家还不够熟悉,顶多就是到海滩上逛一圈,或者去Pub打一下午的台球,到了后来关系渐渐地亲近起来,大家便开始相约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本来嘛,有山有海的新
今年4月的“青春使用手册”栏目,编辑部本打算策划的内容是“发生在书店的故事”,但是在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同学愿意在书店里看书,哪怕是短暂的阅读。如此,与书店有关的故事也就少之又少了。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想分享一件我亲历的事情。   去年深秋,我和朋友在杭州博库书城看书的两个晚上,都遇到过一位满头银发的老爷爷。晚上大约7点钟,他拿着一本书在休息区坐下,一只手轻轻地
我大可以说,我跟她青梅竹马。  我们很小时候便认识,她家就在我家右边过去一点,两家之间围了栅栏。我们两家不仅是邻居,两个老爸还是生意合伙人,来往密切。我家庭院中喂养了些鸡鸭,她时不时就会跑过来玩。刚开始,那些小动物还会被她吓跑,熟了就直往她怀里钻,因为她每次都带着米粒或菜梗来的。后来,家中没有养鸡鸭了,她还是经常来找我玩。慢慢地,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很爱哭的女孩
【摘要】本文以《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 it yourself”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为例,阐述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实施三点一线四环节模式,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导、兴趣为原则、活动为主线来开展听说教学的实践的,重点深入分析了四环节教学设计,并以具体案例探讨了整个教学过程,旨在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该板块的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Integrated
·读者来信·    不同的角度相同的感受  ——有关张牧笛的读者来信  说真的,我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我是那种喜欢玩的人。我第一次看到张牧笛的文章就是在《中学生天地》上,看一次觉得还行,后来就一直都喜欢看她的作品。但我不喜欢去书店,所以也一直没买过她的书,她写的那些高中的生活与我们很贴切,我想加她的Q,我觉得她的同学很幸运,可以和她同班。不知道编辑肯不肯把号码告诉我,如果不行的话,能介绍张牧笛更
看到本月“为爱找方法”栏目里潇银同学的留言时,我深有感触,因为十几年前,还在上初中的我,有过和潇同学相似的经历。潇同学在留言里说:虽然知道妈妈安排的一切都是为她好,但她就是想剪断那根连着她和妈妈的线。而我在当年那封给妈妈的信里这样写道:“我觉得我就像个被你牵着走的玩偶,请你给我自由。”   那时,我的妈妈和潇同学的妈妈一样,喜欢安排好我的一切:周六要上书法课,周日要补习数学;周末和同学出去玩,半
几年,我去贵州支教,回来之后有个孩子打電话给我,他说他把我给他们一家人拍的照片压在箱子底下,想爸妈(在福建打工的父母一年只回一次家)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眼。我拿着电话泪流满面,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照片的力量。我想到自己也没有一张小时候的照片,这无疑是二十几年的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把公益摄影做下去。  这几年,我走过山川湖海,从国内跑到国外,只为记录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去哪儿我都带着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