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苗木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来源 :河南农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lilan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陟县位于黄沁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苗木种植历史悠久,苗木种植是武陟县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辛杨村是武陟县谢旗营镇下辖的行政村,耕地面积93.34 hm2,人口2000多人,目前其苗木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5%以上。
  一、辛杨村苗木发展现状
  (一)种植历史悠久
  辛杨村于20世纪60年代末从外地引入各种杨树及其他树种开始发展苗木种植业,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21世纪初,随着大叶女贞等绿化树种的不断引
  入,到2010年,辛杨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苗木基地。
  (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目前已形成以辛杨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多个区域的绿化苗木基地,辛杨村先后成立了20多家专业苗木合作社,业务范围辐射中原各地区。
  (三)交通区位优势不断突出
  武陟县交通区位优越,位于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区,是河南“米”字形高铁的重要节点,1 h内可达新郑机场、郑州东站等重要交通枢纽。辛杨村位于327国道与309省道交叉口东北角,至小徐岗高速收费站驾车仅需5 min,至武陟高铁站仅十几分钟车程。
  (四)政府重视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辛杨苗木种植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政府引导下,部分土地进行了集中流转,流转金额为每667 m2每年1000~1100元,在309省道上县政府設置了豫北苗木花卉基地。
  二、制约苗木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生产效率低,辛杨村大多数仍以一家一户种植经营为主,苗木种植品种杂乱、规格参差不齐、生产经营效益低。二是结构不合理。辛杨村缺乏独具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主打品种,主要销售的树种仍以常规树种为主,但这些传统品种已逐渐被市场淘汰。
  2.产业链条延伸不足。辛杨村上游没有稳定完善的供应链,下游产业链延伸能力不足。缺乏和上游企业的战略合作,无法确保引进品种的质量;缺乏专业生产的针对苗木树种的农药、农肥,无法保障一树一药、一树一肥;缺乏涉及苗木产业的专业物流项目,运输过程存在2次伤害苗木等现象;缺乏专业的营销公司和团队,没有专门的营销网络和专业营销手段。
  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一是辛杨村苗木基地现阶段缺乏人才技术力量支撑,苗木产品科技推广体系基础弱,农机农技培训缺乏,生产效率低下。二是现代化农业转型速度较慢,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还在萌芽阶段。
  4.社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一是缺乏相关行业组织。各主体之间的横向合作较少、组织化程度较低。缺少龙头企业带领,与先进地区经验交流严重不足。二是金融服务不完善,缺少专门的金融信贷服务平台。三是针对苗木产业的保险机制不健全,缺乏保险和防灾减灾资金支持。四是务工机制还需完善。目前农民劳务缺乏规范的务工机制以及劳务信息发布平台。
  (二)外部因素
  1.整体市场低迷,苗木产业发展进入平缓期。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黄金十年的远去,开发商房地产开发热情减退,苗木市场需求量减少,但供应量不减反增,导致苗木价格一降再降,辛杨村苗木产业发展受阻。
  2.区域竞争加剧,外地客户大量流失。随着各地区传统农业转型速度的加快,许多地方都瞄准了苗木种植这块“蛋糕”,纷纷加入苗木种植行业的大军中来,导致部分地区供应市场迅速饱和,出现激烈的区域竞争,导致外地客户大量流失。
  三、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一)加强政府引导,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政府要加强对产业的引导,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苗木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入驻当地,并鼓励各方参与规划制订,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参与产业提档升级的积极性。
  (二)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延伸当地产业链
  一是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区域特色,确定区域分工,完善以育苗、生产为主导的苗木生产体系,基本建立起可持续运转的特色产业链条。二是加快主导优势产业发展。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推进”的思路,不断增强地域的专业集群效应。三是充分发挥苗木产业所形成的生态优势,利用便捷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和健康养生产业,促进苗木、生态、旅游的融合对接。
  (三)构建科技支撑,强化产业发展
  一是做好苗木育种研发工作。把“科学育苗、科学种植、科学生产、科学运输”作为苗木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二是加强苗木生长过程中的数字化监控、智慧化管理。三是加强相关化肥农药以及机械设备的研发,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苗木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优化产业服务,加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加强涉农担保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涉农金融产品类型等方面加大对苗木产业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苗木产业保险机制,降低自然灾害风险。二是加强宣传服务。建立各类苗木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抖音、快手、微视、微博等新媒体,积极进行宣传。三是发展苗木行业组织。在政府引导下,各方主体通过行业组织加强联系、共享技术、拓展市场,促进苗木产业发展。四是规范务工秩序。健全务工机制,保障劳动者利益。
其他文献
一、农业生产现状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较低,科技使用水平不高  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虽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但其结构仍不合理。“订单农业”“特色农业”有所发展,但农业生产大部分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经营,无法规模化使用大型农业设备和先进农业技术,造成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品率低,不能适应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需要,品牌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弱, 加之农
一、“双循环”对农业开放的意义  (一)“双循环”的内涵及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即“双循环”。“双循环”不是分离、竞争的两个市场资源,而是互补、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国内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对高质量产品、高水平技术需求的增加,不仅能扩大进口规模以丰富国人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加快国内供给侧结构性
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需要拥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而高素质农民本身难以自然形成,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专业的教育培养。10年来,我国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的实施,已形成了以农业部门为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一体多元,适度竞争”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各类培训机构有340家,其中职业院校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农民的主力军。随
粮食安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将会面临持续的粮食短缺问题。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是获得粮食增产的两大途径。我国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的短缺和耕地资源的持续减少,所以提高粮食单产是获得粮食增产最为可行的途径。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作为碳四作物,在高光效、生物量大、合理密植的条件下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在我国粮食持续8年(2004—20
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分散农业灾害对农户产业的风险,提升农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常常会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市场价格和自然灾害,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无法实现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和农业保险公司应积极完善政策以及调整自身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保险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一、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降低农业受灾危害,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保险作为兴起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济源市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质量较高。“十四五”期间,济源市应结合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着力建设农业主导特色产业,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做稳粮食产业  堅持“四抓”,确保粮食面积和产能。抓良田,在平原地区大力开展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丘陵山区积极开展水源地及口粮田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抓良种,引进
偃师区位于洛阳市东部,面积为6.68万hm2,辖9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近年,偃师区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重点依托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畜牧养殖五大优势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交互变得越发明显,学生接受信息的平台、能力和途径都在飞速增长。这就对当前的高校的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利用好网络时代的特征,结合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通过对于社交平台的利用,增强和学生交流的平等性达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最终增强师生关系互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政辅导员;社交平台;互动  当前高校
期刊
正阳县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扛稳责任,夯实基础,创新机制,高质量、快进度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2018—2020年,驻马店市下达正阳县改厕任务63 800户,截至2020年9月底,全市农村户厕改造百日攻坚行动结束时,已累计完成 改造74 377户,超额完成了任务指标。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夯实四项基础  (一)广泛宣传,充分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小麦主食种植区和主产区,小麦平均每667 m2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年均可处理小麦的万吨能力再次位列2020年全国第一。粮油主食生产的深加工总量首次突破1亿t,主食生产规模达到粮食产业化的占48%。其中,河南小麦面粉及其制品工业化的馍、挂面、方便面等年产量2020年占全国近1/3,速冻加工食品的面粉年产量则在2020年占全国近2/3。  一、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支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