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9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使用镇痛药物治疗,观察组45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腧穴配伍方案优选及影响因素研究”(2014CB543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9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使用镇痛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估采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4级分法,观察组0级22例,1~3级23例(占51.11%),对照组0级10例,1~3级43例(占81.13%),观察组术后72 h镇痛药使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镇痛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并可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其他文献
头面部带状疱疹主要累及三叉神经、颈脊神经、面神经,包括眼带状疱疹和耳带状疱疹两种特殊临床类型,其疼痛剧烈,且易发展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一旦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程度往往较其他部位更加显著。由于位置特殊,使得连续性神经阻滞和脊髓电刺激术等治疗措施难以实施,因此其治疗更加困难。本文拟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和临床文献,综述头面部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治疗进展。
目的探讨银质针联合乙哌立松治疗腰部肌筋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确诊为腰部肌筋膜炎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IDDS)是治疗难治性癌痛的有效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上仍有一些争议,而在国内应用较多的部分内置系统尚缺乏应用总结和规范。本文就国内外IDDS在癌痛治疗领域中的应用现况及相关问题,包括适应证和IDD装置选择、药物应用、围术期管理等进行系统综述。
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循环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有效的心肺复苏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恢复患者脑功能。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的王源昶教授于1957年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上的"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之意外及其处理"一文就在世界上首先报道了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并详细描述了其应用的具体方法,这在心肺复苏术领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也是我国麻醉学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此后至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