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因为只有找到了支点,杠杆才能拥有“撬动地球”的“执行力”。同理,一个企业只有找到强化执行力建设的支点,才能拥有推动企业发展的执行力。
关键词:执行力;支点
一个企业要赢得成功到底靠的是什么?这是中外许多企业家和管理大师们苦苦思索的问题。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好的战略思想作为指导,也就是要有一个符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好思路,思路确定下来以后,关键的就在于执行。而如何才能拥有推动企业发展的执行力呢?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他没有强调杠杆的重要,而是强调了支点,因为只有找到了支点,杠杆才能拥有“撬动地球”的“执行力”。同理,一个企业只有找到强化执行力建设的支点,才能拥有推动企业发展的执行力。
一、对执行力的认识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企业而言是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团队而言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团队的工作目标;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对此做出过自己的定义。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先生认为所谓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认为,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综上所述,执行力就是“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映,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
二、当前执行力欠缺的几点原因
通过学习对比,笔者发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知道干什么。各管理部门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未能有效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沟通协调不够,员工不能充分了解企业工作重点,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去执行,从而影响了企业决策的具体执行。
2、干得不怎么好。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在执行过程中,有的员工不注重精益执行,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做,缺乏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干好了没好处、干不好没坏处。执行力建设中缺乏有效制度、机制,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机制考核、处理。常常有布置没检查,或有检查无结论。
三、强化执行力的三个“支点”
1、支点一:有效沟通
强化执行力从有效沟通开始。良好的沟通是执行的基础,将公司决策传递给各个层级的员工,让他们理解需要完成的目标,并围绕目标积极开展工作,这是企业执行力的保证。相反,如果上下级之间没有良好沟通,执行者对管理者制定的这个计划缺少认同感,那么由此将导致被动执行,员工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计划,效果又怎么会好呢?在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可以把员工分为四类,不成熟员工、成熟员工、比较成熟员工及成熟员工,并通过分别采取命令式、引导式、参与式、授权式的沟通交流方式来与员工达成良好沟通。
2、支点二:精益执行
一个企业的成果,完全是由于公司的员工在每一阶段都能够精益地切实执行。什么是精益?精益是将事情“准时化”,并通过“自动化”来发现问题,从而不断的减少浪费,增加产出,实现企业整体系统的持续改善。体现在管理的心理上就是精心、精致;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就是落实细节和细部。
精益执行的核心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精益执行的关键落实到工作中,就是 “严、实、快、新”的实践。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因为有了责任心,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的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二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只有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才能做到精益执行;三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才有可能精益执行;四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精益性地执行指令。
3、支点三:制度、机制
制度、机制与执行力其实是“三胞姐妹”。好的制度、机制能真正落实,必定会有好的执行力;没有制度的执行力,是不规范和缺乏持久性的;没有监督考核的机制,制度就形同一纸空文。可以说,制度与机制建设是执行力建设的助推器、牵引器和动力保障。
对于制度建设,我们要务求操作的可行性、流程的高效性、运作的监督可控性、制度的完整和一致性。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在制度的制订出台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防止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同时,我们也不能僵化执行制度,随着公司发展,对制度出现的不适宜处,应及时提出修改和完善。而制度的执行首先是宣贯,重点是让制度去事先指导员工的行动,而不是仅作为事后评判行为对错的依据。
在加强制度建设同时,加强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设。这两个机制的建设,让有功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得到褒奖和发扬,让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得到鞭策和制止。做的好与坏没人管或者考核不合理,都是产生工作消极情绪的来源。我们要通过这两项机制建设,把考核指标层层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使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明确落实各部门、岗位的责任和考核依据,让干得好的理直气壮,干得差的心服口服,奖罚分明,不能委屈先进,也不能迁就落后,为企业执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执行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执行力建设,我们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应地制宜,查漏补缺,整合提高。通过强化执行力的各个支点,赋予这根推动企业发展的“杠杆”无窮的“执行力”,并让它影响、作用于每一位员工。当员工理解、认同了企业价值、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后,真心相信和拥护企业的大政方针、各项规章制度,并为之有序、紧张、高效、快乐地工作,自觉地、主动地把个人目标、职业生涯与企业目标、企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追求同企业远景一致起来,那么企业的执行力将远远大于个人执行力的累加。
关键词:执行力;支点
一个企业要赢得成功到底靠的是什么?这是中外许多企业家和管理大师们苦苦思索的问题。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好的战略思想作为指导,也就是要有一个符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好思路,思路确定下来以后,关键的就在于执行。而如何才能拥有推动企业发展的执行力呢?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他没有强调杠杆的重要,而是强调了支点,因为只有找到了支点,杠杆才能拥有“撬动地球”的“执行力”。同理,一个企业只有找到强化执行力建设的支点,才能拥有推动企业发展的执行力。
一、对执行力的认识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企业而言是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团队而言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团队的工作目标;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对此做出过自己的定义。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先生认为所谓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认为,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综上所述,执行力就是“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映,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
二、当前执行力欠缺的几点原因
通过学习对比,笔者发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知道干什么。各管理部门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未能有效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沟通协调不够,员工不能充分了解企业工作重点,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去执行,从而影响了企业决策的具体执行。
2、干得不怎么好。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在执行过程中,有的员工不注重精益执行,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做,缺乏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干好了没好处、干不好没坏处。执行力建设中缺乏有效制度、机制,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机制考核、处理。常常有布置没检查,或有检查无结论。
三、强化执行力的三个“支点”
1、支点一:有效沟通
强化执行力从有效沟通开始。良好的沟通是执行的基础,将公司决策传递给各个层级的员工,让他们理解需要完成的目标,并围绕目标积极开展工作,这是企业执行力的保证。相反,如果上下级之间没有良好沟通,执行者对管理者制定的这个计划缺少认同感,那么由此将导致被动执行,员工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计划,效果又怎么会好呢?在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可以把员工分为四类,不成熟员工、成熟员工、比较成熟员工及成熟员工,并通过分别采取命令式、引导式、参与式、授权式的沟通交流方式来与员工达成良好沟通。
2、支点二:精益执行
一个企业的成果,完全是由于公司的员工在每一阶段都能够精益地切实执行。什么是精益?精益是将事情“准时化”,并通过“自动化”来发现问题,从而不断的减少浪费,增加产出,实现企业整体系统的持续改善。体现在管理的心理上就是精心、精致;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就是落实细节和细部。
精益执行的核心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精益执行的关键落实到工作中,就是 “严、实、快、新”的实践。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因为有了责任心,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的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二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只有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才能做到精益执行;三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才有可能精益执行;四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精益性地执行指令。
3、支点三:制度、机制
制度、机制与执行力其实是“三胞姐妹”。好的制度、机制能真正落实,必定会有好的执行力;没有制度的执行力,是不规范和缺乏持久性的;没有监督考核的机制,制度就形同一纸空文。可以说,制度与机制建设是执行力建设的助推器、牵引器和动力保障。
对于制度建设,我们要务求操作的可行性、流程的高效性、运作的监督可控性、制度的完整和一致性。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在制度的制订出台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防止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同时,我们也不能僵化执行制度,随着公司发展,对制度出现的不适宜处,应及时提出修改和完善。而制度的执行首先是宣贯,重点是让制度去事先指导员工的行动,而不是仅作为事后评判行为对错的依据。
在加强制度建设同时,加强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设。这两个机制的建设,让有功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得到褒奖和发扬,让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得到鞭策和制止。做的好与坏没人管或者考核不合理,都是产生工作消极情绪的来源。我们要通过这两项机制建设,把考核指标层层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使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明确落实各部门、岗位的责任和考核依据,让干得好的理直气壮,干得差的心服口服,奖罚分明,不能委屈先进,也不能迁就落后,为企业执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执行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执行力建设,我们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应地制宜,查漏补缺,整合提高。通过强化执行力的各个支点,赋予这根推动企业发展的“杠杆”无窮的“执行力”,并让它影响、作用于每一位员工。当员工理解、认同了企业价值、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后,真心相信和拥护企业的大政方针、各项规章制度,并为之有序、紧张、高效、快乐地工作,自觉地、主动地把个人目标、职业生涯与企业目标、企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追求同企业远景一致起来,那么企业的执行力将远远大于个人执行力的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