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雷竹笋膳食纤维(Phyllostachys praecox dietary fiber,PPDF)为原料,采用重压研磨粉碎及气流粉碎对普通粉碎的PPDF进行超微化处理,分别得到重压研磨粉碎的膳食纤维(Z-PPDF)、气流粉碎处理的膳食纤维(M-PPDF),以普通粉碎处理的膳食纤维(C-PPDF)为对照。研究不同超微化处理对PPDF结构、基本理化性质及体外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PPDF相比,两种超微粉碎方式均能显著降低PPDF的粒度(p<0.05),Z-PPDF和M-PPDF的粒径分别降低了84.82%、94.81%;比表面积增加了4.92倍、7.38倍;红外光谱显示Z-PPDF和M-PPDF中的羟基等官能团的位置发生小范围迁移、峰形变宽、峰吸收强度增加;同时Z-PPDF和M-PPDF表面粗糙,热稳定性增强,但其主要成分及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与C-PPDF相比,Z-PPDF和M-PPDF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分别增加了31.36%、47.97%(p<0.05),以致其水合性质增强;Z-PPDF和M-PPDF体外结合胆固醇等能力显著强(p<0.05),其中后者作用效果最明显。表明气流粉碎处理能最大限度的增强PPDF的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