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来无题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元无认为自己并没有艺术创作的导师,却有人生导师,安迪·沃霍尔。安迪将艺术从上帝视角拉到大众视野,任性游走在艺术家、作家、出版商、电影制片人等各个身份之间,不断突破关于艺术、关于身份的各种界限,有限的生命里似乎有无限的生命力,正如郑元无现在的跨界。
  元来
  元,为始为大,艺术史上留名的艺术家似乎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绘画初衷。然而,说起八零后青年艺术家的绘画初衷,少了时代的深沉,多了关于“我”的寻找。
  郑元无出生于山东嘉祥,是典型的80后。和很多同龄艺术家一样,毛笔是从小摆弄的玩具,信手拈来的书法和国画是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学画之路坦荡,广受褒奖,没有意外。
  没有意外,并不是没有故事。郑元无的家乡山东嘉祥曾经是大批国际艺术史家争先恐后要去的地方,雕饰考究的武梁祠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画像遗迹。郑元无从小就有机会穿梭在画像石之间,这些依稀可见的排列小人曾经是玩伴间互相逗趣的畅想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祠堂顶部的祥瑞图案渐渐成了他笔中描绘的对象。再到后来,听着老一辈一遍又一遍的故事,他开始能够理解三面墙壁上宏大的叙事,创世的伏羲与女娲是画像的开始,也是世界之初;三皇五帝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性格各异;烈女、孝子、忠臣、刺客,祠堂的“列传”系列是展开的长轴,“忠孝礼义”的概念以看图说话的形式镌刻在他的心里。
  郑元无很顺利的进入学院学习,对读图和读书的渴望是骨子里带的。一头扎进图书馆,画画之余,他还会写写小诗,练练书法,更更博客。学院的围城里他受到各种点赞,怡然自得。
  但艺术家终归要有点不一样,万人皆走的路没有想象力,一本名为《蒙马特大道》的书开启了他对艺术生活的期待。书中的法国蒙马特是艺术家的天堂,毕加索、高更、雷诺阿、布拉克汇集成艺术史的朋友圈。思忖未及,他便独自一人踏上了北上的路,在这条离家渐行渐远的路上,他决定要率性突围,遇见一个真实的自己。
  有决心是好事,但是从哪里开始是每一个艺术家摸索路上要面临的问题。虽然郑元无现在算是在宋庄一隅找到了自己灵魂安放的“蒙马特大道”,但是当时的宋庄对他来说是另一个围城,初出茅庐的青涩一再让他的迈进踌躇不定。从遥遥相望到活跃其中,他蛰伏宋庄,无关天日,每天的状态就是创作再创作,宋庄的神性虽然淡去,但是郑元无开始在这个渐渐普通的地方寻找到最普通的自己。
  无题
  《无题》,是郑元无所有当下作品的题目。
  默默环顾工作室里的作品,还有《无题》的命名,我直言是不是符号确定之后就有了批量生产的资本。他并不解释,带我看了几幅作品,让我确信是自己的多疑。
  《无题》并非真的“无题”,只是没有所谓宏大的主题。郑元无的水墨以表现人物为主,在肆意挥洒的线条间依稀可见形态各异的面容,人和物都被抽象感知、个体化呈现,所有的事和物都被归置在艺术家自己提炼的艺术世界里。
  我试图用一种语言的逻辑去探知画面的意义,郑元无告诉我他的画早已脱离了毕业作品主题至上的时期。2010年,他的毕业创作《偷窥》就有直观的讽刺意义,画面中有一个女子和一头驴子,两者都背对观众,驴子在后猥琐的看着前面女子的裸体。郑元无说女性也会偷窥男性,这是在讽刺两性互窥的私欲。
  2013年,郑元无个展“纸醉今迷”的作品就试图与传统文人画保持距离的若即若离,《醉在子夜》《走彼岸》等水墨画中的戏曲人物被戏剧化演绎,他试图用戏曲这一中国传统的艺术题材告别去主题化的最后顾忌。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元无抹去刻意释义的痕迹,《醉花灯》《玩赏芙蓉亭》等经典桥段被他趣味性表现,此时他还没有参与到画面里,戏曲人物只是他试图涌入画面的面具。
  在主题淡化的过程中,水墨绘画的表现语言“线”和“色”被逐渐强化,2014年郑元无个展“好色之徒”是最直观的表现。以“好色之徒”为展览名字的确有些与众不同,但细查郑元无的作品,即可体会其中一语双关之意。色,一可理解为他将国画的纯色夸张运用,强化了视觉表现力;二也可看成是他的绘画作品开始脱去借来的面具,直观的描绘人之常情。
  无论是“纸醉今迷”还是“好色之徒”,郑元无的展览总会以大尺度的命名先声夺人,亦如他淋漓尽致的创作状态。他有尽其所有去画画的魄力,不妥协不中庸是他的本性,所以他的作品也注定有一鸣惊人的潜质。近期的作品是他挑战的另一种极致,线条高度提炼,色彩高度提纯,被夸张了的线和色让绘画变成了一种情景化的叙事。可能《无题1》是出门吃早餐时碰见了一只小狗,《无题2》就是坐下喝了一碗豆浆,《无题3》里的老板娘还挺妖娆,《无题4》里听听音乐也挺欢闹。
  将郑元无的画连在一起,我们将会看到一幅围绕画家自己的生活史诗。这时他成了真正的画面男主角,时而出现在画面里,时而隐匿一旁观察。诚如采访中所说:“对我来说,博物馆就是生活,那里的图画总是绝对精确”。精确不是具象的写生,他的艺术世界是画像石般古拙大气,诙谐趣味。每次乐此不疲的展览都是艺术家开诚布公的隐私展示,生活不能提前预设,每个人都是“无题”生命的进行式。
  生活的无题并不能否定生活的意义。80后的世界观里诙谐不是调侃,自由不是玩乐。郑元无只是把握住了不经意间的生活姿态,敏锐的洞察力让每一件小事变成了绘画语言。他不是在絮絮叨叨一个无关紧要的个人日记,而是试图引导大家用心去体会无题生活里不大不小的意义。
  无题之后
  郑元无说要把工作室四壁都画上“无题”,更像画像石祠堂了。
  对于一个不断突围的人来说,“无题”是进行式,但并不是要和平淡、枯燥划等号。郑元无的“无题”有体会有意义,还有别致的情趣。他特别善于运用“无题”的自由,开启不同的想象力创造。
  2014年郑元无参加了“网易年度时尚大赏”,与一群年轻的艺术家玩起了跨界,诚如他所说:“我感觉跨界就是跨越另一个世界,去寻找另一种感觉,寻找另一种心灵的感悟,因为原来的世界可能审美也会疲劳,到了另一个世界之后你会发现有另一种新鲜的东西。”今年8月在魔都上海上演的时尚与艺术大趴体是郑元无的另一次跨界尝试,他将水墨中抽象的线条和色彩萃取出来,与新锐服装设计师合作,勾画在服装上,凝练在头饰里,国画变成了时尚潮人的纹身。现场配合自己的新水墨作品共同展览,在五彩缤纷的幻彩灯光下,动静带来一开一合的视觉效果再一次打破传统展览的程式。   明明画的是身边触手可及的人和事,或者还有点小秘密。但是郑元无总会声势浩大的把它们表现出来,他会把图像无限扩大,扩大到占满整个空间;他也会让图像跨媒介呈现,绵延在时尚的浮华里。有评论家将这视为“玩乐主义”,调侃般玩味自己人生的解释似乎有些单薄。郑元无只是善于用一种夸张的态度去审视平淡的生活无奇,敏锐的观察力促使他将生活的平淡转化为笔下的妙有生趣,他用一种轰轰烈烈的态度向生活致敬,隐匿在纷纷扰扰的生活琐事里。
  郑元无认为自己并没有艺术创作的导师,却有人生导师,安迪·沃霍尔。安迪将艺术从上帝视角拉到大众视野,任性游走在艺术家、作家、出版商、电影制片人等各个身份之间,不断突破关于艺术、关于身份的各种界限,有限的生命里似乎有无限的生命力,正如郑元无的现在。然而,匆匆忙碌不过匆匆过去,也只有深夜作画的时候他才又一次开启真正的寻找自己。
  我们现在看到的“无题”系列都是郑元无深夜创作时脑海中浮现的琐碎小事,在将这些场景抽象在画面中的时候,他也在重新梳理着自己。静夜的寂寥无人与白天的来去匆匆形成鲜明的对比,张扬率性和孤寂内敛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也只有深夜埋头创作的时候,最为私密的生活才会回归,“无题”才从一种白天观看的不经意变得有意义。
  采访当天正好赶上郑元无的一个联展,“水墨战争”的命题将参展艺术家塑造成了武士。每位艺术家都摩拳擦掌,豪言壮语的发言里,水墨绘画的国际化似乎在今天便可实现。只有郑元无,在发言的时候提到,“这不仅是水与墨的战争,也是生活的战争,男女的战争”。话一落地,顿时哄堂。可能是一时的听觉刺激,让观众觉得这个艺术家够大胆。深究其里,画面题材的生活无题应该要继续,无题世界里发现的真实自己应该还是要折腾。
  郑元无还说把工作室涂满“无题”的时候,顺便做一个纪录片。
  在上海举行的“纸醉今迷:郑元无时尚+艺术展览”是一次独特的跨界艺术展,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次展览创意的灵感来源吗?
  艺术引领审美时尚,时尚的行为与物品又是很艺术的。当某样事物做到极致的时候它变称为艺术。在我的视觉里,时尚和艺术是一回事。
  这次展览我想打破以往的展览方式,把绘画和服装结合。这次展览重要的不是呈现什么,而是学到了什么。
  这个时尚艺术秀为什么会选择在上海举行?是怎样展开的?你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上海本来就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而我的展览名称也是纸醉今迷。艺术时尚的东西在上海应该发挥的更淋漓尽致。
  从一开始的音乐选择,服装设计,作品装裱,幻灯片制作以至艺术衍生产品创意,基本都是以我的想法展开的,我全程参与。
  你是怎么理解“跨界”的?如何看待艺术与其他“世界”之间的关系?
  “跨界”即为跨越固有的界限。
  让艺术的魅力步入各个领域中,艺术才真正走进大众。让各个领域中的理念给艺术带来营养,艺术的创新才会更活跃。
  你认为跨界带给你最大的乐趣和收获是什么?
  我喜欢未知的事物,我更喜欢在未知的事物中发现美,发现问题。
  艺术不是所有的都是美好的,艺术也有善恶。我从没有把艺术看得多么神圣,通过跨界活动,我更清楚的认识艺术在生活中的位置。
  以后还会继续怎样的跨界尝试?
  可能会很多,跨界确实刺激了我不少灵感。下一步在首饰上做些尝试。通过对首饰的研究,希望在人的恋物问题上体味一些想法。
  对自己未来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家身份有怎样的期待?
  我希望我未来的艺术创作一直保持着一种激情。艺术作品涉及各个行业。
  艺术家真实的身份就是个手艺人,虽然我是……但不愿承认。我希望以后的艺术创作以匠人的姿态进入艺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