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享受论——以《尼各马可伦理学》为中心的讨论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性享受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构想.德性必须为人们所享受,人们只有享受才能表征他们真正拥有和运用德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德性本质的重要揭示.亚里士多德认识到,德性享受的实现深受德性本身内在性质的约束.德性享受代表着人类德性实践的理想.尽管德性享受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当代世界,都没有成为广泛的德性现实,但是,向往和追求德性享受的境界,依然应该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德性享受要贯穿德育过程,体现在德育评价中.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敏于观察受教育者运用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勇于面对受教育者道德生活中的德性失败.
其他文献
终身学习话语是国家教育治理战略与价值的系统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经历了基于教育开放战略的话语导入期、基于经济增长战略的话语深化期、基于民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话语创新期.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终身学习话语体系,体现了激励号召、目标导向、彰显民生及建构终身学习话语权的时代价值.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进一步强化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及其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转换急需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总体要求为目标,强化导向价值;以中华终身
利用1995—2018年五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乡教育回报率进行测算,考查教育回报率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将外出务工人员和永久迁移至城市的人口重新划回农村样本后,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上升.2018年,城市教育回报率为8.3%,农村教育回报率为5.8%,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为2.5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的5.8个百分点,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明显缩小.在城乡教育回报率地区差异方面,经济发达省份的教育回报率较高,各省城镇地区的教育回报率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仍明显.将移民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劳动体制的理想建构,表现为政治宣示、接班人培育、社会生产动员和意识形态建构四大功能.这四大功能在党对劳动教育的百年探索中均有明显体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必须深刻理解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独特价值,辩证处理好劳动教育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劳动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劳动教育的教育属性、经济属性与政治属性的关系.
乡村教育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育与社会整体发展不相适应,在城镇化进程中经历了快速"萧条期"及趋于"回暖期",依然面临着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乡村教育发展整体逐渐式微等问题.乡村教育发展式微现象与乡村教育发展的裹挟式逻辑、内隐式逻辑、虹吸式逻辑以及嵌入式逻辑紧密相关.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振兴,需要从教育现代化整体发展的角度系统考量,以"人的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更加注重"学生本位",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为契机,真正回归"乡土本位",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以"
教育城镇化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征.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镇化率显著高于人口城镇化率,各地教育城镇化率和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正相关.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双重作用下,随迁就读比重提高以及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子女进入县镇就读成为近期教育城镇化加速的主要动力.教育城镇化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格局相互影响,乡村教育资源“质弱量余”与城镇教育资源“质强量缺”并存,小学的这一格局特征更加明显.未来,应坚持多元、均衡、智慧、系统的发展思路,全面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按需供给,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提
积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利于克服科层式行政管理制度本身固有的弊端,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以及专业权威在决策中的价值与作用,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与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成.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本质表现为:保障与促进在教育治理过程中共同意志合理性的形成;保障与提升教育系统中的个体与集体的权利、自由的顺利实现;赋予非行政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同位决策中以相应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除具有法治、效率、协调、民主等特点以外,还具有公平性、开放性、多元性、生态性等特征.在推
消费补偿理论将良好的工作环境视为可以为个体带来心理收益的效用要素,因此,岗位环境的舒适度与收入呈负相关关系.工资兼具给劳动力定价和补偿不受欢迎工作环境的双重功能.基于广东省G市基础教育教师调查数据,在消费补偿理论视角下分析学校区位特征对教师职业效用的影响及其对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的启示.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学校区位劣势导致教师职业效用损失,位于乡村的学校和位于乡镇的学校给教师带来的不便折算的货币价值分别相当于教师平均收入的20.99%和10.21%;位于丘陵的学校和位于山区的学校给教师带来的不便折算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