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总结归纳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作一浅谈。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对策
引言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是一种融和美与力量、情感与技巧、体育锻炼与艺术修养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它起源于西方国家,上个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踏遍整个中国,出现在各种竞技、晚会等场合,呈现出大众化趋势。
一、高校体育舞蹈专业课的教学现状
1.教师队伍现状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专业任教老师年龄以40岁以下占66.9%,普遍较为年轻;其中约6成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在五年以下。按照《体育舞蹈教练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对教练员(教师)的技术等级和业务水平的分级,我国体育舞蹈教师近7成属于无级别教师,达到国家级和一级的仅占2成。可见,现执教教师多为非专业人员经短期培训或经验不足的专业人员。
2.教学内容现状
目前各高校教学内容主要以交谊舞为主,标准舞、街舞、集体舞较少涉及,而且对于芭蕾的基本形体训练不重视或根本没有。另有部分学校在体育舞蹈教学任务中混入健美操、民族舞等内容,使得体育舞蹈课程名不副实,失去意义。
3.场地、设备条件
体育舞蹈的教学和训练对高校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标准的场地包括形体房、标准舞场,设备要求有录音机、影碟机、音响设备等。其中标准舞场要求长20m*宽15m,全光滑木质地板。目前我国60所高校体育院系中仅有不到一半高校拥有符合上述要求的场地,多数学校或者场地不够标准,或者没有固定场地。设备上几乎所有高校均具备放录音乐的能力,但现代化多媒体设施,例如机电教室、摄像机等设备不够普遍。
二、体育舞蹈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与教学
由上述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现状调查可知,目前教师多为非专业人员,多由原健美操或其他舞蹈老师经过短期培训而上岗,对体育舞蹈的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专业知识不够精通和专业。而一些专业体育舞蹈教师因教学和参赛经验较少,学历、技术等级较低而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间缺乏教学经验的交流,使得各校各班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而学校又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计划,相互学习和切磋的机会不多,这都使得教师的成长速度滞后、知识结构不完整。
另外教学手段单一,只是单纯的“教”和“学”,没有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也缺乏系统和科学。多数高校没有安排足够的理论知识教学和相关能力素质教学,
“重技术、轻理论”的特点普遍存在,对音乐素养、形体训练、审美能力等辅助课程的忽视,使学生不能完整的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表现力。
2.设施与教材
据陈自旺在2005年对全国60所高校体育院系的场地调查显示:“仅有24所高校有标准的形体房;有10所高校有篮球场见方的标准舞场;有31所高校体育院系在非标准舞场上课;另有25所学校因受场地设施的限制,而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
60所高校中全部有录音机;40所学校有影碟机;有17所学校有电教室;有13所学校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仅有8所学校有摄像机可用。”可见我国高校基本具备教学条件,但还不能满足现代化、专业化教学要求。另外全国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多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课程标准和教材,单凭课上的讲解和记忆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三、教学问题的相应对策
1.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由于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年龄偏年轻,她们能够较快的接受新鲜思想,学东西较快,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教师的再培训和锻炼。通过“走出去”,经常安排教师到专业教学地点或学校进行学习和培训,或是“请进来”,邀请专业竞技选手或讲师来示范教学。舞蹈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切磋技艺。
体育舞蹈成为高校专业课的时间尚短,所以教师普遍教学经验和参赛经验较少。针对此点,高校可以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舞蹈竞赛,并努力培养自己专业、权威的裁判员。在逐步摸索和完善竞赛制度的同时,找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和方法;在对教师进行裁判技术的培训和锻炼的同时,使教师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裁判能力。
另外,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指导实践,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体育舞蹈的科研工作。在对体育舞蹈的情报关注、搜集、研究和探讨中,相信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会得到快速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有意识的培养男教师是体育舞蹈专业的特殊需求。
2.加强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校领导者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良好的教学环境,训练场地是舞蹈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其他辅助设施如镜子、把杆、照明、音响、录像设备也应尽量完善。编制适宜本校情况的相关教材也同样关键。教材是教师进行舞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写需要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要求一致,并明确教学的任务、目标和性质;同时规范规定教学内容,做到科学、系统、合理。引进多媒体技术和相关教学资料,通过看视频、图片,制作音乐、录像等多种教学形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和学习能力
体育舞蹈不需要很高的身体素质和技巧,适合所有同学参与。建议高校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和交流,培养学生对体育舞蹈正确的意识观念。可以成立体育舞蹈社团或是代表队,加强院校间、组织间交流,多组织该专业学生参加校级、省市级比赛,通过竞技比赛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和自主性;通过有益的竞争促进全国高校体育舞蹈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同时,通过其他课程的辅助学习,如文化、历史、音乐和表演等课程,使学生更完整更透彻的理解体育舞蹈专业的内涵。
三、结语
体育舞蹈在我国仍属稚嫩的起步阶段,在教学或是实践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是必然的,我们应该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找出解决方法,使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更顺利、更辉煌。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对策
引言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是一种融和美与力量、情感与技巧、体育锻炼与艺术修养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它起源于西方国家,上个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踏遍整个中国,出现在各种竞技、晚会等场合,呈现出大众化趋势。
一、高校体育舞蹈专业课的教学现状
1.教师队伍现状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专业任教老师年龄以40岁以下占66.9%,普遍较为年轻;其中约6成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在五年以下。按照《体育舞蹈教练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对教练员(教师)的技术等级和业务水平的分级,我国体育舞蹈教师近7成属于无级别教师,达到国家级和一级的仅占2成。可见,现执教教师多为非专业人员经短期培训或经验不足的专业人员。
2.教学内容现状
目前各高校教学内容主要以交谊舞为主,标准舞、街舞、集体舞较少涉及,而且对于芭蕾的基本形体训练不重视或根本没有。另有部分学校在体育舞蹈教学任务中混入健美操、民族舞等内容,使得体育舞蹈课程名不副实,失去意义。
3.场地、设备条件
体育舞蹈的教学和训练对高校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标准的场地包括形体房、标准舞场,设备要求有录音机、影碟机、音响设备等。其中标准舞场要求长20m*宽15m,全光滑木质地板。目前我国60所高校体育院系中仅有不到一半高校拥有符合上述要求的场地,多数学校或者场地不够标准,或者没有固定场地。设备上几乎所有高校均具备放录音乐的能力,但现代化多媒体设施,例如机电教室、摄像机等设备不够普遍。
二、体育舞蹈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与教学
由上述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现状调查可知,目前教师多为非专业人员,多由原健美操或其他舞蹈老师经过短期培训而上岗,对体育舞蹈的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专业知识不够精通和专业。而一些专业体育舞蹈教师因教学和参赛经验较少,学历、技术等级较低而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间缺乏教学经验的交流,使得各校各班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而学校又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计划,相互学习和切磋的机会不多,这都使得教师的成长速度滞后、知识结构不完整。
另外教学手段单一,只是单纯的“教”和“学”,没有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也缺乏系统和科学。多数高校没有安排足够的理论知识教学和相关能力素质教学,
“重技术、轻理论”的特点普遍存在,对音乐素养、形体训练、审美能力等辅助课程的忽视,使学生不能完整的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表现力。
2.设施与教材
据陈自旺在2005年对全国60所高校体育院系的场地调查显示:“仅有24所高校有标准的形体房;有10所高校有篮球场见方的标准舞场;有31所高校体育院系在非标准舞场上课;另有25所学校因受场地设施的限制,而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
60所高校中全部有录音机;40所学校有影碟机;有17所学校有电教室;有13所学校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仅有8所学校有摄像机可用。”可见我国高校基本具备教学条件,但还不能满足现代化、专业化教学要求。另外全国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多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课程标准和教材,单凭课上的讲解和记忆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三、教学问题的相应对策
1.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由于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年龄偏年轻,她们能够较快的接受新鲜思想,学东西较快,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教师的再培训和锻炼。通过“走出去”,经常安排教师到专业教学地点或学校进行学习和培训,或是“请进来”,邀请专业竞技选手或讲师来示范教学。舞蹈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切磋技艺。
体育舞蹈成为高校专业课的时间尚短,所以教师普遍教学经验和参赛经验较少。针对此点,高校可以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舞蹈竞赛,并努力培养自己专业、权威的裁判员。在逐步摸索和完善竞赛制度的同时,找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和方法;在对教师进行裁判技术的培训和锻炼的同时,使教师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裁判能力。
另外,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指导实践,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体育舞蹈的科研工作。在对体育舞蹈的情报关注、搜集、研究和探讨中,相信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会得到快速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有意识的培养男教师是体育舞蹈专业的特殊需求。
2.加强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校领导者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良好的教学环境,训练场地是舞蹈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其他辅助设施如镜子、把杆、照明、音响、录像设备也应尽量完善。编制适宜本校情况的相关教材也同样关键。教材是教师进行舞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写需要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要求一致,并明确教学的任务、目标和性质;同时规范规定教学内容,做到科学、系统、合理。引进多媒体技术和相关教学资料,通过看视频、图片,制作音乐、录像等多种教学形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和学习能力
体育舞蹈不需要很高的身体素质和技巧,适合所有同学参与。建议高校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和交流,培养学生对体育舞蹈正确的意识观念。可以成立体育舞蹈社团或是代表队,加强院校间、组织间交流,多组织该专业学生参加校级、省市级比赛,通过竞技比赛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和自主性;通过有益的竞争促进全国高校体育舞蹈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同时,通过其他课程的辅助学习,如文化、历史、音乐和表演等课程,使学生更完整更透彻的理解体育舞蹈专业的内涵。
三、结语
体育舞蹈在我国仍属稚嫩的起步阶段,在教学或是实践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是必然的,我们应该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找出解决方法,使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更顺利、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