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io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学活动实践性的表现之一,它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教学模式,对于实现教学活动认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配合化学教学内容的教授,而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示范操作的一种教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准确的、生动的感性材料,使知识形象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的每一步,实际上对学生来说都是自己动手的前提,所以老师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率先示范中讲究规范性,切不可随意操作。例如:称量药品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千万不可图省事用手拿;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管口对准学生或自己,试管里的液体不要超过容积的1/3,试管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等等。
  其次,教师的操作还要注意实效性,要做到快慢适中,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甚至动作细节都能看清,对于第一次接触到的较复杂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动作,然后再示范连续动作,这样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另外,演示实验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看清楚,要尽量用较大规格的仪器,药品用量也可适当多一些,有颜色变化或沉淀产生及消失的实验可用白纸或黑纸衬托,以加以突出。
  
  二、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
  
  有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这样既能增加学生自身操作锻炼的机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多学生都有想“露一手”的表现心理,当别人演示时,也想跃跃欲试,这样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时还可以让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来演示,他们在操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无疑就多一点,通过老师或学生纠正后,能提高其他同学的“免疫能力”。
  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我设计了一个“空瓶生烟”的趣味实验,让学生上台来让两个集气瓶(一只装有氨气,一直装有氯化氢气体)“PK”一下,许多学生纷纷举手,都想上来试一试,随着两个集气瓶之间的毛玻璃片的抽去,瓶内立即产生了大量的白烟,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下子激发了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在学习燃烧和灭火那一课时,我补充了一个“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我问同学们谁有手帕,一些同学举手了,我接着说谁带着手帕上来配合老师做个试验?我特地请了个女生,我把她的手帕在配好的酒精溶液中浸泡了一会,取出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请她用火柴去点,她看看我又看看同学们,在一丝紧张中点燃了自己的手帕,手帕被引燃,而且越烧越旺,最后熄灭,当火焰熄灭后,我请她检查一下自己的手帕并没有损坏,班级里随后也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样,通过学生上台来做一些演示实验,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学生已经知道结论,然后用实验去验证结论。学生只是实验的观察者,顺着老师的思路被动地接受着实验信息,并尽量与教师保持一致。这样往往不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实验能力,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也突出了实验的创造性,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先不告诉学生常用药品,而先做碳酸钠、石灰石和稀盐酸,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而小结出最佳试剂,并指出用其他药品的缺点,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接着老师可指导学生设计: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氧气制法时药品的特点及反应的条件,应该选哪一种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又怎样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如何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又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用燃着的木条)。这样设计,既具启发性,又具探究性,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意识”,同时又训练了思维及科学方法,增强了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做好分组实验,增加全体学生动手的机会
  
  国内外教育界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因喜欢做实验而喜欢化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70%以上。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多做一些学生分组实验,不但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的重要方式,而且是获得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主要手段。
  在学生做分组实验前,要让学生认真地做好预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使学生对实验达到的目的、仪器、药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每个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老师只是巡视,并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加以指导,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越轨”思维,允许他们做可行性实验,教师只起指导、解疑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实验兴趣大增,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人人有所收获。
  
  五、成立化学兴趣小组,课外开放实验室
  
  化学课要根据课本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做点切合教材的课外小实验,也可做一些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教师只要在理论上加以指导,精心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侧重培养学生兴趣、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我校每天下午都有自修课或者课外活动课,正好为我们的化学兴趣小组提供了活动的时间,我校的实验室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开放,利用自修课或者或者活动课让一些同学再次走进化学实验室。例如:部分学生对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实验装置的安装、气密性的检查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还不太熟练,这样正好有个练习强化的过程。另外,可补充做一些趣味性实验。例如: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研究铁生锈的条件;从热的明矾、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明矾和硫酸铜晶体;如何清洗衣物上的油渍、霉渍、铁锈等等。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一些普通的中学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不注意课堂纪律的学生比较多,导致不管教师在课堂上怎么努力,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仍然不见有好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并从中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才能最终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本文就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预习;教学方式;培养  现实案例1 笔者所任教的地方,离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