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方式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间的差异,为规范化开展肺癌淋巴结清扫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202例Ⅰa-Ⅲa期肺癌中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比较常规清扫(RMLD)和全纵隔骨骼化清扫(SCLD)两种术式,分析手术经过和术后病理分期情况.结果 RMLD 107例,SCLD 95例.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分期及肺切除方式无明显差异,SCLD组平均扫除淋巴结组数显著高于RMLD组(8.9组对6.2组,P<0.001),术后总体并发症(14.7%对14.0%,P=0.884)和病死率(2.1%对1.9%,P=0.904)无差异,但SCLD组分别有3例(3.2%)右侧乳糜胸和左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术后病理证实两组组织学类型及分期无明显差异,RNLD和SCLD组pN2分别占27.1%和24.2%(P=0.888),跳跃性纵隔转移率(RMLD 9.3%对SCLD 7.4%,P=0.613)以及纵隔多组转移率(RMLD 15.0%对SCLD 16.8%,P=0.714)亦无明显差异.分析纵隔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发现上叶肺癌下纵隔转移率<5%,而中、下叶肺癌上、下纵隔转移率均>10%;cT1病例以及低度恶性肿瘤无一发生纵隔转移.结论 对非小细胞肺癌行常规纵隔清扫可达到与全纵隔骨骼化清扫同样的分期效果,后者手术风险并不高于常规清扫,但应避免右侧乳糜胸和左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上叶肺癌仅需扫除上纵隔淋巴结而无需常规清扫下纵隔;早早期肺癌以及低度恶性肿瘤没有必要进行常规纵隔清扫。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进行脑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2l例主动脉弓置换者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技术进行脑保护,男19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46.5±11.4)岁.A型(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19例,其中7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真性动脉瘤伴降主动脉受累2例.所有病例均在深低温、使用单纯无名动脉选择性
目的 分析体外膜式氧合(ECMO)辅助过程中相关并发症情况,以期对提高ECMO辅助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117例接受ECMO辅助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静脉-静脉转流2例,静脉-升主动脉转流5例,股静脉-股动脉转流110例.结果 ECMO平均辅助时间61h.死亡48例,病死率41.0%.74例治疗过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63.2%.主要并发症为感染32例次、肾功能衰竭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越来越多,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917例冠心病病人实施CABC时运用桡动脉并进行随访,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917例中男634例,女283例.年龄32~87岁,平均(59.5±12.0)岁.均有不稳定心绞痛病史。
期刊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的一期手术矫治经验.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8月,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病婴6例,男、女各3例.手术年龄18 d~14个月,平均(8.3±4.5)个月;平均体重(8.5 ±2.2)kg.A型4例,B型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结果 全组病例均生存.随访3~36个月,恢复良好.结
2003年4月到200r7年9月,267例电视胸腔镜(VAT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病例与同期同组医师通过右侧小切口(RM组)完成的7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进行比较,以评价两者的疗效和优缺点。
期刊
经皮穿刺于右心室取材的心内膜心肌活检[1]现在已成为诊断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标准检查方法.我们尝试在最简单的流程,最少的医疗资源消耗,以及对病人产生最小的心理恐惧前提下,开展了经胸超声引导下的颈内静脉径路心内膜心肌活检术。
期刊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ronchoscopiclung volume reduction,BLVR)由Fessler和Permutt在1998年首先提出.其后国内外相关研究不断.BLVR广义的包括支气管镜下进行的、不同方式的肺减容技术.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推证其机制。
期刊
期刊
病儿 女,1岁6个月;体重7 kg.出生后即发绀,易患感冒、肺炎.经皮血氧饱和度0.50.经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超高速CT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诊断: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VSD,远离两大动脉)、重度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
期刊
目的 评价瓣膜手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917例瓣膜手术病人的术前、术后中长期随访的临床资料.经t检验、X<'2>检验、Logistic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经Kaplan-Meier方法获得生存曲线.结果 本组术后住院病死率5.12%.随访805例,失访112例,晚期死亡33例.随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