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新政背景下,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热门话题,也是改革的重点。学校中备课组内各成员之间的教学差异之大,效率是主要问题,如何提升课堂效率,就成为各个备课组的关键话题,而如何有效管理更是探讨课堂效率达成的行政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备课、上课模式是管理的需要、更是大家交流、合作与提升的平台。
【关键词】教学模式;思维模式;实现手段
一、探根求源,教学模式的定义①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在我国,到80年代中期才开始介绍国外教学模式的理论,并进行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
二、地理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随着杜郎口教育旋风的兴起,教育新政的强烈推行与实施,实验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学校采用自下而上的程序建立各学科课堂模式,地理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立了自己的课堂模式——525510课堂模式。重在强化教师的课堂意识、学生的课堂主人意识、构建民主、和谐、高效的生命课堂。
三、地理课堂模式呈现的格式
第一个5是5分钟导入,第二部分25是指25分钟新课学习,第三个5是5分钟知识拓展,最后的10是10分钟学生巩固练习。
导入可以是视频、图片,也可以是学生小品、故事,还可以是复习展示等多种方式;新课学习表现为学生自学、质疑对抗、展示交流,教师讲授、答疑解惑、点拨提升为目的;知识拓展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跟学习的本课知识有关的内容,涉及兴趣项目、实验操作、野外考察、调查报告、地理活动项目设计、地理探究学习论文等,并与历史、宗教、文学、生物等相联系,探讨地理与这些学科之间的沟通,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拓宽视野,形成动手,动脑的能力;最后巩固练习,学生做5分钟,然后交流展示5分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整个地理教学部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只用课内时间完成,只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定义:摘自网络(百度)
四、在思想上教师的认识统一
宝应实验初中525510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立,是自上而下的学校检查、验收课堂质量的关卡,是保证学校质量的根本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建立更是自下而上,来自教师讨论、交流最后形成试行方案,在试行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加以修改并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他来自教师自己,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教师会,教师能做到,最后学校有要求,大家统一认识,备课课件、上课教案、上课流程三统一。备课组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大家认识一致,遵照执行,效率
五、地理课堂模式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不是时间的硬性分配
根据课文的需要,时间可以随内容而从新分配,比如讲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导入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复习。如果是复习,复习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东亚岛国、地狭人稠,2.地形多山、平原狭小,3.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4.河流短促、水能丰富,5.森林资源丰富,6.海岸曲折、港口优良,7.矿产资源贫乏,8.多火山地震。配合图形问答,很有可能超过5分钟,由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内容并不复杂,所以复习时间相对可以延长一些,后面的新课学习部分可以放短一点,总之,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但是,大方向不变。
(二)巩固练习不仅仅是填图册的简单使用
填图册在地理课堂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能仅仅因为填图册就限制我们的手脚,让我们不能根据课文灵活调整。再举例,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应的填图册没有内容,我们是否非得要抓住练习不放?在实际操着中,我把精力着力放在了知识拓展上,重点介绍日本的东方和西方文化,从建筑、宗教、文学、饮食、服饰等方面来拓展。
(三)更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
在地理课的知识上既有传统的讲授,更有学生对应的主动探究、生生交流,变填鸭式的讲授为主为引导、讲授、探究、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综合体现,丰富的是形式,生动的是课堂,思维的碰撞产生让知识的火花得以迸发。
学生读图、识图更是地理课的一大基本功,培养了学生的这个能力,学生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上少走不少弯路,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四)知识拓展是我们的亮点
每每到此,学生会非常投入,因为,我们的切入点好。切入什么,跟课本有关,但课本上还没有的东西,学生感兴趣,却不背离地理课堂的主阵地。学有趣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学课本上没有的地理,学我们身边的地理。视频、动画、文字、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呈现。个人自学、集体观看、合作小组讨论交流、部分展示、教师点评多层次的学习分工会让学生投入、学得有趣。
当然,通过一学期的改革实施,只是我们在教育改革上走出的第一步,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努力,对成功的优点将继续保持,我们会努力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职业教育集团)
【关键词】教学模式;思维模式;实现手段
一、探根求源,教学模式的定义①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在我国,到80年代中期才开始介绍国外教学模式的理论,并进行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
二、地理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随着杜郎口教育旋风的兴起,教育新政的强烈推行与实施,实验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学校采用自下而上的程序建立各学科课堂模式,地理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立了自己的课堂模式——525510课堂模式。重在强化教师的课堂意识、学生的课堂主人意识、构建民主、和谐、高效的生命课堂。
三、地理课堂模式呈现的格式
第一个5是5分钟导入,第二部分25是指25分钟新课学习,第三个5是5分钟知识拓展,最后的10是10分钟学生巩固练习。
导入可以是视频、图片,也可以是学生小品、故事,还可以是复习展示等多种方式;新课学习表现为学生自学、质疑对抗、展示交流,教师讲授、答疑解惑、点拨提升为目的;知识拓展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跟学习的本课知识有关的内容,涉及兴趣项目、实验操作、野外考察、调查报告、地理活动项目设计、地理探究学习论文等,并与历史、宗教、文学、生物等相联系,探讨地理与这些学科之间的沟通,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拓宽视野,形成动手,动脑的能力;最后巩固练习,学生做5分钟,然后交流展示5分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整个地理教学部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只用课内时间完成,只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定义:摘自网络(百度)
四、在思想上教师的认识统一
宝应实验初中525510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立,是自上而下的学校检查、验收课堂质量的关卡,是保证学校质量的根本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建立更是自下而上,来自教师讨论、交流最后形成试行方案,在试行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加以修改并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他来自教师自己,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教师会,教师能做到,最后学校有要求,大家统一认识,备课课件、上课教案、上课流程三统一。备课组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大家认识一致,遵照执行,效率
五、地理课堂模式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不是时间的硬性分配
根据课文的需要,时间可以随内容而从新分配,比如讲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导入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复习。如果是复习,复习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东亚岛国、地狭人稠,2.地形多山、平原狭小,3.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4.河流短促、水能丰富,5.森林资源丰富,6.海岸曲折、港口优良,7.矿产资源贫乏,8.多火山地震。配合图形问答,很有可能超过5分钟,由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内容并不复杂,所以复习时间相对可以延长一些,后面的新课学习部分可以放短一点,总之,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但是,大方向不变。
(二)巩固练习不仅仅是填图册的简单使用
填图册在地理课堂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能仅仅因为填图册就限制我们的手脚,让我们不能根据课文灵活调整。再举例,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应的填图册没有内容,我们是否非得要抓住练习不放?在实际操着中,我把精力着力放在了知识拓展上,重点介绍日本的东方和西方文化,从建筑、宗教、文学、饮食、服饰等方面来拓展。
(三)更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
在地理课的知识上既有传统的讲授,更有学生对应的主动探究、生生交流,变填鸭式的讲授为主为引导、讲授、探究、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综合体现,丰富的是形式,生动的是课堂,思维的碰撞产生让知识的火花得以迸发。
学生读图、识图更是地理课的一大基本功,培养了学生的这个能力,学生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上少走不少弯路,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四)知识拓展是我们的亮点
每每到此,学生会非常投入,因为,我们的切入点好。切入什么,跟课本有关,但课本上还没有的东西,学生感兴趣,却不背离地理课堂的主阵地。学有趣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学课本上没有的地理,学我们身边的地理。视频、动画、文字、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呈现。个人自学、集体观看、合作小组讨论交流、部分展示、教师点评多层次的学习分工会让学生投入、学得有趣。
当然,通过一学期的改革实施,只是我们在教育改革上走出的第一步,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努力,对成功的优点将继续保持,我们会努力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职业教育集团)